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國翔


【時事背景】2020年7月10日,一則關于“網紅博主違規進入丹霞地貌區”的新聞在網絡上傳播并引發網友的關注。此前,這位B站UP主帶著一名外國女子進入靖邊丹霞自然風景區。據了解,靖邊丹霞自然風景區由紅砂巖丹霞地貌構成,被稱為時光的年輪,又稱為波浪谷,其巖石的復雜層面,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時期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
【試題呈現】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湖南、廣東等地以紅色砂礫巖為主體的丹霞地貌發育廣泛。該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是,平頂山體,相互分離,四壁陡立。某地理小組在對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時發現,丹霞山體海拔和相對高度較小,但不同山體大多存在著山麓和山頂植物種類和數量較多、山腰較少的“啞鈴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員還發現,許多峽谷中熱帶物種所占比重較同緯度其他區域高,尤其在偏南向開口的半封閉型谷地的坡腳地帶,形成了“溝谷雨林”。圖1示意某丹霞地貌區的植被分布及“溝谷雨林”景觀。
圖2所示為甘肅省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于200萬年前,位于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千米,僅次于中國最大的赤水丹霞。它是中國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特別是窗欞式、宮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面積之大冠絕全國。
圖1
圖2
(1)簡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
(2)從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植物呈“啞鈴式”分布格局的原因。
(3)運用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對比分析我國東南地區及西北地區兩大丹霞地貌區地貌差異。
【知識點對點】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紅層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于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其中以下6個地方已成功申請為世界遺產地:貴州赤水(青年早期)、福建泰寧(青年期)、湖南崀山(壯年早期和青壯晚年丹霞地貌均有發育)、廣東丹霞山(壯年期)、江西龍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由巨厚的紅色砂巖、礫巖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巖石地貌類型之一。主要發育于侏羅紀到第三紀,產狀水平或緩傾斜的紅色陸相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仁化縣境內的丹霞山為典型。具頂平、坡陡、麓緩的形態特點。
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是以礫巖、砂礫巖、砂巖為主的紅層;紅層中的紅色主要是巖石中高價鐵的含量較高造成的。丹霞地貌形態的頂與其上覆地層的巖性和風化物有關,頂是一些鐵質膠結物和較堅硬,抗風化較強的巖性。受垂直節理控制的陡坡,主要是較大面積的巖塊沿垂直節理面發生崩塌作用形成壯觀的陡崖。崩塌物堆積在崖腳,崖麓的陡緩受崩塌下來的巖塊的影響,塊體較大的巖塊堆積形成坡面陡,反之則緩。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流水侵蝕可以分為物理的沖蝕(下切和側蝕)、化學的溶蝕作用等。流水的侵蝕掏空坡腳的物質,加快重力崩塌作用的進程。流水對紅層中可溶性成分進行溶蝕,促進水動力侵蝕和風化作用的進行。
【參考答案】
(1)含鐵的碎屑物在地勢低洼處沉積并固結,形成紅色砂礫巖 ;地殼抬升與擠 壓形成(垂直節理發育)中低山脈;流水沿巖層裂隙侵蝕,并在重力崩塌、風力侵 蝕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體相互分離、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態。
(2)多數山體,山麓坡緩,土層較厚,落葉層較多,土壤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植 物的物種數量和生物量較多;山頂平緩,土層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 植物種類和數量較多;山腰地形陡峭,土層較薄或無法保留土壤,且土壤水分條件差,植物種類和數量較少。
(3)自然地理各要素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我國東南地區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量大,地殼抬升緩慢,峽谷間溪流對地表的切割作用顯著,山澗河谷間常發育丹霞峰林、天生橋、一線天等地貌類型。而西北地區地殼抬升強烈,加之氣候干旱,降水較少,前期受流水大河切割,后期本地溪流缺乏,最終發育成陡峭旱谷。又由于不充分的淋洗過程和鈣質的堆積,形成其黃土覆蓋深厚、風力侵蝕和風化作用顯著等特點。
【考向分析】
各類地貌的形成原因分析和形成過程推導一直以來是高考地理中的難點,無論是2020年全國卷1中37題對巖溶地貌的考察,還是天津卷中4-5選擇題對丹霞地貌地質作用及形成過程的考察,都足以說明現行高考對學生綜合思維和邏輯推導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類題型不僅需要學生平時對不同區域地貌主要的受力作用等知識充分掌握,還要根據區域環境及微觀地貌形態推斷在不同時期地貌的演化過程,并且需要按其形成的先后順序和過程進行答題,分析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逆向反推法及假設驗證法進行判斷、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