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27日,在遼陽市柳壕鎮羅套村虹光綜合商店,村民王炎嘴角彎彎、眉眼帶笑,忙著和男朋友一道理貨、賣貨。帶著孫女前來買東西的鄰居趙老漢說:“王炎可是我看著長大的,這孩子在床上躺了十多年,要是沒有黨的好政策,哪能再站起來啊!”趙老漢說的“好政策”,指的就是“遼陽市精準醫療扶貧政策”。
今年31歲的王炎13年前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關節僵直,髖關節融合,平時基本臥床,父母四處舉債求醫,但病情卻越來越重。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王炎家成為受益的1萬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她先后接受了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術等5次手術,醫療費總計40多萬元。其中,新農合基金補償8萬多元,民政救助3萬多元,扶貧專項資金支付7萬元,醫院兜底20多萬元。
多年來,遼陽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醫療精準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早在2016年,遼陽市委、市政府就把“醫療精準扶貧”作為一項“健康保小康”的基礎工程,積極探索“挖窮根、去病根”的破解之道,推出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市衛計委組織,市中心醫院牽頭,三家??漆t院共同參與,新農合基金支持,市民政救助補償,市定點醫院墊付兜底”的精準醫療扶貧新模式,全力解決占比62.5%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問題。
把醫療扶貧責任“擔”起來
遼陽市中心醫院現有職工2262人,其中黨員594人,醫院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作為市級精準扶貧定點醫院,遼陽市中心醫院多措并舉,積極踐行初心使命,承擔了除結核病、傳染病、精神病以外的所有因病致貧群眾的救治任務。
作為全市最大的公立醫院,遼陽市中心醫院每天患者眾多,住院床位爆滿,經常出現“一床難求”的情況。承擔眾多貧困患者的救治任務,意味著醫院要騰出更多的醫療空間,拿出更多的管理措施,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醫護人員也必然付出更多甚至是超負荷的勞動。
為增強醫院全體職工參與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參與脫貧攻堅戰的激情和熱情,遼陽市中心醫院黨委召開大會,發出“救護是責任,扶貧是義務,堅決完成市委交給的政治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全院上下迅速形成“支援貧困鄉村,救護貧困患者”的濃厚氛圍,黨員醫生護士踴躍遞交請戰書,一支支精準醫療扶貧工作先鋒隊迅速組建,莊嚴立下“聽從黨的召喚、為貧困患者謀福祉,我愿意、我踐行、我奉獻”的錚錚誓言。
讓醫療扶貧數據“實”起來
遼陽市中心醫院黨委迅速明確“核查、治療、鞏固”三原則,承諾做到精準核查“普惠制”,貧困患者不落一人,大病住院“特惠制”,貧困患者不花一分錢,慢病用藥“?;葜啤?,不讓貧困患者斷藥一天。
為了把莊嚴的承諾變成現實,遼陽市中心醫院班子成員帶領醫療隊踏上了精準核查之路。
“走進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鄉親?!睗M懷著對貧困群眾親人般的深情厚誼,兩支核查醫療隊的隊員們披星戴月、櫛風沐雨,餓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瓶裝水,在半年多的時間里走遍了39個鄉鎮(街道)445個行政村的溝溝坎坎,累計行程8萬多公里,精準核查患病群眾3.8萬多人,篩查出精準醫療救助對象1.7萬多人,真正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對于臥床不起的病人,醫療隊的隊員們帶著儀器設備,進家入戶為病人檢查診斷。
讓醫療扶貧對象“好”起來
每次下鄉,共產黨員、時任遼陽市中心醫院工會主席的馬莉都帶著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農村患者的信息。每到一地,她都把帶有自己手機號的名片和醫院公益惠民政策一起發到貧困患者的手中。對于貧困患者的求助,她總是有求必應,解決困難的次數多了,她竟成了貧困患者心目中的“120”。
在遼陽縣柳壕鎮進行精準核查時,王老漢家的困難引起了馬莉的注意。70多歲的王老漢是肺癌晚期患者,他和老伴兒含辛茹苦地把養女王炎拉扯大,本以為晚年有了依靠,不承想王炎因病臥床10多年。
兩年間,王炎免費接受了5次手術,創造了由坐起來、站起來到走起來的奇跡,并且還在市內開起了甜品店。今年年初,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甜品店暫時不能營業,她和男朋友又回到家鄉經營起小超市,月收入3000元左右。
如今,遼陽地區的大病貧困患者住院不花一分錢,醫療費主要來自新農合結余基金、民政專項補償以及醫院墊付,保證重大疑難手術順利實施,貧困患者看病不必為錢發愁。此外,貧困患者入院享受全程陪診服務,各科室主任親自診治,對特別困難的患者醫院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醫院各黨支部積極響應院黨委的號召,主動為貧困患者捐款捐物,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讓醫療扶貧救助“惠”起來
越是接觸農村貧困患者,遼陽市中心醫院的黨員干部就越深刻感受到精準醫療扶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院黨委和黨員醫生、黨員護士也更加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千方百計地讓貧困患者受益。例如,對8類常見慢性病用藥集體采購,定期送藥上門,最大限度方便農村慢性病患者在家治療;組織全院318名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醫療專家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讓“家庭醫生”的貼心服務進入尋常百姓家,為貧困患者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專業醫療服務,并以“每日定時回訪”等形式進行疾病防治指導,防止出院患者疾病反彈;多次以“再返大山,看看貧困患者的新生活”為題,帶領醫護人員回訪在醫院做過大手術的貧困患者,切實解決了一大批貧困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在農村,醫療資源相對短缺,很多農民患上急癥卻得不到及時救治,有時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為了縮小急救“半徑”,遼陽市中心醫院在偏遠鄉鎮設立了10個急救分站,提高了農村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2018年,遼陽市中心醫院推出120免費接診。至此,遼陽地區的貧困群眾看病呼叫救護車“零費用”,更多的急危重癥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
讓醫療扶貧內容“豐”起來
遼陽市中心醫院黨委與地處遼陽偏遠山區的吉洞鄉翁家村黨支部結成共建對子,多次派工作組和醫療隊進村調研,與村黨支部共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幫助他們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系列講話精神以及遼陽市委、市政府的扶貧政策,引導他們轉變觀念、激發斗志,進一步堅定自主脫貧的干勁和決心。遼陽市中心醫院積極協調涉農相關部門,主動幫助翁家村尋找致富途徑、研究適宜項目,支持村民發展真菌栽培產業,并解決了部分村民小組無自來水問題。遼陽市中心醫院還出資改善村路村容和村級醫療,投資6萬余元無償支援村衛生室購置醫療器械和辦公用品,并著力培訓鄉村醫生。
截至今年7月,遼陽市中心醫院已救治貧困群眾1.8萬多人次,墊付資金3300余萬元,每一名大病貧困患者都有過治愈康復甚至起死回生的奇跡,這些奇跡的背后都飽含著眾多醫護人員的深情。遼陽市中心醫院務實創新、大愛無疆的做法,讓那些曾經掙扎在貧困線上的患病農民深切感受到“窮在深山有遠親”,在找回健康的同時,他們的幸福指數也在迅速攀升。
“牽掛你的人,有我!”共奔小康的路上,遼陽市中心醫院人用腳板丈量民情,用初心換得民心,用付出升華境界。群眾疾苦,永遠在心中;醫療幫扶,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