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人力資源瓶頸的問題,借助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鄉村振興專業人才。文章以闡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現狀為切入點,結合益陽鄉村振興實際與人才需求現狀,探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鄉村振興
注:本文系2020年度益陽市社科研究課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助推益陽鄉村振興的機理與路徑研究”(2020YS17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突破人才瓶頸的制約,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調查研究發現,鄉村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匱乏,包括對鄉村居住建設與鄉村旅游景觀進行整體建設規劃的建筑設計人才、裝飾設計人才及景觀規劃設計人才等。作為培養環境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應更加注重面向地方和區域發展需要,注重特色培養[1]。
本文以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為基礎,通過分析該專業現狀,剖析高職院校環境設計教育與鄉村振興中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需求之間的內在聯系。基于益陽鄉村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實際,探索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創新方式,從而通過人才下鄉、培養鄉土人才、設計創意產業以及發揚地域文化等方式,為益陽鄉村振興提供一份力量。
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一)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群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入門條件較低,大量非專業人員進入該行業,對高職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以及發展造成沖擊。此外,環境藝術設計崗位的實踐要求高,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綜合素養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差異,造成就業困難問題。
(二)課程設計與核心素養培育
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對技術要求很高,工作人員需要了解環境設計材料、結構布局以及施工方式等知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實踐課在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要。盡管學校在課程設計時已經注意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引導與訓練,存在理論課與實踐課脫節的問題。此外,一些高職院校受到教學資金的影響,實踐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
推動鄉村振興的機理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作為培養現代化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搖籃,能對鄉村振興工作起到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在鄉村振興工程視域下看待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其推動力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第一是塑造干凈整潔的環境。益陽地區自然風光秀麗,存在大量湖泊以及丘陵,具有發展旅游業的潛力。系統科學的環境藝術設計能夠改善旅游沿線景觀及人居環境情況,以旅游業為主體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第二是優化交通網絡。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能夠提高自然資源的藝術價值,還可以提升交通網絡的合理性。通過不同道路錯落設計以及搭建立體交通網絡,改善鄉村交通,提升鄉村與外界溝通的效率,進而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三、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助推益陽
鄉村振興的策略
(一)對接需求,強化人才素養培育
依據社會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來培養學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一種模式,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2]。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需要以就業為著力點,根據社會需求變化,對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方案進行靈活調整,通過這種方式造就應用型人才。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充分發揮培育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積極作用,針對崗位需求為學生提供專業教育和指導,滿足其后續的發展需要,助力益陽鄉村振興工程,讓鄉村振興與環境設計教學同步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以鄉村振興工作現實需求為突破口,分析鄉村振興工作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并圍繞其搭建供給側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注于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踐性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深入開發學生的設計潛能以及個性化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可以主動投入到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以及實踐能力。
(二)多維并舉,組建教育教學團隊
高職院校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需給予足夠重視,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對于教學水平有著很大影響,好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對于學校而言,需要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將高級人才引入不同領域和渠道[3]。例如,為提高教師綜合技能組織教師去企業兼職,選擇與益陽地區鄉村振興環境藝術設計項目有關的企業頂崗實踐,讓教師了解到益陽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發展情況,在實踐中提升理論知識水平,并掌握環境設計工作與鄉村振興工程之間的內在聯系,方便其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此外,教師積極參與到此類項目中,能夠幫助學校塑造良好的對外形象,充分展現高職院校的社會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外界人才進入高職院校任職,并結合內部進修制度,從內、外兩個方面提升師資力量。
以院校師資力量作為推動益陽地區鄉鎮振興的排頭兵,充分發揮環境設計人才的帶頭作用,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對益陽地區地理、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合理開發當地自然、人文資源,因地制宜,將資源與環境藝術設計進行高度融合,創造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為發展益陽全域旅游,提升益陽地區知名度,為資本的注入提供便利條件。
(三)多方聯動,培養鄉村振興儲備人才
高職教育活動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結合,需要以辯證思維來分析政策法規,以區域行業動向為參照,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四方進行緊密配合,最終形成人才培養矩陣。
學校應與企業展開人才培養合作戰略,將教育、研發以及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在學校中設置企業實踐點或在企業中設立人才培養工作點,依照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創新型人才。發揮出企業以及學校的優勢,提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之間的關聯,以本專業特點為基礎,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們獲得大量實踐經驗。此外,學校設置設計工作室,將其作為與企業進行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們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行業發展資訊,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創新能力[4]。
此外,高職院校以益陽地區鄉村振興工程為基礎,采用線上培訓、定點培訓的模式,讓教師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工作中,拓寬渠道對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鄉土人才展開培訓,使其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提升其理論素養與科學精神,為益陽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四)優化教學,注重鄉村人居環境建設
高職院校應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合理設置課程,改進方法展開教學設計,依據實際情況在課程中增加實踐環節,讓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課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以組織班級活動或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為契機,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益陽鄉村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實踐。在進行實踐活動時,引導學生以專業視角來分析觀察,為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出建議。鼓勵學生對當地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吸取經驗,并且嘗試對設計中的不合理之處進行修改,將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溝通,與同學分享,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關注益陽地區鄉村振興工程及精準扶貧項目,結合課程對當地的環境藝術設計展開實踐活動,通過真實的活動來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培養出一批熟悉益陽地區風土人情以及地域文化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
四、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注重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是推動益陽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題。高職院校要以實際需求為基點,大力推動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創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一大批具有良好專業技能以及實踐經驗的創新型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昌智.聚焦人才培養 助力鄉村振興:在2018年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的講話(摘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5-7.
[2]邱嵐,鄭恩峰,乞燦星.增強現實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4-16.
[3]王沙莉.基于鄉村建設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12):122-123.
[4]鄭志強.基于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實踐研究:以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9):140-141.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