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惠
摘要:創造新的供給,調整供給結構,供給側改革成為時下熱點。在此背景下,桂林作為我國“旅游名城”之一,其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資源優勢相對突出,但由于旅游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該市旅游文化產業無法可持續發展。本文在研究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旅游文化產業開發水平較高的地區的發展模式及開發渠道,進而提出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對策
引言
旅游文化產業并不是旅游、文化二者簡單相加,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旅游為文化提供載體,文化為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者相互融合,協調發展。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再單純滿足于基本的物質生活,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因此,旅游文化產業作為人們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和開發潛力。
因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雖然桂林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屬于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的初級階段,市區仍缺乏一個集旅游、民俗、文化、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業態組合的旅游文化產業開發項目,無法更進一步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高層次的需求。而桂林東西巷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重在以古街商業化的形式整合旅游資源,它的興起為桂林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如何通過旅游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使得“文化+旅游”模式滿足游客消費需求,拉動桂林經濟增長,也就成為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一、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的現狀
(一)東西巷舊址及逍遙樓作為歷史基礎
桂林東西巷,原名“鹽街”,在唐代它就已成為商販貿易往來的聚集地,并在明清時期興盛。從唐代至今,東西巷見證了桂林城近1400年的歷史,它既是桂林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是寄托桂林人情懷的重要載體。而東西巷的開發不僅以自身的古街舊址作為開發對象,還將被譽為我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逍遙樓納入整體的開發范圍。因此,整合東西巷舊址和逍遙樓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發掘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的價值,更進一步地實現桂林旅游文化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地處市區,客流量大
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區位于桂林市中心的解放東路和正陽路交匯處,其周圍有正陽步行街、王城商廈等較為成熟的商圈,商圈內業態分布豐富,這些成熟的商圈對于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地輻射帶動作用。其次,桂林市中心繁華地段經濟發展水平較為發達,物價水平與市區之外的地區相比較高,有較龐大的固定居住人口,客流量大,因此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的開發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
(三)以古街與商圈結合的形式為產業發展模式
桂林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的開發保留古巷風貌,還原了盛極一時的明清會館、藥鋪、酒樓的歷史原貌。同時,其建筑風格與明、清時期該地建筑群風格一致,并在東西巷建筑上掛上大紅燈籠,燈籠于晚上統一亮燈,而燈光的顏色與古巷建筑亦相得益彰。在不破壞古巷老街的前提上,開發商將現有商業資源進行整合,采用古街與商圈結合的產業開發模式,旨在既為為市民提供休閑購物的場所,也為游客了解桂林歷史文化提供便利。
二、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文化推廣意識淡薄
東西巷的名人故居、老字號商鋪等很多具有文化氣息的場所只是外觀上還原歷史原貌,其內部暫未對游客開放,所展現給游客的關于故居與商鋪文化的文字、圖片資料較少。同時,開發單位也為安排專業認識對故居的歷史進行講解,導致游客無法深入了解東西巷文化,不能對其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在東西巷的規劃中,它注重以古街外觀吸引游客,其所舉行的符合桂林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較少,無法形成有效的推廣,不利于在東西巷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配套服務不完善
該產業開發區僅能夠提供較為完善的吃、游、購等服務,卻仍然無法將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單純地以古建筑吸引游客,而特色商業街功能單一,易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無法充分滿足游客個性化的需求。同時,東西巷不單純是一個旅游景點,它還是旅游商業街,其雙重的特性決定其管理的復雜性,很難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東西巷的服務效率、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不利于了東西巷旅游文化市場的發育。
(三)古街特色不明顯,功能、開發項目雷同
與大部分古街相似,東西巷也是集仿古建筑、旅游商品、特色小吃為一體的古街,無論是整體風格設計還是分區項目設計都缺乏自身獨立的特色。雖有時尚、文化商業街的名字,卻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商品、基礎設施。在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古街特色與商業改造是分離的,其內部也無法用一個核心主題,體現整個文化主題古街的文化靈魂,這導致東西巷旅游文化開發區各功能、開發項目同質化問題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東西巷旅游產業開發的對策
(一)還原歷史文化及老街風貌
開發單位應該加強與當地博物館、展覽館的合作,將東西巷的歷史記錄成冊,并在東西巷古街內設置相應的展臺,以供游客瀏覽。同時,還應邀請書畫大家為東西巷賦詩作畫,并把其作品展于各大博物館或展覽館,同時桂林各大館應該定期舉辦關于東西巷文化的展覽,并以其不同的側重點,形成一個系列活動,進而打造關于東西巷的文化長廊。
(二)形成產業生產、設計、銷售一體化模式
在生產環節,東西巷應專門設有古巷文化特色商品生產的單位,并根據市場上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生產不同的商品,在一次生產的基礎上,對商品進行而成加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在設計環節,應抓住東西巷特有元素的特點,為商品賦予文化內涵,設計出不同于常規商品的特色紀念品;在銷售環節,應對銷售人員進行東西巷知識的培訓,讓他們在銷售商品時,將商品特性與古巷文化結合,以便更好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
(三)注重和周邊景區結合,形成整合效益
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大力宣傳東西巷,同時與東西巷周邊景區負責人協調,使得東西巷與周邊景區聯合,有效整合旅游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一宣傳的聯動,利用周邊著名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改變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區知名度不高、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強的現狀,以此來最大程度地實現東西巷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黎曉春、張兆龍、陸元兆、王艷瓊、姜國安.廣西少數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活動商業推廣研究——以武鳴縣“三月三”歌圩運動會為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
[2]?陳青雁.基于游客體驗的旅游購物市場發展對策研究——以桂林為例[J].中國證券期貨,2012,(12).
[3]?王啟鳳.“中國酒城·醉美瀘州”城市文化品牌推廣策略[J].新西部,2014,(21).
[4]?王小會. 提升云南旅游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2009,(15).
[5]?陳振益、張相森. 竹產業綜合開發對策探析——以江西省為例[J].觀察與思考,2014(30).
[6]?顏夢潔.浙江諸暨珍珠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區開發研究[J].城市旅游規劃,2014(1).
[7]?郭湘如.安徽省區域旅游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培育路徑研究[J].財貿研究,2011(6).
[8]?許建. 體驗經濟時代下體驗旅游產品開發策略[J]. 資源環境與發展,2010(2).
[9]?王曉春. 過商業化下的旅游資源[J]. 旅游管理研究,2014(6).
[10]?陳紅玲、陳文捷. 基于新增長理論的廣西民族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 廣西社會科學,2013(4).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應用經濟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