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化產業日益繁榮的時代背景下,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緊密結合,既能夠促進產業本身的繁榮與發展,同時還能夠更好地通過異業合作的方式來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在新時期背景下,積極實現文旅產業融合,對于不斷推動產業迭代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及產業融合等相關概念進行了解讀之后,分析了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存在的融合方式單一化、產品結構單一化、過于注重經濟效益等問題,最后結合存在的問題為之提供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產業融合;文化價值;經濟發展
引言
2020年“兩會”重點強調了要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這為我國文化產業繁榮和進步提供了政策導向。而旅游產業確切地說,是一種新的文化產業形態,同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優勢作用,大力發展旅游業,有助于激活我國傳統旅游資源,實現其與現代文化產業的共繁榮、同發展。為此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緊密融合,從而打造完善的產業鏈。
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關概念解讀
(一)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文化精神需求,所從事的有關文化產品生產、銷售、推廣的產業業態。文化產業總共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核心層,特指對于文化產品的生產,比如文學作品、報紙、出刊等;第二類相關層,指的是,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文化服務或者勞務工作等,比如娛樂行業就是鮮明的代表;第三類外延層,是對文化產業進行外圍設計,例如超級IP的打造、衍生品的開發等等。
(二)旅游產業
旅游產業是指立足于消費者旅游需求,為之提供食住行游樂購等諸多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的行業業態。從目前來看,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旅游產業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旅游產業而言,它往往要與其他產業業態相融合,才能夠綻放出最大化的價值。比如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有助于充分地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不斷地加速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這對于振興地域經濟,填補我國經濟發展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
(三)產業融合
產業融合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即將不同產業進行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從而來有效地實現業務以及產品之間的滲透,從而更好地提升市場份額,最終實現不同產業的高效融合。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能夠文化發展和旅游業發展有效統一起來,可以拓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范圍,讓文化產業本身具備更加多樣化的文化內容。
二、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方式單一化
從目前來看,文旅融合的方式比較單一化,文化產業包括文化本身、食、住、行、購等,這些都屬于其重要分支;而旅游業則包括旅游文化、旅游景觀、演出等諸多方面。但是從目前分析,文旅融合僅僅局限于文化本身的融合,即單純意義上的旅游文化資源的共享和利用,而食、住、行、購等方面則缺少必要的融合和互補,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產業融合效果,不利于更好地發揮這兩者的合力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二)文旅融合過程中產品結構單一化
文旅融合過程中,由于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產業鏈條延伸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旅融合的效果。首先,文旅融合產品大眾化,缺少特色化設計和優秀文化植入,從而導致快消品較多,精品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產業鏈條的延伸,無法有效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發展。其次,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文旅融合過程匯總,缺乏必要的功能設施建設、技術手段不到位,難以帶給游客良好的體驗效果,導致游客無法從中感受到樂趣,因而削弱了產業發展效果。
(三)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價值
過于追求經濟效益,缺乏文化價值回歸以及文化資源保護,是目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出現的較大問題之一。由于較多地灌注經濟效益,在進行旅游文化開發的時候,很多企業往往會大肆使用,忽視了文化本身的傳承問題,這種開發過度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行影響了文化資源的保護,不利于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在根本上阻礙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協同進步。
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策略探討
(一)構建完善的文旅融合政策保障體系
首先,應該落實體制改革,為文旅融合提供必要的環境支持。政府要扮演好總指揮的角色,盡一切可能來實現資源調度和市場需求匹配,從而來讓文旅融合具備機制基礎。其次,政府應注重資金的傾斜和投入,大力扶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緊密融合,通過補貼的方式來支持大眾消費,同時也減輕了商家的壓力,這樣能夠有效地激活產業發展,不斷地讓文旅融合彰顯出新的活力。最后,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應該積極培養多元化的人才,使之不僅僅具備專業的文旅知識,同時還可以從宏觀意義上進行行業前瞻,積極投入到行業發展過程中去。
(二)積極刺激消費,不斷開辟文旅市場
結合消費者需求進行文旅市場的有效開辟,這是不斷擴大市場發展的關鍵。首先,要注重對于潛在需求的整體把控和挖掘。結合時下的流行態勢以及文化產業發展動向,對于消費者的消費偏好、消費能力等進行科學化地分析,從而更好地把握其消費行為;其次,要有前瞻性地對于當下的潛在需求進行把控,在進行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設計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有特色、有趣味的消費理念,并善于引導消費者來進行消費。比如漫客旅游創意、體驗式演出等,這些先進的方式,都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視和眼光,從而來更好地投入到產業發展中去。
(三)強化企業合作,注重產品開發與品牌塑造
深化企業合作,注重產品開發和品牌塑造,是實現文化旅游融合的關鍵所在。首先,對于企業來說,應該積極豐富企業的文化發展類型,通過多業態、多門類的方式,來對產品進行豐富,只有涵蓋更多的領域,才能夠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其次,注重產品精品的打造。與特色文化和旅游內容作為基礎,將之與文旅發展緊密結合,設計出系列精品產品,從而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占據不敗之地。最后,注重對于企業文化品牌的塑造。善于運用多樣的宣傳方式和綜合營銷方式,來對文化產品進行多維度推廣,從而來更好地提升大眾的接受度和了解度。
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實現文旅融合,不僅是文化產業化背景下文化創新的需要,同時更是旅游業不斷發展、實現產業進步的關鍵所在。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從政府、消費者、企業三個維度出發,通過構建完善的文旅融合政策保障體系、不斷開辟文旅市場、注重產品開發與品牌塑造等方式,來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緊密結合,真正使得文化產業占領國民經濟支柱地位。
參考文獻:
[1]?劉安樂,楊承玥,明慶忠,張紅梅,陸保一.中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協調態勢及其驅動力[J/OL].經濟地理:1-11[2020-05-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26.k.20200429.1058.004.html.
[2]?鄒泉,夏贊才,李志遠.湖南旅游和文化產業的協同效應測度及融合[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4):99-104.
作者簡介:楊京冉(1997.10—),女,漢族,山西省襄垣縣人,山西工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16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旅游。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