肉松

在剛邁過30歲門檻沒多久,毛曉彤就拿到了《三十而已》這部劇的大綱。還未等翻開,她就被劇名給吸引了,當下便有種預感,自己會對這4個字背后的故事產生共鳴。等到看完劇本,感動、開心、生氣、舒爽……有各種感觸和情緒涌上來。
找上門來的角色叫鐘曉芹。在觀眾眼里,她的狀態是最貼近現實的。在父母呵護下長大,以讓人省心的速度推進著人生的標準流程:上學、工作和結婚。但平靜穩定的生活里,往往暗藏玄機。上班幾年,同事都已晉升,她還在給大家當便利貼女孩。
但真正讓觀眾感到“窒息”的,還是她和老公陳嶼的婚姻。他們的相處模式,在第一集的亮相中就鋪墊開了。早飯,一個吃西式的面包果醬,一個吃中式的油條豆漿;衣服,分開洗、分開晾、分開疊;一個養魚,一個養貓……在以往的都市情感劇里,似乎很少看見如此貌合神離的年輕夫妻。
最近,開著彈幕追劇的毛曉彤,找到了“跳出來看”的樂趣。她看到有好多網友說,希望鐘曉芹早日把陳嶼的魚缸給砸了,還有“眾盼芹離”,“就是大眾盼望著鐘曉芹和陳嶼離婚”,都很有意思。
但在實際拍攝時,她體會著鐘曉芹的喜怒哀樂,一度感到非常受傷。尤其是那些在家里吵吵鬧鬧的戲,都集中在拍攝前期,眼看著他們明明處處有分歧,卻全無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習慣有話直說的毛曉彤干著急。演著演著就忍不住跟導演說:“這兩個人才結婚3年怎么就成這樣了,再這樣拍下去,我可能要恐婚了。”
但鐘曉芹不是那種一味成全別人的角色,用毛曉彤的話來說,她在小事上非常迷糊,大事當前又會很果斷。這里的大事,指的就是她在30歲生日時決定離婚。
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角落,鐘曉芹仿佛真實存在著。而她在毛曉彤的陪伴和見證下,完成了那個三十而立的過程,成長為自己的避風港。最終實現另一種屬于30歲的姿態:三十而已,好像隨時可以接上一句,“不過如此嘛”。
毛曉彤給鐘曉芹寫的小作文里,這樣形容對方,“經歷了孩子的一來一去,一夜長大總是伴隨著痛苦到來,曉芹從這一刻開始學會了打破重建”。與之類似,打碎重塑也是她身為演員在不斷經歷的事情。對毛曉彤來說,演戲的樂趣似乎就在于和角色建立聯系。幸福和辛苦,也都發生于期間。
能夠成為不同的“她”,體驗她們的生活和性格,好像自己的人生也會隨之豐富起來。但也因此,“要不停地把自己交出去、交給角色,投入到她的情緒里,她痛苦,你就跟著痛苦”。好在,毛曉彤屬于出戲、入戲比較快的演員,得以足夠干脆痛快地享受這個過程。這和她的創作習慣有關,總是妥帖地拿捏著理性與感性的分寸。
每每拿到劇本,毛曉彤通常會先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看一遍,“因為怕一上來就把自己代入進去,太主觀了,很難發現角色閃光點”。接著,才會挑出自己角色的部分再看一遍。
實際創作的過程中,毛曉彤會根據情況做一些記錄。記錄的視角,有時候是鐘曉芹的,有時候是毛曉彤的。殺青之后,她不喜歡在她們身上做過多的停留?!翱焖俚匕呀巧珤伒侥X后,但也不是說立刻就對她沒有感受了,但我會盡可能地去過毛曉彤的生活,選擇把她剝離開”。
不過,在最開始決定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她沒有預見到表演這件事的迷人與復雜。也許是因為,興趣的來源就很簡單。說起這個,她提到了80、90后都很熟悉的一部作品——《還珠格格》。
毛曉彤回憶自己看這部劇的時候,正處在愛美的年紀,古裝、花盆鞋、旗頭,每一樣都讓她覺得好漂亮,還想要模仿劇里面的橋段,看人家演什么就演什么,跟著學,就這么找到了一個興趣點。
后來的事,她就記得更清楚了,關于那個新世界的大門是如何一步步打開的。毛曉彤是天津人,在當地的報紙《每日新報》上看到有表演培訓班的宣傳,就去報了名。
入學中戲后,正式站上了演員生涯的起點。同時,也開啟了一段如今看來缺乏規劃的日子。所以,當聽到“有機會對20歲的自己說點什么”的假設時,她冒出的4個字回答是,“長點心吧”。那是因為,她屬于那種認真勤勉的學生,老師布置了作業就好好完成,也有努力的方向,但不太會設定長遠而具象的目標。
而想到這樣“敲打”過去自己的她,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確實更明確了一些。無論被問到未來想要嘗試的角色類型,或是整體而言的小目標,毛曉彤都能給出相應的答案。
對于演員這個身份,毛曉彤最大的期許是,觀眾看到自己名字時能想起作品和角色。
當下,就剛好是發光發熱、給大家加深印象的時刻。除了《三十而已》,她的另一部作品《重啟之極海聽雷》也于同期上線,她飾演的白昊天。
剛開始知道它們要一起播,毛曉彤有一種“旱的時候旱死,澇的時候澇死”的心情。開心是必然的,但是要配合兩部劇的宣傳,她說自己整個人都忙到腳打后腦勺。
否則,毛曉彤更習慣于把自己“藏”起來,這是她的選擇。因為她的想法一直都是,工作和生活要分開。在外界看不到的空間里,她其實過得很充實,處于一種為演戲充電的狀態。
雖然比較宅,但不太閑得住。如果不拍戲的話,她會追劇、旅行、見朋友、陪家人、看劇本、練跳舞……有放松,也有沉淀。
即便時間不長,也能從交談中的信息感知到,她骨子里的個性有著與肉眼所見截然不同的質感。而柔弱乖巧的外表,加上刻意限制自己被了解的范圍,毛曉彤總是會接收到來自外界的遲鈍反應。
從小到大,這種情況在不經意間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梢跃眠h到小時候。新班入學,她一開口講話,老師就覺得奇怪,“你嗓子怎么那么啞”。因為早在看到她的時候,腦海中就先有了一層想象。
翻開毛曉彤的百度百科,會發現她從4歲開始,一路學習電子琴、聲樂、鋼琴和跳舞的經歷。但在這件事情上,不似平時那般聽話,也難逃孩子的天性。面對自己不喜歡的鋼琴,就覺得好枯燥、好無聊。媽媽出門前,叮囑練習,她答應得好好的,“然后等媽媽走了就不練了,因為那時我們家住一層,聽到腳步聲,馬上又開始練”。
大一剛開始學表演,最先要做到的就是釋放天性,老師讓大家模仿動物。她的模仿對象是鶴,因為想法創新,還得了個很高的分數。
最初拿到這個命題,毛曉彤就決定與眾不同,一定要模仿一個不一樣的,不是大家都會一下想到的小貓、小狗、老虎、猴子……她特意買了臺DV,帶著它去了趟北京動物園,“我就一直在找,什么動物是特別的,然后就看到了鶴”。
她順便分享起好笑的后續。老師沒有讓同學們挨個交作業,而是讓大家把教室當成動物園。作為一只鶴,毛曉彤只能單腿站著,站到懷疑人生,“那個課我都站不住了,后來就在想,我為什么要選鶴”。她一邊講,還一邊對著鏡頭比劃起自己當時的具體形態。
說著這些的毛曉彤,腦海里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場景,那里有更加年輕且對未來抱以美好憧憬的自己。年齡的話題和過去的回憶,遍布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但她顯然不屬于貪戀青春的類型。
在《三十而已》中,有一段和《二十不惑》的聯動情節。鐘曉芹她們3個30歲女主重回大學課堂,遇見4個準備論文答辯的20歲女生,對方討論年齡時說起來,“30歲的老阿姨可怎么辦呀”。
毛曉彤說她在劇里的臺詞和反應,就是自己的真實感受:“30歲怎么就老阿姨了?”
采訪那天見到的毛曉彤,五官比鏡頭里要更加精致,甜美之余,還有符合年齡的輕熟氣質流露于舉手投足之間。如她所言,現在的狀態就挺好,同時也能真切感受并享受時間流動后的變化,“心智成熟很多,學會和自己和解”,正處于有資格說一句“三十而已”的階段。
(飛龍在田摘自骨朵星番微信公眾號)

《甄傳》劇照

《錦繡未央》首次飾演反派

毛曉彤:演戲就是一直經歷打碎重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