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東

我的名字叫口罩。己亥庚子之交,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突然變成了每個人求之不得的物品。
(一)斗志
主人是專業安裝箱房的工人。疫情爆發后,他組織工友去參加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為了這件事,他與家人發生過不少矛盾。
兩輛面包車開出了村子。遠遠地,家人們還在村口,向駛遠的面包車投去深情的目光。
初五凌晨兩點,主人和工友來到了武漢抗疫一線。那天早晨,他戴著我——一個普通的外科口罩,在軍人體育場跑了一會兒步。我能感受到他呼出的熱氣中帶著些許恐慌和不安。但當他來到工地,和幾千名工友一起干起活兒時,他的心終于踏實了。
他每天要從早晨七點多工作到晚上八點多,有時還會加班到夜里十二點。在他工作的日子里,我保障他的安全,為他打氣。而他無論多累,只要來到了工地,看到幾千工友與他并肩工作,便立即斗志昂揚:“我們來自四面八方,但有著同一個目標——讓雷神山醫院如期完工!”
(二)醫者仁心
我是一個N95醫用口罩,我的主人是金銀潭醫院檢驗科的主任。
檢驗科是一個重要科室,病例確診、患者出院都要經過檢驗科的檢測。
主任的工作強度非常大,連軸轉讓他舊病復發。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他剛說了兩句話,突然眼前一黑,一個趔趄差點跌倒。在椅子上稍事休息后,他強忍著腎結石的疼痛和低血糖造成的眩暈,又走到電腦前查看病人的檢驗結果。
醫者仁心。在疫情爆發、人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廣大醫護工作者奮不顧身、不辱使命。“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是此次疫情中最令人敬佩的群體。
(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我從日本來到中國。
疫情發生后,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支援了武漢兩萬個口罩,物資包裝箱上寫了一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唐朝,日本遣人到大唐學習佛法,在長屋贈送中國大德的千件袈裟上,都繡著一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也是鑒真大師東渡日本的緣由之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在日本援助湖北高校的物資上,又見到了這八個字,人們感慨萬千。病毒才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而友誼和愛心將人類團結在一起,共抗疫情。
作為馳援武漢的物資,我十分自豪,因為我承載著一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愛心,也承載著一份戰斗的責任。
(四)無畏
我是一個普通的棉布口罩。
在這場疫情中,我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我一直陪伴著一位九十歲的老奶奶,因為我是她唯一能找到的口罩。
淡淡的日光從窗外透入,照在發熱門診的一張搶救病床上。床頭的小桌上放著泡面、雞蛋和杯碗勺。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弓著背,坐在床邊,緊緊握著病床上兒子的手。兒子六十四歲了,但在奶奶心里,他永遠是她心愛的兒子啊!
這已經是第五天了,她就一直在床前坐著,陪伴著插著呼吸機的兒子。她一點也不害怕,她活了九十年了,什么困難沒經歷過?
2月2日晚上,兒子終于住進了ICU病房。老奶奶松了一口氣,我也衷心地為她感到高興。她向護士要來紙筆,給兒子留下了一張字條: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要配合醫生治療,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
這句話,激勵和感動了無數的人。
(五)希望
在北京地壇醫院的隔離病房里,住著來北京過年的一家五口。
我是護士長戴的N95醫用口罩。2月3日下午,護士長照例去查房。在這里,我見到當時疫情中年紀最小的患者——琦琦,她只有九個月大。我想,一個九個月大的孩子,整天見到的都是“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應該很不安吧?
明亮的病房里很安靜,媽媽正抱著琦琦,低聲逗著她玩兒。見到了護士長,琦琦笑了,伸出雙臂讓護士長抱。小孩子是最能感覺到友善的,雖然看不到醫生護士們的臉,但她能感到那防護服下,那口罩背后,是充滿愛心的人。
護士長開始有些詫異,轉而反應過來,眼睛濕潤了。她突然間覺得看到了希望,伸手把琦琦緊緊抱在了懷里。“堅持就是勝利!”她心里默念著,鼓勵著自己。
我是一個口罩。
在這場舉世罕見的抗擊疫情的斗爭中,我看到了普通人的堅韌、盡責、無畏、眾志成城……我還看到了不同國家的人們為了抗擊人類共同的敵人而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口罩阻斷了人們看到彼此的臉,卻沒有阻斷人與人之間的愛心。
這個冬天似乎有些長,但我最近常聽到人們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這個春天似乎來得有些艱難,但我相信,即使再難,春天終將到來——
我盼望著春天的來臨,我盼望著“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我盼望著人們不再瘋搶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