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的廣州老人江敏慈是bilibili(下稱“b站”)最高齡的up主之一。今年4月底,江敏慈正式在b站上發布第一則視頻,很快,她在b站的粉絲量突破10萬。5月底,她收到了b站為她頒發的“銀電視”獎牌。7月31日,她已有28.3萬粉絲。江敏慈樂于講述自己的往事,包括70年前逃婚這些看似瘋狂的舉動。
年近九旬做b站up主
4月末,江敏慈偶然發現讀高中的孫子豆豆在房間里對著電腦又說又笑,一看才知道,豆豆是在錄制準備上傳至網絡的視頻。這個年輕人的網絡社區一下子吸引住她,于是,她請豆豆幫忙注冊了一個賬號,在簡介里寫著:“聽說年輕人都在玩b站,我也想做up主。”并給自己起名“敏慈不老”。
剛完成賬號注冊,江敏慈就轉過身,借助豆豆的攝像機開錄視頻。她在視頻里向網友提問,89歲了是否能當up主?彈幕里飄過滿屏的“奶奶好”,表達了對這位高齡up主的歡迎。
這是江敏慈第一次在b站露臉,一時收獲數十萬點贊量,就此,“敏慈不老”頻道在b站開張。目前,這條視頻點擊數已超450萬次。
講述70年前逃婚經歷
“70年前我的學生時代”“85年前抗戰逃難的故事”“1941年的兒童節我被搶了一塊錢”……這位高齡up主的視頻主要內容,是講述她年少時的經歷。
生于廣州市江高鎮江村的江敏慈曾親歷被日本人追著跑的日子,她還在一條視頻中講述了自己險些被迫嫁人的經歷,彈幕和評論里的網友都贊嘆這位老人當年的勇氣。江敏慈回憶,由于兒時親歷戰亂,她從小就清楚地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并不斷尋求升學機會。初中畢業那年,由于家庭環境變故,一家老小十多口人的生計成了最大的難題。身為家中長女,家人有意讓其嫁到富貴人家,方可幫扶一家老小。
“不夸張地說,那戶人家家里有礦,我嫁過去就是富太了。”她回憶道,那是上世紀50年代,鄰村一位家在美國舊金山做金礦生意的華僑太太回鄉物色有文化的女子做兒媳婦,最終相中了江敏慈。這門在別人看來求之不得的親事一下子成了江家人扭轉困境的救命稻草,也成了江敏慈最大的苦惱。
為此,江敏慈多次大吵大鬧也沒能改變長輩們的決定。只能接受嗎?江敏慈決定逃婚,獨自外出求學。“家里只有我母親能夠理解我,因為她年輕的時候,就是沒讀完書就要嫁人,她也不忍心看她女兒步她后塵。”江敏慈說,在一天凌晨,她用麻布袋裝了幾件換洗衣物和所有書本,帶著母親悄悄塞給她的幾塊錢,從江村出發,花了大半天時間徒步走到廣州市區的舅媽家。
從家里逃出來后,她報名并參加了中考,獲得了本可以上廣雅中學的成績,可惜受經濟限制,她選擇上了免學費的師范中專。后來,不甘心的她自學考上了位于湖南衡陽的鐵路學校,“當時學校的男女招生比例是9:1”。
男女平等,女性也應追求獨立和自由,這是江敏慈自小堅持的信念。江敏慈回憶,那一年,她趁著中考結束后的假期還做了一件事——作為文化青年上街宣講婚姻法,為民眾尤其是已婚女性普及法律,告知其在婚姻中如何保護自己。
“那還是個奉行‘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年代,可明明就有很多婦女慘遭家暴,遇上了我會建議她們考慮離婚。”江敏慈告訴記者,當時,她遇上了一名年僅16歲的女子,她被迫嫁給32歲的男人,還常被打罵,苦于沒有文化,女子有苦難言。江敏慈向該女子仔細講解如何辦理離婚手續,最后還親手幫其寫了離婚申請書。
如今回想起這段往事,江敏慈自嘲“當時真是天真又瘋狂”。不過,她談到,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她一直認為無論婚否,女性應該要保留自我,都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我不贊同女孩子結婚了就要成為家庭主婦,她們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并且有自己的收入,這也是我想向我的女孩粉絲們傳遞的一個觀念。”
希望給后人啟發
接受記者采訪時,年近九旬的江敏慈不時用手帕抹一抹臉,那是因為她有白內障的老毛病,平日里總不自覺流淚。“這些年來身體上出現一些病痛,身體變老的節奏騙不了人,但這并不能阻止我好好生活。”
有網友討論,89歲的江敏慈創作視頻是否占據了其休息時間。記者了解到,成為b站up主絲毫沒有打亂江敏慈的生活節奏——上老年大學,打八段錦、太極拳,做十字繡,看報追劇,依然是她老年生活的固定項目,掛念兒孫、操心柴米油鹽也是未變的家常。創作視頻不過就是老年生活中多出來的一項樂趣,跟看報追劇一樣,沒有消耗江敏慈過多精力。
但對江敏慈而言,視頻創作還是一個新鮮的事情。
每一次錄制前她都要認真做好提綱筆記,關于做什么選題,江敏慈常常在飯桌上與兒孫輩討論,了解年輕人的想法,聽聽他們的意見,商討口述細節。孫子豆豆則負責幫江敏慈完成拍攝和剪輯。豆豆告訴記者,自己只負責“操刀”,怎么剪、字幕添加效果、簡介里的文字都得奶奶說了算,“基本上是奶奶來策劃、口述,我按照奶奶的意思來剪視頻。”豆豆說。
江敏慈卻對自己未能熟悉學會視頻剪輯感到苦惱,“不會我就學,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年輕人一樣,自己操作整個視頻制作的所有流程,不需要再求助豆豆。”
對于粉絲量、播放量的數字,無論增長與否,江敏慈都看得比較淡,她認為那只不過是一個數字。不過,一行行寫著“奶奶好”的彈幕以及互動性的評論,總能讓江敏慈感受到屏幕另一邊年輕人們的善意和禮貌。
江敏慈談到,自制視頻上傳b站數月以來,讓她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過去數十年的人生經歷記錄下來,讓“敏慈不老”這個賬號里的視頻成為自己的小傳記,“如果恰好可以為后人帶來一點啟發,那就再好不過了。”江敏慈說。
(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