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這個變化與經濟形勢特別是資產價格和通脹有很大關系。
這些年,追捧女性尤其是30到40多歲“熟女”的文化作品越來越流行,比如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電視劇《三十而已》等等。還有很多網文也在刷屏,它們講的東西都差不多,即優秀女性越來越活出自我,“釋放自我”。
2009年的《蝸居》中張嘉譯這種“成功大叔”現在已經過時。僅僅10年時間,世道已經徹底改變。為什么?
顯然,這些文藝作品的受眾在變,廣告商眼中的超級客戶在變。如今的熟女有大把時間消費這些文藝作品,她們作為消費決策者的地位越發穩固,所以必須討好她們。
這個變化與經濟形勢特別是資產價格和通脹有很大關系。
首先,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群體。實際上,婦女選擇放棄工作,在家帶娃,本質上是一個簡單的機會成本抉擇問題,他們放棄工作在家帶娃的凈收益(收益減成本)是高于工作的凈收益的。
兩個角度:一是,女性白領的實際工資這些年增幅不大(原因復雜不討論),或者她們的就業崗位一直在萎縮。而另一方面,月嫂、家庭教師的薪酬卻不斷上漲。也就是說,女性白領放棄低薪工作在家帶娃,不請月嫂和家庭教師,凈收益高于自己工作上班。
其次,資產價格的飆升讓一部分中產家庭,已經不再有“雙職工”必要。一些“上車”較早,住房數套的中產家庭,光靠房租,每月就有上萬甚至數萬的凈現金流入。這還不算那些房叔、房嬸。
此外,資產價格飆升又導致家庭對未來的“信心指數”暴增,于是二孩甚至三孩出生。這種情況下,再疊加以上第一個因素(請月嫂和全職在家成本收益權衡),更多媽媽們選擇全職在家。
為什么會有以上兩個趨勢?不妨關注通脹和資產價格。以通脹為例,它可能導致白領實際工資水平的下降,即工資增長趕不上通脹。同時,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也會推高人工成本(茶米油鹽,城中村漲房租或城中村被拆除),因此他們必須要提高薪酬才能在城市生存。
這些“價格機制”的暗流,可能你平時感覺不到,但所有人必然在無意識中做出最理性的選擇。中國的全職媽媽群體就是這么出來的。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上了學,她們會有自己的時間看電視,而且她們的確也需要心理安慰。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全職媽媽,35歲有兩個娃,每天帶孩子學鋼琴、學英語,累得夠嗆,卻不敢吃晚飯。她經常半夜被餓醒,醒來只敢喝點檸檬水。她擔心發胖,身材走樣。我說,既然乘風破浪,就不要在乎老公的看法。她說,這可不好辦。
顯然,要真正讓女性乘風破浪,我們這個社會要做的,還有很多。
摘編自《南風窗》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