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我國經濟現在已經保持在了高速發展的狀態,所以市場經濟體制就不斷的有所完善。在此背景下,黨中央以及國務院也就針對市場監管領域推廣了“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督模式,以此來保證市場中執法行為的規范性。同時該模式的存在,也對我國的消防監督工作帶來了約束。所以下文將對如何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模式下做好消防監督工作進行分析。
關鍵詞 “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模式 消防監督工作 措施
作者簡介:鄭小龍,青海省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監督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研究方向:消防監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58
現在“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普及,而消防執法改革工作也就隨即展開,同時我國也針對該工作提出了比較明確的意見,即在消防監督工作中也要正式落實“雙隨機、一公開”這一監管模式。對于以往的消防監督工作來說,其中存在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多,比如消防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歷史遺留火災隱患無法及時被清除、大部分企業會選擇重視效益忽略安全等。在此背景下,最終的工作效果也并不理想。而“雙隨機、一公開”這一監督模式的存在,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監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保證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可以更為順利的開展。
對于消防監督工作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其應該是由政府的統一組織下有所開展,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消防工作的質量。而在“雙隨機、一公開”這一監督模式出現之后,因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依法行政執法,所以消防監督工作中的違法行為就可以在此模式下得到有效的改正以及約束。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消除火災這一安全隱患,同時為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等帶來保障。在工作人員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過程中,其主要工作環節有以下三個部分,即部門檢查、全民檢查以及督導考核等。其中工作人員所開展的宣傳教育工作情況,會對整個消防監督工作的效果造成直接性的影響。但如果想要保證“雙隨機、一公開”這一監管模式可以在消防監督工作中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那么消防部門就需要加大自身的配合力度,同時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到該工作中。最后,各個地區的相關部門還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特點等,指定具有科學新的監督管理機制,以此來保證消防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我國各地的火災形式仍然比較嚴峻
現在我國各個地區對于火災的控制還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同時對于比較嚴重的火災事故來說,消防機構根本無法做到徹底杜絕。比如對于我國廣東這一地區來說,經過調查結果可以顯示,其在2014年到2018年這四年的時間內,所發生的火災事故已經高達八萬件,在這些火災事故中,人員死亡的數目基本接近了600人,人員受傷的數目也高達500人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對于社會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事故,比如位于哈爾濱的龍湯泉酒店火災事故,該火災事故的出現不僅導致建筑物發生坍塌,同時還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所以通過這些事例可以看出我國各個地區的火災形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嚴峻的,這對消防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二)重效益、輕安全現象
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已經基本上保持在了高速發展的狀態,同時各個行業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度也變得越來越大。所以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企業開始過于注重自身的經濟效益,對于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基本上都會保持忽略的態度。在此生產理念下,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數量就會直線上升。其實現在大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把利益當作主要發展理念,對于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并沒有過多的重視,甚至有一部分企業根本沒有認識到開展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現在在我國一些地區的商場以及賓館等這些人員相對來說比較密集的場所,其經常會因為過于注重自身的經濟效益,而選擇私自進行擴建或者是改建。在這一過程中,其本身存在的防火分區就會被更改。甚至一部分賓館在選擇改建的過程中,還會對防火間距進行占用。這樣一來有安全事故的出現,那么消防安全工作就很難順利開展。
(三)新業態新事物給消防監督工作所帶來的影響
現在我國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新興業態,比如民宿、月子中心以及農家院等。雖然這些新興業態的發展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同時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其消防安全方面的建設情況卻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我國并沒有只能很對這些新型業態制定比較完善的管理規定以及技術標準,而在新興業態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其不但隱蔽性相對來說比較強,同時門檻也比較低。所以此發展背景就為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四)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相關管理人員缺乏較強的綜合素質
經過調查結果可以顯示,現在大部分消防機構并沒有阻止消防人員進行比較系統性的培訓,同時大部分消防安全的責任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對于單位消防安全的基本情況也沒有過多的了解,而這就會導致消防監督工作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除此之外,雖然消防機構會存在持證上崗的專業工作人員,但消防工作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所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在崗不在位的情況,如果消防機構長期處于這一工作狀態,那么就很有可能形成外行指揮內行的工作局面。最后這些問題還會導致一部分單位在開展消防管理工作的時候,利用物管來進行,同時一部分工作人員與公司之間也沒有簽訂相應的勞動和合同,再加上其自身并沒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就導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根本無法得到完全的發揮。
(五)無法在一段時間內有效根除歷史時期遺留的火災隱患
對于我國一些在歷史時期所遺留的火災隱患來說,消防部門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根除。比如對于我國的汕頭來說,其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整體經濟一直是以高速狀態有所發展,在此發展背景下,大部分村民開始選擇自建廠房,甚至還有一部分村民會選擇將其作為工業廠房或者是家庭式作坊等。雖然這些做法會推動當地的整體經濟發展,但由于其沒有較強的消防安全意識,所以就導致該地區產生了較多的安全隱患。再加上其在歷史時期留存下來了大量的建筑物,所以就導致安全隱患以及火災隱患等,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的根除。
(六)群眾缺乏消防安全意識
雖然現在我國的相關部門已經在大力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工作,同時一部分群眾也在宣傳活動中提升了自身的安全意識,但其實踐能力卻并沒有得到提升。即群眾明白了開展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其并不懂得該如何有效開展該項工作。除此之外,經過調查結果可以顯示,現在大部分群眾并不會積極針對火災隱患進行排查,甚至其自身的逃生自救能力也需要被提升以及加強。
(一)堅持黨的統領
消防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注意主動與其他部門之間進行聯系,做好相應的協調工作,盡可能的避免獨立完成的現象發生,以此來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只有這樣消防管理工作的實際價值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除此之外,消防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加強自身與當地政府之間的聯系,以此來保證各行業的部門都可以有效的參與到該工作中。最后,消防部門還需要注意在群眾中做好動員工作,鼓勵廣大群眾也參與到該工作中,以齊心協力的方式盡可能的減少火災隱患的數量。
(二)消防監督工作的開展要具有針對性
消防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嚴格遵守實事求是這一工作原則,如果相關轄區內有火災隱患的存在,那么消防部門一定要集中自身的力量,在第一時間對火災隱患進行消除,堅決不能有一刀切的工作模式存在。根據調查結果可以顯示,現在大部分工作人員在開展監督管理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采用全覆蓋以及地毯式等工作形式,在這一工作模式中,整個監督工作就無法突出自身的開展重點,最終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工作效果。所以消防部門還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以及人員部署方案,以此來保證消防監督工作的實際開展效果。
(三)治標與理本相結合
消防部門在針對火災隱患進行消除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守的原則就是標本兼治。即工作人員要先對該地區所存在的火災隱患的實際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結合其實際嚴重程度制定具有科學性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火災風險才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而對于治標方面來說,相關部門就需要大力開展相應的整改工作,以此來保證理本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在消防監督工作中不斷的積攢經驗,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機制,以此來對火災隱患實現根除,盡可能的降低回潮現象發生的概率。
(四)開展監督工作要確保質量,不能急功近利
現在大部分監管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秉承急功近利的心態,甚至還有一部分監管部門為了快點完成監管工作,選擇只做足表面功夫。在這樣的工作理念下,消防監督工作根本無法發揮出自身的價值。所以監管部門一定要改變自身工作理念,注重工作質量,保證工作效果。同時對于我國在歷史時期遺留的一些火災隱患,監管部門也要對其存在原因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因為火災隱患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動態性以及復雜性等,即在一定時間段以內,任何火災隱患都有可能發生一系列的動態變化。所以消防隊員一定要結合造成火災隱患出現的實際原因,選擇有效的解決措施,保證其可以被徹底消除。
總之,在我國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過程中,消防監督工作的實際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同時行業監督責任以及屬地監管責任等都因為該監管模式的存在得到了有效的落實。但相關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守針對性以及治標理本結合等原則,以此來保證該工作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