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正在對數家優秀的中國企業“下黑手”,手段之卑劣突破底線。這不禁讓人想起120年前的今天,八國聯軍用槍炮和大火,野蠻搶走、毀壞了大量中華民族傳世珍寶;120年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借口,對中國數家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外的商業利益,巧取豪奪。可以說,120年來,這些西方人的“強盜”本性幾乎沒有改變,只不過在“西方文明”和法律的掩蓋下變得隱蔽。
華盛頓的“惡相畢露”
在威脅封禁TikTok在美業務之后,美國人又把目標對準了其他中國互聯網企業。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5日在新澤西州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業務。此前一天,特朗普剛剛簽署行政命令,明確禁止中國另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字節跳動公司對美國視頻應用Musical.ly的收購。而特朗普給出的理由還是“莫須有”的——可能殃及美國的國家安全。
與上一次的行政令相比,這一次華盛頓更加“惡相畢露”:下令字節跳動在90天內出售任何使TikTok(抖音海外版)能夠在美國運營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并在剝離的同時,銷毀從TikTok或Musical.ly應用獲取的所有美國用戶的數據。根據資料顯示,字節跳動公司是在2017年對美國公司Musical.ly完成收購的。由于這次收購,字節跳動將其TikTok的應用與Musical.ly的社交媒體應用合并,組成一個單一的綜合社交媒體應用。行政命令禁止字節跳動對Musical.ly的收購,“同時禁止字節跳動擁有Musical.ly在美國的任何利益”。
為了確保對TikTok或Musical.ly的美國資產銷售不會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行政命令還明確了一條要求:受海外投資委員會指派的美國政府雇員,“在合理的通知時間內有權進入字節跳動和TikTok在美國的公司和所有設施進行檢查”,內容包括信息系統、網絡、軟硬件、數據和通信以及書籍、分類帳本、賬戶、信件、備忘錄、文件和檔案等,并對相關負責人、雇員或代理進行詢問。
這次的行政令,明顯就是要盡快(在大選前)把TikTok的所有“中國因素”剔除掉。換句話說,就是盡快從中國企業手中奪走TikTok。按照這個骯臟的“套路”,接下來微信、阿里巴巴的在美業務和相關公司,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肥肉”。有美國媒體評估稱,僅TikTok在美業務如果完成,涉及的利益應該在上千億美元。
系統性地對中國企業進行“搶劫”
為什么說,美國人是系統性地針對中國企業利益進行“搶劫”?首先,所謂的“海外投資委員會”幾乎就是一個專為巧取豪奪而設立的機構,以“國家安全”之名,進行的都是“黑箱操作”。目前,TikTok以及中國企業華為都被“海外投資委員會”這家神秘的機構調查,這個20世紀70年代初成立的毫不起眼的跨機構委員會,甚至不為美國律師和官員所熟知,但在特朗普任期內,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扼住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科技公司的命運。
近期,美國搞出所謂的5G“干凈網絡”計劃,是想對更多中國互聯網企業下手。美國國務院近日推出的旨在打擊中國5G技術的所謂“干凈網絡”計劃又有新變化,打擊措施全面升級,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不再是主要目標,打擊對象已經由5G技術擴大到整個信息技術領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正在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信息技術戰爭”,以拖慢乃至阻止中國的發展。而所謂的“不可信IT廠商”,只不過是將“中國企業”換了一種看似有技術判斷的說法,其實就是公開將意識形態標簽和價值觀標簽強行打在中國企業身上。例如,全球領先的5G技術供應商華為、中興,都被列為“不可信IT廠商”,卻根本沒有證據。
其次,最新出爐的升級版“干凈網絡”計劃則是針對整個中國信息技術領域,對中國發動了一場“信息技術戰爭”。美國國務院最新版“干凈網絡”計劃包含六大內容:“干凈路徑”(Clean Path,也即舊版本的5G“干凈網絡”)“干凈載體”“干凈應用程序”“干凈應用程序商店”“干凈云”和“干凈電纜”。
別的不說,“干凈云”(Clean Cloud)即干凈云服務,目的是“防止存儲在云端的美國公民最敏感的個人信息及有價值的知識產權被中國訪問”,真可謂用心良苦。中國云服務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都被點名。從5G電信運營商到應用程序、云服務再到海底光纜,從通信設備到電信運營商再到互聯網應用,從信息產業鏈上游、中游到下游,美國對中國的打擊可謂處心積慮。而從全球產業來看,除了通信設備領域美國已經沒有企業,電信運營商領域中美互不干涉外,在互聯網領域、云服務領域,全球能與美國競爭的只有中國。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奪中國利益”而后快。
霸凌行徑將不得人心
近年來,美方把所謂“國家安全”問題當成濫施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他國企業、大行保護主義之道的工具。無論是分享生活樂趣的社交媒體企業,還是在5G領域極具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再或者鋼鋁產品、汽車及零配件、鈾礦石、海綿鈦等進口商品,美方但凡需要對其打壓或加征關稅,常常一句“構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張口就來,哪怕自己毫無真憑實據。
一連串赤裸裸的霸凌行徑,令美方肆意橫行的“現代海盜”嘴臉昭然于天下。種種踐踏國際規則的蠻橫舉動,招致國內外的廣泛批評。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公開表示,美方基于空口無憑的指責,禁止美國公民與抖音海外版母公司合作,是美方為獲取在國際信息領域的優勢而采取不正當商業競爭的又一令人觸目驚心的例證。加拿大副總理弗里蘭說,所謂加拿大鋁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是“一個荒謬的概念”,本屆美國政府是“美國歷史上最具保護主義色彩的政府”。
有識之士更是指出,美方的霸凌行徑不會讓美國受益,恰恰相反,終將令其自食苦果。就拿抖音海外版遭封禁一事來說,有關做法違反世貿組織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暴露了美方所謂維護公平自由的虛偽性和典型的雙重標準。長遠來看,一個開放、公平、公正得不到保證的市場,誰還會愿意投資其中?英國《泰晤士報》就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政府的決定是短視的,將產生阻礙資本跨境流動的長期影響。
在貿易領域,多項研究表明,貿易保護主義到頭來只會增加美國國內制造業成本,令美國消費者付出更多代價,導致美國就業崗位流失。美國世界貿易咨詢公司發布的研究顯示,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將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減少0.2%、凈損失就業崗位40多萬個。值得注意的是,在歷史上,美方動用國家機器對他國企業設限打壓的行為屢見不鮮。日本的東芝、法國的阿爾斯通等公司都曾遭受過美方的無理打壓。如今,有關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美開展商業活動,遵守美國法律法規,但美方卻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設限打壓,再次讓世人見識美方的“海盜”基因和“海盜”手段,國際社會當共同警惕。
(本版稿件綜合中新社、《環球時報》、上觀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