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想之詩”

2020-10-20 06:02:48楊煉
上海文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思想

當代中文詩遇到的問題,其實屈原詩都遇到過,且給出了最佳回應。

歸納而言,我以為以下三個話題,最為重要:觀念性、實驗性、經典性。

我依次討論之。

A 觀念性

看到“觀念”一詞,誰都會覺得:這太當代了!可其實,環顧古今中外,何時沒有“觀念”的困惑?一個話題,語境變則角度變,角度變則思維變,思維變則結論變。例如屈原詩,從遠古的“巫”文化傳統,轉型為楚國王統,再變參與戰國競爭,最終泯滅于暴秦之手,每個階段,都在挑戰已有的“詩”之觀念。另外,從最早的說楚語、發楚聲、局限于楚國文化,到加入“國際”——在戰國之間充分交流,詩人不得不時時調整、發現自己觀念的新定位和新方式,使之適用于不同的言說角色:從占卜吉兇的大巫師,到“應對王侯”的廷臣,到哀嘆自殤的流亡者,到棄世遺言的絕命者。一個“詩”字,在屈原詩作間,更換(疊加)過多少重內涵?在這過程中,“詩”的含義被漸次深化,

從外在、表層,掘進內在、深層;從詩人自我,到對自我的殘酷質疑。每深入一層,詩歌都被重新定義,由此重新定義整個文化和存在。屈原詩——“詩家”的思想之詩,被我稱為諸子百家之集大成者,足以代表那個中國思想史上最輝煌的時代,理由就在它這“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求索精神上。

那么,什么是當代中文詩的“觀念性”問題?

“當代/中文/詩”這個詞組,已包含了三個觀念思考的內容:傳統與現代;中文與外語;詩思與書寫。每個中文詩人,分分鐘沉浸在這些問題中。

一個數千年在語言構成、思維方式、價值系統、判斷標準上相對獨立發展的文化體系,驟然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沖撞程度更超其上的全球化語境,如何面對?如何穩住自身?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

要問當代中文詩有沒有合格的“觀念”思考?我一字以答:無。稍寬容一點兒:遠遠不夠。雖然自《詩經》起,我們有三千年寫作之“過去”,有一百年之新詩,有四十年之當代詩,但,有“過去”不等于有“傳統”,前者僅指外在時間,后者卻必須基于創造性轉型的活力,兩者含義完全不同。歷史語境的劇變,對詩歌反思、整合、開創發生了什么作用?我們對漢字特性、中文書寫增加了多少自覺?對中國歷史、文化經驗可能給人類帶來的思想啟示增加了多少理解?對如何用創作印證這些啟示做出了多少努力?一句話,如何讓當代中文詩創作,獲得全球意義?回答很可悲:幾乎空白。絕大多數詩人,只是盲目接受了漢語,然后一通瞎寫。最多通過蹩腳的翻譯,囤來幾個半生不熟的洋標簽邯鄲學步。我想說,當代中文詩的“觀念性”思考,差不多得從零開始!沒錯,就是零!

和屈原詩遙相呼應,我們的“觀念性”思考,也必須在不同方向上全方位展開:

傳統的方向:漢字,不只是書寫工具,它自有其特性,其中內含著局限和可能。沒有對它和中文書寫的自覺,詩歌就會淪為低級宣泄,而喪失建構思想、美學“活傳統”的能力。我們寫下的每個字,背后都隱身站著從三千三百年前甲骨文被發明以來蜿蜒至今的整個書寫歷史,包括和佛經同時引進的梵文音韻學意識(催生唐詩完美形式的最重要推手),與20世紀經日文轉譯而來的西方詞匯的影響①。無論詩作沉重或輕靈,我們都在“重寫”整個傳統。對這歷史感的自覺程度,清清楚楚呈現在一首詩的質量中。我要強調,切忌籠而統之地討論中文詩歌傳統,對我來說,“思想之詩”的傳統,與從《詩經》開始、漢代以后被政治文化大一統壓縮的“抒情詩傳統”全然不同。它們盡管都用漢字書寫,但分屬兩個不同傳統,絕不該混淆,否則無法選取正確的判斷標準。不知昨天,哪來今天?沒有根基,如何創造?簡言之,如果你也想在自己的《天問》中“曰”一下,“曰”得出來嗎?!

世界的方向:僅僅一世紀前,“世界”還基本上只意味著歐洲,但今天這變成了整張世界地圖。歐美繼續保持了活力,拉美在文學“爆炸”,俄國東歐在歷史曲折中反思,古老文化如希臘、錯綜處境如阿拉伯,都把地中海攪成了漩渦,非洲也不平靜……當代中文詩歌創作,獲得了空前巨大的參照系。當年屈原跨出楚國,面對列國時,是否也有過如此震驚?震驚是好事,但能否不止跌跌撞撞地邯鄲學步,而是從中“抽思”出滋養我們的創作思想,是另一回事。拒絕盲目民族自大,與拒絕盲目自卑同樣重要。采擷他山之石,是為了攻自身意識這塊“玉”。一如屈原詩對待諸子百家的態度,既開闊又冷靜,汲取一切資源,而成就它自身獨一無二的思想、美學深度。我們的經驗肯定獨特,但我們的思想、作品夠獨特嗎?

創新的方向:這是唯一的落點,傳統、世界都匯聚于此。跨越二千三百年,全球化帶來又一次遼闊、高級得多的“諸子百家”機遇。世界思想的大匯聚、大篩選,應該(也必須)激發出大創新。如果屈原詩是“思想之詩”傳統的先導,那我們必須跟上。詩歌的觀念性,就是要提取現實、文化地殼運動的壓力,造出創作意識的山脈。我希望讀到的“思想之詩”,應當拋棄傳統文人式的文字游戲,回到屈原詩清晰的個人立足點,從原創經驗里,直面真人生,提出真問題,恢復詩人嚴肅的思考天職,并以作品充分呈現之。我曾寫過一篇幸存者詩刊卷首語《有根的詩》,明確提出“良知之痛”,作為“思想之詩”的標志。由是,“思想之詩”面對的挑戰性,大大超過了一般“抒情詩”,因為它的難度,是聚焦現實和文化的全部沖撞力,由詩人思想家(請注意這個新稱謂!)鑄造成一種思想詞典,而非為觀念而觀念,靠玩弄聳人聽聞的標簽博取眼球。因此,一度時髦的“后學”,與當代中文詩無關。也可以說,幾千年來,什么“后”,也都變成“前”了。線性時間觀或簡單進化論,不夠理解中國現實。我們所親歷的經驗,比“時間之痛”慘重得多,只能叫做“無時間之痛”②。當代中文詩一如屈原詩,仍在滄桑輪回(外人是否懂得這四個字對我們的分量?)的黑洞深處,發出微弱卻不可替代的呼喊。我多年前有《詩,自我懷疑的形式》一文③,從標題已可看出《天問》的血緣。2019年創作了《韓退之中元節,或從四面八方坍塌到我們頭上的時光》和《倒退的歷史詩》④,我在試圖捕捉這感受。可以肯定地說,“思想之詩”,需要一種對“什么是詩?”的全新理解,而非重復幾千年人云亦云的裝飾性詞語。這很難嗎?說難也不難,因為模特就在身邊,激蕩的當代中國,就是一首大詩,因為沒有古代或外來的任何現成模特,想抄作業也不可能,唯有像一支大試管,狠狠搖蕩所有思想資源,讓詩歌意識的創新,成為這件原版“作品”的有機外延。什么叫史詩意義呀?這就是。

中文詩歌界常爭論是否該寫宏大主題,在我看來,那純屬外行話。帶著人生震波的詩作,什么時候是“渺小的”?古老中國文化傳統的現代轉型,是世界文化史上極罕見的案例,我們親歷的精神沖撞,賦予了每件作品宿命般宏大而深邃的底蘊。對詩人思想家(我給阿拉伯大詩人阿多尼斯的稱謂)和“思想之詩”而言,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吧!

B 實驗性

又是一個現代味十足的詞兒。但只要你稍微想想,屈原詩的實驗性何其厲害?它才是真正的前不見古人啊!《詩經》已消失在兩百年前的地平線下。如今學者們苦心搜羅的寥寥幾首民歌(《滄浪歌》《越人歌》之類),無論主題、規模、形式或語言,哪有《天問》那一口氣問遍宇宙的氣魄?《離騷》中那一出手就無比成熟完美的雙行聯句體?屈原的前人,誰能幫忙撐起這些巨作?屈原詩的每首詩,都創造出了前無古人的存在,讓一片荒野上赫然聳起詩的塔群。他的驚人之處,體現在每件作品不停推進,真正一首是一首,彼此絕無重復之感,且每一首都如此成熟,抵達了最佳完成度!何謂“實驗性”?指的就是這種和觀念配套的語言“求索”,包括結構、形式、句式、語感、節奏等等,簡言之,一整套文學思維。它們是“全新的”,因為每一套語言,只適用于表述這件作品的思想含量。另一個思想,必須找到非它莫屬的另一套語言。極端地說,是思想之“深”,在迫使形式不得不“新”。陳詞套話,不僅語言無聊,更意味著無話可說,甚至干脆就是謊言。“靈均”一路走來,以每一靈配每一體,全都一次性使用和拋棄。以一人之力,令“詩家”無比宏富。這有多可怕,只有寫詩的人心領神會,我哪怕只想想何來如此創造偉力,都足夠頭暈目眩!

那么,當代中文詩呢?我們的“實驗性”在哪里?

看起來,我們手上的資源不可謂不豐富:《詩經》、屈原詩,漢朝以來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古典詩歌,20世紀迄今大量的外文詩(翻譯)等等,但,量大不等于質高。從白話(經常是有“話”無“文”)對文言文的簡單化反叛起,我們的“實驗”,就在極低的水準上進行。所謂“現當代詩”,大多是政治大旗陰影下的分行口號。更慘的是,這些極低的起點,還不停被荒誕的歷史歸零,我們只得一次次從那零點開始。一個世紀“實驗”下來,成果呢?足夠原創且完成到位的,聊聊無幾!比較一下一首首屈原詩的完成度,當代詩人能不汗顏?!

在我看來,沒人能給(該給)當代中文詩的實驗性設限。我們的資源是全方位的,創作的實驗性也是全方位敞開的。嚴格意義上,無論自覺與否,我們寫下的每行詩,其實都在綜合古今中外的元素。白話文抒情詩是如此,“思想之詩”更須如此。細思一下,我們對每天書寫的漢字,真正了解嗎?對幼兒時已瑯瑯背誦的古詩,懂得它們究竟“好”在何處嗎?中文古詩(尤其唐詩)頂著輝煌的美名,但其實只是空名而已,因為幾乎沒人對其進行過美學解剖!外國人沒做,中國人做得到位嗎?不做好經典美學的功課,哪知道實驗創新的意義何在?極少的佳例,是龐德這樣的大詩人,憑自己的敏感,跨國提煉出“意象主義”,也給了可憐的中文詩人一根救命稻草。但那“原創”,竟然是出口轉內銷的!我想說,“實驗性”,沒有方向,或者說一切都是方向。這里,沒有向前、向后之別。把時間分成“前”(未來)、“后”(過去),對詩歌有意義嗎?誰今天寫出一首舊體詩,嚴守格律規則,又能精彩傳達出當代人的復雜感受,那就是一種實驗性!當然,這首詩還得經得起杜甫們的檢驗,這才是難度之所在。我的文章《空間詩學及其他》,把杜甫的《登高》放上手術臺,從語言、形式、結構、美學、哲學上探討了它的內涵⑤,以及這些元素在當代進行創造性轉型的可能性。這里,向后其實就是向前——或向四面八方,那無所不在的“前”。在我看來,“思想之詩”的實驗性,幾乎是無限的。

舉兩個極端案例:于堅《零檔案》⑥,堪稱一種“反詩歌”,他羅列我們太熟悉不過的檔案資料,用最冷酷實在的方式,突顯出生命里“毀滅的詩意”。還有我的《同心圓》第五圜,在充分書寫人生漂泊之后,回返語言之根,拆解“詩”這個字,打開組成它的“言、土、寸”三部分,引申出三組詩,寫成“一個字里的世界”。這貌似語言學游戲,其實“一個字”,抓住了我們整個歷史、文化、思維方式的根基⑦。于堅和我的這兩首詩,雖然居于具體和抽象兩極,但在詩歌意識上,都與抒情詩傳統無關,甚至刻意逆反那個傳統,因為我們其實屬于另一個傳統:“思想之詩”的傳統——屈原詩和先秦“詩家”的傳統。

這兩個案例,不該局限“實驗性”,事實上,當代中文詩的實驗性,朝所有可能敞開。例如,漢字動詞無人稱、非時態、無單復數之別,它的“共時”性質,內含一種罕見的抽象性,幾乎和我們的歷史感(或無歷史感)先天吻合,甚至難說孰為因果。由是,我們經歷的每個歷時“事件”,只要寫下,就都成了根本的“處境”和“命運”。再進一步,漢字視覺上的具象,加語言內的抽象,形成了世所僅見的語言學怪現象,令人眼花繚亂如科幻電影,中文的喬伊斯(倘若有),難道不能從中獲得靈感?此外,從古詩的固定韻律,改造出當代獨特設計的韻律;把形音義同體的漢字,拆解開來,重新拼貼;用漢語純聲音的層次(聲音、聲調),創作“音響詩”;逆反兩千年的書寫大一統,重新發明各地的方言書寫;通過翻譯的深度交流,發掘“本地中的世界”⑧;甚至直面政治題材但決不空喊口號的“政治詩”;刻意寫得色情無比又優雅無比的“色情詩”等等,都是全新的、無人涉足的領域,倘若大規模開采,可以想像今日之“詩家”多么五彩斑斕!

要指出的是,實驗性的核心意義=自覺的創造性。自覺改變寫法,就在改變所謂“內容”,它們都挑戰著詩歌本體,承擔深化“元詩意識”之大任。從屈原詩的巨作,到胡適先生兒歌風格的“蝴蝶飛呀飛”,這個意義貫穿始終。

以自覺觀之,古典壓力、現實困境、外來影響——我們的三大困境,都是資源,它們互動和良性雜交,恰是當代中文詩的超強能源。出版《同心圓》的德國漢莎出版社前總編米歇爾·克呂格說:“我相信《同心圓》將改變世界對當代中文詩的全部認識”。誠哉斯言!

C 經典性

首先,有人會問,沒弄錯吧?當代性—經典性,不矛盾嗎?我的回答是:一點兒不!原因很簡單:當代性,不等于當下性。經典詩作,無須申報身份證,用出生日期驗明正身。“當下性”,基本表現在題材上,比如從寫農村轉向寫城市,甚至直接寫市場、金錢、互聯網,但那并不確保就有“當代性”。屈原詩沒寫以上那些,因而與當下無關,但它們擁有百分之百的當代性。它們無須占據寫作時間的先后、或借“自己和自己比”謀取地區性的相對價值。此類“相對價值”,在詩歌整體參照系里,根本就沒有價值,再關起門來自吹自擂也不行。那么,何為當代性?它與經典性是什么關系?

當代—經典性的標準,一言以蔽之:深度。

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的時代。當代生存,突破了古老的地域界限和單一語種的文化偏狹,一種全新的視野,刺激著當代詩學深化自身。換句話說,我們唯一的參照系,是“共時的古今中外”——屈原詩、杜甫詩、但丁詩、龐德詩,都在其中,不分先后地參與判斷。作品有沒有、有什么價值?用這個縱橫交錯的網絡審視一下,能立刻清楚看出。這是個絕對意義的競技場,不讓詩人藏身于語種、傳統背后自欺欺人。說“我們還沒到那個階段”,你們就哪個階段也不在。

因此,屈原詩能成為經典,必須經得起全方位的檢測,特別是當代。它的當代性,在于誰今天認真讀它,都會被一股巨力擊倒:那提問者的思想力度,和詩作形式的創造力,永遠不會過時,永遠給我們感動和激勵。一個詩歌思維的方程式,古今中外毫無二致:對現實的深刻憂患,從中提煉哲學、美學思想的能力,訴諸創作形式的完成度。一句必須重復的話:以語言的深度驗證思想的深度。它包容二千三百年,至今保持其思想、美學上清清楚楚的不可替代。

一個古今中外“共時的”參照系,也苛刻地審視著我們,誰也不能回避。

屈原面對過同樣的困境,《天問》《離騷》中那些神話、歷史、現實,何止局限于楚國?那就是他面對的“天下”,一個上古的全球化世界。他的思想視野,必須含括那整個時空。這也就是“經典性”的內容:讓線性時間,流入詩歌空間,卻不流出。它加入作品的質量,成為其深度的有機部分。證之于我們自己,哪個中國人不感到體內沉甸甸的歷史重量?有時,它實在太重了!但反問一句:若沒有它,你還是你嗎?不感到輕飄飄嗎?歷史,是當代中文詩人太寶貴的財富,我們唯一該做的,是別辜負它。

當代的“思想之詩”,需要一種成熟的意識:那個貫穿時空的思想和美學秩序,就在身邊。落到實處,就是回到寫作的專業性。

我們不能再靠題材說事,借助外部闡釋、回避形式挑戰的,都不值得信任。古老的漢字,如何在現代白話文(注意:必須是“文”!)中,重獲審美自覺?神似而非形似地,讓古典之“雅”,在個性之“野”的激發下,匯聚成新一輪獨立思考和藝術創新。一個包含了屈原詩的輝煌傳統,確實壓力巨大,但,對此自覺,不僅是好事,而且是唯一的出路。相反,蜷縮在幾千年顛倒翻炒的句子里,所謂抒情,其實沒話找話,才沒出息。更慘的是,這種自欺,其實不能欺人。當代中文詩,寫來寫去,基本上還在自己泥坑里打滾,也算個反證。我們就算不為寫出“有全球意義的當代中文詩”而努力,也該為自己沒白活一場而努力。

古老的漢字,可能仍在給出啟示。它那“共時的”語言學基因,不僅與我們“無時間的痛苦”配套,也恍若天成地不期而然相遇了“9·11”、伊拉克戰爭、全球化、權力和金錢派生的精神空虛,直至眼下看不見地肆虐著人類的新冠病毒,人的處境改變了嗎?根本命運改變了嗎?《天問》一步到位地質疑了線性時間觀、進化論。在價值系統大混亂、社會理念大真空、每個人困惑又無解的當代,誰信我們有個“進化”?無論是否知道屈原之名,誰心里不在像他一樣反問自己?

1985年至1989年我埋頭寫了五年的長詩《YI》⑨,像一顆大樹,根扎進《易經》,枝葉長在當代。其第二部分,題為《與死亡對稱》。它的詩歌語言,拼貼了現代詩、古典敘事、經典原文的片斷。很多年后,當我在國外粗通英語,才赫然醒悟,幸虧中文動詞沒有時態變格,那些不同的“時間段落”,才能直接“對”(發第三聲)在一起,毫無隔閡地流暢讀下去。如果像英語那樣分成過去時、現在時等等,這首詩肯定被拆散得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這首詩處理的“歷史”,深深基于我“文革”插隊的感受。對我而言,黃土地上的歷史,何曾“過去”?分明是現在,或干脆無始無終!能對稱于這無盡死亡的,只有詩,我仍然幼稚卻暗通屈原詩血緣、服膺“美道”的詩。一種《重合的孤獨》⑩,源于中國、卻能對人類構成啟示。我把《YI》稱為一件語言裝置藝術,其七種形式的詩和三種風格的散文,歸納了我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的反思。

古典詩歌美學,依然在加入今天的“思想之詩”。對當代詩人,強調屈原詩開創的形式主義傳統,一點兒都不過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文者,章也;章者,法也(“彭咸之所居”!)。書寫絕不同于口語。如果唐代詩人的幸運,是可以踢同一個形式的足球,且立見高下,那我們的不幸或萬幸,就是要為每首詩發明一套足球規則,不僅自圓其說,還得射進球門!我說過,“純詩”是沒有的,但必須把每首詩當作純詩來寫!這里的“純”,就是指詩作的形式要素。我們寫的是漢字,所以古人說的煉字、煉句、煉意,都在筆下。“對仗”提示著視覺的空間,“平仄”要求著音樂的能量,“用典”在指出通過互文重寫傳統,還有屈原詩最重要的美,一首大作品非它莫屬的結構!還有屈原詩高超的哲學,立體處理時空關系的意識……它們都應該在當代轉世,且大大拓展之!

貧弱文學的標志,永遠是大主題、小形式。更準確地說,文學,無形式即無思想,弱形式只配有弱思想。新詩寫了一百年,如果還沒能力建立成熟的美學,只能怪我們自己無能,對不起屈原詩那個源頭!

1993年,我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床上輾轉反側,組詩《大海停止之處》寫到了最后,一個個層次,仿佛海浪一樣,用它自己的生命在遞進。突然,我跳起來,寫下一個句子:“這是從岸邊眺望自己出海之處”,之后擲筆,大出一口氣:就是它了!這個意象:一個人站在海岸峭崖上,看著自己乘船出海。它的內涵:所有外在旅程,其實都是內心之旅的一部分。我找到的,僅僅是詩歌結構嗎?抑或更是人生的結構?它不止注解了我的海外漂泊,也讓我理解了,我的中國經驗其實是什么?為何要一再重寫中國傳統?那就是:把它變成我自己的傳統。我們不是一直遵循著這個公式,在向“思想之詩”出海嗎?

屈原詩那個源頭,從未隱沒,誰“發出自己的天問”,它就在誰心里醒來,把他(或她)變成兩千三百年前創始的“詩家”成員。靈均,你能聽到穿越時空說出的這些話嗎?但愿這一絲理解的溫暖,抵達你深深沉溺的孤獨,不算太晚。

(作者單位:汕頭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① ②楊煉:《空間詩學及其他》。

③ ?楊煉:《詩,自我懷疑的形式》。

④ 楊煉:《韓退之中元節,或從四面八方坍塌到我們頭上的時光》《倒退的歷史詩》。

⑤ 楊煉:《空間詩學及其他》。

⑥ 于堅:《零檔案》。

⑦ 楊煉:《同心圓·第五圜》。

⑧ 楊煉:《本地中的世界》

⑨ 楊煉:《YI》:參看另附YI注釋。

⑩ 楊煉:《重合的孤獨》。

楊煉:《發出自己的天問》。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AV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国产黄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jizz国产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www精品久久|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永久视频| a级毛片网| 婷婷六月天激情|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伊人AV天堂| 91色在线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 婷婷色婷婷|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99激情网|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国产三级成人| 久久综合婷婷| 嫩草在线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国产小视频网站|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综合色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久久6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色网站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1区2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青草精品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黄色国产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免费在线a视频|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色综合|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丝袜国产一区|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激情|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无码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