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鑫
摘要:人工智能應用于中國的建筑業,將會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功能需求,增值建筑企業,增加社會福利,改善生態環境。文章首先圍繞人工智能在建筑業的應用展開闡述,重點從技術、組織和流程三個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建筑業中應用所存在的問題,并從頂層設計、要素質量和融合質量三個方面嘗試給出具體的措施。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costs, meet the individual functional needs of users, add value to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and process, and tries to give specific measur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op-level design, element quality and integration quality.
關鍵詞:人工智能;增值;建筑業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alue-added;construction industry
中圖分類號:F426.92;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8-0012-02
0? 引言
建筑業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即產品的單件性,產品價值高昂,投資巨大,專業割裂,生產過程的串聯與割裂,人員流動性強等,使得其生產效率一直都較低,建筑業企業價值難以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利潤率較低,此外,目前建筑的可持續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沙掷m性建筑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投資回報,還應滿足個性化需求,以及盡可能地降低建筑能耗。建筑業發展應緊跟時代步伐,更加關注用戶需求,增強用戶的體驗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并且要盡可能做到綠色環保。建筑業的內在需求在不斷改變,而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目前人類步入VUCA時代,即易變性(Volatile)、不確定性(Uncertain)、復雜性(Complex)和模糊性(Ambiguous) 。[1]建筑業所面臨的環境同樣如此,比如說,建筑材料價格的變化如何預測更為準確,工程風險發生的概率未知,并且影響因素相互聯系,使得風險測度極為復雜。為了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并更好地應對VUCA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建筑業需要變革,中國的建筑企業需要與時俱進,運用先進的經濟管理手段,實現功能完善,成本降低。而人工智能通常是指開發具有人類智力特征的系統,即無限接近人類的行為。由于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行動、領悟,因此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們的需求,有利于解決建筑產品如何滿足用戶個性化功能需求這一問題,此外,人工智能通過數據收集,訓練,驗證、測試等環節可以實現短期的預測,保證短期的精確,機器所看到的范圍更加廣泛,更加深刻,可以解決VUCA時代工程項目管理所存在的一部分問題,使得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增值。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蔣文兵[2]提出了傳統產業與人工智能的具體策略。因此,建筑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一大支柱,應用人工智能,將會顯著降低成本,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功能需求,增值建筑企業,增加社會福利,改善生態環境。但在中國,由于種種原因,人工智能并未在建筑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將重點從技術、組織和流程三個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在建筑業中應用所存在的問題,并從頂層設計、要素質量和融合質量三個方面嘗試給出具體的措施。
1? 應用方向
賈廣社[3]等運用遺傳算法與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來評價大型工程項目的社會影響。侯學良[4]等提出運用模糊數學,進行工程質量評價。鄭歡[5]等利用遺傳算法與模糊理論相結合來求解決策模型。張明媛[6]等利用計算機視覺來識別施工現場未配戴安全帽的人員。何立華[7]等運用改進的遺傳算法來解決資源均衡問題。但是在應用時要根據工程項目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標準的算法進行改進。而為了使得文章中提出的遺傳算法在實際中落地,還需要與軟件硬件等相結合,更為重要的是,項目經理還需確定運用這一方法解決資源均衡問題的實施流程和組織,比如說,確定資源解雇后再雇傭的流程和負責人員,閑置資源存放在何處以及由誰來負責,多種資源如何進行有效地管理等。并且,越是復雜的大中型工程,流程和組織管理也就顯得愈發重要。因此,技術、組織與流程的有效結合才能使遺傳算法更好地用于解決資源均衡問題。綜上所述,目前在建筑業中運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有神經網絡、模糊技術、計算機視覺以及多種技術的綜合,但是在中國,人工智能增值于建筑業更多地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且更多地是對于算法的研究,未從實踐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在建筑業中實現落地的具體舉措。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建筑業中實現落地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