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立
摘 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形成原因,接著分析了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具體施工技術。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預防策略
引言
交通運輸建設領域,市政道路是極為關鍵的構成部分,城市的發展也得益于完整的道路交通網絡。城市道路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路面沉降現象,從具體成因來看,主要與路基有關,該結構的強度與穩定性欠佳時,在持續性的路面動載作用下,路基路面實際承受的荷載超出自身可承受范圍,隨之就會引發路基路面沉降的情況[1]。
1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形成原因
(1)橋頭沉降段的結構未能具備高科學性。在建設市政道路項目工程的整個階段當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鋼筋混凝土的搭建以及粗料填筑的方式進行處理的,這種操作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能夠避免出現剛度差異、沉降不均勻等情況,并也確保通車過程當中不會出現跳車的現象。但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會采用搭板結構進行建設,且該方式并不能夠妥善處理跳車問題。
(2)橋臺背路堤的壓實度不足。在設計市政道路的整個階段當中要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操作,絕大部分情況下要對橋梁以及各部分通道進行橋臺背的填土處理,然而在應用這一技術進行操作的整個階段中,還具有較大的難度,同時整體流程較為復雜,并且還會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因而,便導致建設市政道路的整個階段當中容易使沉降段出現沉降不均勻的情況。同時,就市政道路來看,由于其長時間以來的通車數輛較為密集,并且每天的承載量也相對較大,同時,還會由于外部資源環境的影響而受到干擾,這就導致市政道路橋梁在長時間的影響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并由此導致整體的路面平整性受到一系列的影響[2]。
(3)橋頭引道的地基位置的設計缺乏科學性。在建設地基的整個階段中,由于相關工程的建設人員并未設定較多的地質鉆孔,同時整體來看,鉆探的深度也沒有達到具體標準,導致施工人員在地基軟土層進行區位以及性質分析時達不到指定的標準,由此導致其在處理橋梁路堤的地基軟土時,沒有采用規范化的技術操作。同時,工程設計者在軟土地基的優秀防治理論上還存在一系列的不完善之處,導致絕大部分設計與實際的地基情況存在較大的偏差,并且由于雨季天氣的影響也對市政道路進行了一系列沖刷,使得路基整體受到損害的程度進一步加深,進而對路基的一系列基本性能產生影響,由此來看,市政道路在經受長時間的外界環境的影響之后,容易導致不均勻沉降的情況。
2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管理對策
(1)提高沉降段路基路面設計規范程度。為確保道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質量,首先要做好相應的設計工作,在全面了解道路工程項目基本資料的前提下,結合橋頭路堤、橋臺的沉降量和通車需求等開展設計工作。同時為了提升道路工程的抗剪能力,也可以將土工格柵技術應用到路基設計工作中,來有效應對路基的位移和土層的位移,以此來提升道路路基的穩定性,降低路基的沉降值。
(2)設置搭板。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可知,搭板的長度設計通常需要按照以下三個要求進行設計:第一,在設計使用的有效期限內,如果出現由道路沉降導致縱坡的現象,需及時將過渡搭板的傾斜角控制在1/300~1/200,如若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將會使得縱坡現象愈發嚴重;第二,要合理控制搭板的長度,使得搭板的長度能夠到達臺背另一側,盡量使其能夠被土體壓實,或者與臺背的缺口處相吻合;第三,根據臺板的實際承受力度和彈性地基對其長度進行縝密計算,如過渡段沉降的長度在100cm左右時,其搭板長度必須有效控制在100~120cm。
(3)沉降段路基軟土地基的加固處理。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難免會遇到軟土地基類型,這也是導致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質量不達標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以此來防范伸縮縫處錯臺問題,并顯著降低“橋頭跳車”現象。目前關于軟土地基加固處理的方法較多,例如換填土法、強夯法、超載預壓法、排水固結法和高壓噴射注漿法等。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如果軟土地基的厚度不超過3cm,可以運用土工布,將其平鋪在地基土層上,再進行路基材料的填筑,能夠顯著降低路基和橋臺間的沉降差引起的錯臺。如果軟土層的厚度較厚,則需要修筑高路堤在其上面,由于填料的加入,軟土會逐漸朝側向移動并且對樁基產生較大的應力,并促使橋臺出現較大的水平位移,一旦出現該問題,會損壞支座、伸縮縫等,嚴重情況下還會損壞橋面和橋臺。因此,在選擇回填料的時候,應盡可能選取輕質的回填材料,以此來提升地基的穩定性,避免其出現側向位移[3]。
(4)后臺填筑施工。在后續階段的后臺填筑時,需要選擇具有良好壓縮性能的材料來進行操作,以有效地確保地基不會出現沉降等情況,同時,還可以確保由于超負荷所導致的變形現象得到有效處理。一般情況下,后臺填料主要具備兩大特征,首先是材料的剛度要介于路基和橋臺這兩部分材料中間,其次要具有較好的透水性能。
(5)填料處理。填土對路基施工效果的影響較大,嚴格控制實際含水量,該指標與最佳含水量的偏差不可超過±2%,并結合現場情況做適當的調整。某些城市道路工程中填土的類型較多,應該注重如下幾點:適當減少層數,各層厚度不可小于0.5m,且各層均不可出現多類型材料混填現象;最下層填筑時,選擇的是所有類型中透水性最差的填料,并在表面施作橫坡,應用效果較好的有雙向坡,坡度約4%,可以提升排水效果;確定各類填土的使用方法,通常上層以優良土為宜;各類型填土產生的交界區域必須設置斜面,并在其下方填土,優先選擇透水性相對欠佳的填土。
3結束語
在市政道路項目工程之中,沉降段的具體施工過程仍存有諸多的問題,不過,工程施工單位還是能夠在其具體施工時,結合其施工段的實際狀況,高科學地設計好施工方案,著重性治理好路橋沉降段中的現存地基問題,選定出適用度高的路堤填料,如此才能使沉降段出現不均勻沉降的概率切實降低,繼而高效減少通車時不當跳車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張超偉,陳陽,楊富民,等.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關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低碳世界,2018(11):46.
[2] 高兵兵.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關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山東工業技術,2018(11):232-233.
[3] 付宇飛.道路橋梁工程中關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13):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