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逐漸多樣化,相應的,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大幅度提升。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部分地區環境破壞嚴重,或是存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并且該市政給排水設計不合理,導致城市內澇和水資源浪費,極大地阻礙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因此,應該加深海綿城市理念認知,滲透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及時有效改進其中的問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關鍵詞 海綿城市;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
引言
我國城市人口正在逐年增加,這給建筑行業也帶來了很大的建設壓力,資源利用的劃分也需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城市人口的逐漸增加,使得城市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加之,社會經濟與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日益嚴峻的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海綿城市理論更應該在我國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加以研究和應[1]。
1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城市是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發展的著眼點,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促使相應城市能夠具備較強的海綿屬性,可以在水資源的吸收以及釋放方面具備更強功能,以實現城市水資源調控效果的優化。從海綿城市的具體運行中來看,往往可以促使城市在雨水比較多的時期進行大量存儲,以求在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基礎上,保障給排水系統的運行更為順暢;在城市相對缺水時,則可以將原有儲存的水資源進行釋放,以滿足城市用水需求。
2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策略
2.1 人行道設計
在人行道設計時,工作人員需要以海綿城市理念為基礎進行設計。在以往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技術應用的路面一般都是不透水的,即使在陰天情況下,該技術水平下的路面會出現濕滑、積水的問題,從而導致行車出行的安全性受到影響。應用海綿理念,在選擇建筑材料的過程中,比較重視材料的透水性,以確保雨水有效滲入地下,避免出現堆積雨水的情況。同時,在對市場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道路設計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還需要有效控制地面的溫度以及濕度,有效補給地下水。在對道路設計的過程中,還可能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土壤的滲水性,基于該種情況,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將排水管道防放置到合適的地方,并保障有一定的坡度,有效實現排水功能[2]。
2.2 車行道設計
在車行道設計工作中,引入海綿城市理念,首先需要確保施工路面具備滲水性能。通過對車行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很好地降低地表水的徑流量,同時還能起到地下水補給的作用。在開展實際的工程設計工作時,可以將路邊分為上層、中間層及基層,并在基層和中間層之間布設非透水性的施工材料,將透水性比較好的材料放置于上層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雨水對路基造成的損壞,而且還可以避免雨水破壞或侵蝕路基。對于雨水天氣,順著橫坡雨水可以順利地流入盲溝中,可以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再循環利用效率,以期達到優化雨水收集、排放的目的。
2.3 綠化帶LID設施設計
(1)傳輸型草溝。傳輸型草溝主要布置在綠化收水帶起端入流處,作用為傳輸徑流,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種植要求高度為35~50mm左右的常綠草皮。①換填層。換填層土壤級配:60%粗砂+20%原土+20%椰糠。粗砂和原土應該與20%的沒有椰殼的純椰糠混合(按體積計算),所有的椰殼在混合前應該剔除。②溢流雨水口(井)。傳輸型草溝中設置溢流雨水口(井),溢流雨水口(井)高于草溝底0.15m,部分溢流口下游設擋流堰。③路牙開口。機動車道側傳輸型草溝沿線每隔30-40m設置開口路緣石,機動車道路緣石開口處沿線鋪設20cm寬卵石,起到攔截雜質、防止沖刷的作用。
(2)雨水花園草溝。雨水花園草溝主要布置在綠化收水帶內傳輸型草溝下游,作用為傳輸徑流、凈化雨水、滯蓄雨水。生態滯留草溝分為覆蓋層、換填層、碎石層三部分。①覆蓋層。覆蓋層位于土壤表層,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避免因表面密封導致的透氣性降低。②換填層。換填層土壤級配:60%粗砂+20%原土+20%椰糠。換填層土壤初始下滲率不小于150mm/h,TSS去除率不小于75%,有機質(%LOI)32.5%~3.5%,pH5.5~6.5。③碎石層。碎石層厚度為40cm,底部采用粒徑為3~5cm碎石,頂部5cm粒徑為0.5~1.5cm。
2.4 蓄水改造設計
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還能夠明顯提升城市中各個區域的蓄水能力,而這些被存蓄的水資源同樣也就成為利用對象,應該引起市政給排水設計人員的高度關注。針對海綿城市相關設施存蓄的水資源,應該借助于恰當的轉運通道,促使其能夠被應用到最為適宜的場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質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這些蓄水進行再利用。比如從生活用水中來看,沖廁用水以及清潔用水都可以利用這些蓄水資源,需要設置專用管網;對于道路清潔以及園林景觀用水,同樣也可以借助于恰當的管網布置,促使這些蓄水得到較好運用。在這些蓄水改造應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給水壓力能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體現出良好的水資源節約利用效果[3]。
2.5 附屬設施
路緣石和路肩邊溝屬于市政給排水中的重要輔助設施,其設計要遵循海綿城市理念的相關設計要求。路緣石有兩種類型,分別是平緣石和立緣石。平緣石的高度和附近路面的高度一致,目的是引導雨水流向綠化帶和雨水口,減少路面積水;立緣石比附近的路面稍高,下雨天時可以在雨水口匯集雨水,將立緣石進行豁口、打孔處理或者間隔式擺放,保證雨水順利進入綠化帶。以往采用混凝土的路肩邊溝設計,不但沒有美感,還經常出現堵塞現象,而且不能凈化雨水,現在一般運用植草溝的方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合理的市政給排水設計支持,契合區域實際情況,對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損耗,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這對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陶冬民.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注意問題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
(3):239-240.
[2] 周杉.關于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建材與裝飾,2019(15):117-118.
[3] 殷向琴.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探討[J].四川水泥,2018
(5):67.
作者簡介
庫順歡(1985-),湖北人;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現就職單位:重慶市規劃展覽館(重慶市規劃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城鄉規劃中給水排水工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