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
摘 要:從整體上看,釉下五彩顏料的色彩是多種多樣的,再加上一些陶瓷圖案的設計,為整個釉下的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因此,為了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效果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更好地呈現藝術品的風格,相關設計人員要科學合理地利用釉下五彩的顏料,根據陶瓷圖案的配色提高釉下五彩顏料使用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并且在設計完成之后要對整個陶瓷的藝術效果進行多方位的觀察,為后續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釉下五彩;顏料;五彩瓷
一、釉下五彩顏料概述
釉下五彩顏料是用人工提煉各種金屬、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化合物,配合硅酸鹽礦物在高溫中進行煅燒制作成的顏料。為了使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提高整個陶瓷的藝術觀賞效果,相關設計人員在進行釉下五彩顏料使用的過程中,要明確釉下五彩顏料的內涵以及主要的設計要點,這樣才可以保證后續工作的有序進行。釉下五彩顏料是粉狀性可加水調制的高溫顏料,在經過高溫的燒制之后,會在器物上呈現出豐富的顏色。各種顏色不同的金屬氧化物都是釉下五彩顏料的發色劑,再加上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結構和成色是不同的,所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借助一些輔助性的金屬材料,將陶瓷原料和色澤進行相互的協調以及融合,從而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每種顏料皆有各自的特性,除了色相、明度、純度和冷暖感覺存在差異外,各種顏料的結聚力、著色力、黏附力、乳濁性、熔融性等都有所不同,我們必須對多種顏料特性進行了解,掌握它們的原理和功能。
在進行釉下五彩顏料使用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要運用球磨機來進行粉碎和攪拌,從而使得釉下五彩顏料的精細度能夠達到使用的要求。在取得成品顏色之后,還要結合整個畫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設計要求進行精細化的處理,在摻濃茶水研磨到一定細度后,用濃茶水浸泡陳腐,使顏料顆粒充分吸水膨脹,增加顏料的黏稠性。在顏料彩繪后的坯體上噴一層釉面,再進行高溫燒制,通過正確的溫度、氣氛、壓力與時間等方案實施,從而使得配色更加的協調,促進釉下五彩顏料能夠在陶瓷設計中達到預期的色彩效果。
二、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
從整體上看,釉下五彩顏料所包含的內容相對來說較為豐富,并且色彩數量比較多,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釉下陶瓷的設計效果和設計風格,選擇正確的顏料品種。另外,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還和其他因素相關,例如設計人員的調配方法以及手法工藝等,要結合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規則以及釉下五彩瓷的制作方法,增強陶瓷的藝術效果。結合設計要求運用新的配方將各種顏料進行混合,不僅可以使五彩陶瓷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還可以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因此,明確釉下五彩顏料的使用規則和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畫面設計時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一)釉下五彩顏料的調配
在進行釉下五彩顏料調配的過程中,要掌握主要的釉下五彩材料的調配方法。首先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對已有成品顏料進行再一次的調配,將磨制好的顏料放在獨立的容器之中,將泡好的茶水倒在裝有顏料的容器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和腐蝕,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畫面設計的設色要求進行過濾和濃淡的調配。其次,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在已有成品顏料的基礎上,將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顏料進行混合,配成多種復合顏料。設計人員要根據不同顏料的特性相互調配,反復燒制對比進行實驗,按照不同比例進行調配,以滿足豐富的色彩需求。最后一種調配方法是將顏料用茶水調制好后,根據不同設計要求加入輔助材料進行調配,比如茶水、牛膠、樹膠、桐油、甘油、纖維素等,從而在彩繪時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實際顏料彩繪工作中,需根據設計畫面的要求、坯體的吸水性能、顏料的發色能力、制品的燒成溫度氣氛等方面的要求,熟練運用多種顏料調配方式。
(二)釉下五彩顏料的分水
在釉下五彩工藝中,分水即繪制時的一種填色方法和技巧,它既與各種釉上彩飾的填色方法完全不同,又與青花瓷繪制時的分水操作不一樣。它一方面要求所填色塊平整無痕,另一方面又要能達到色調變化、層次豐富和水份感強的效果。釉下五彩彩繪最典型的是“雙鉤分水”工藝,利用油墨勾線發揮其在坯體繪制中的“堵水”功能,進行塊面化的分割,在設計好的色塊中進行分水填色。在釉下五彩坯體上勾線與中國畫勾線極為相似,運筆的方式和技巧相似,都是通過勾線筆勾出線條的輕重、剛柔,體現出實物的體積感。但是因為釉下彩中加油料調制后的墨線不僅僅是代表它的結構,還兼有在分水中“堵水”的功能,需要相關設計人員在勾線時做好塊面封閉效果,考慮勾出的塊面是否能合理地進行分水操作。
為了保證實際設計工作的有序進行,相關設計人員要按照設計的風格以及設計的標準來進行顏色的挑選,在彩繪繪制時要掌握好分水的基本要領和方法。釉下五彩分水采用的是特制的毛筆,筆頭飽滿,含水量高。分水時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頭提著筆桿,無名指挨著筆肚,筆尖置于填色塊上方,當料水向坯體涌流時,用無名指輕輕將筆肚的料水擠出,并隨筆尖帶著流動。當料水注滿一個色塊后,等待坯體吸收料水,慢慢沉淀后收筆,也可將坯體往一定方向傾斜,使料水往一個方向慢慢沉淀,形成由薄到厚的色塊,然后將筆管倒下,筆尖朝上,用側筆收回多余料水。在分水時為保持色料均勻,必須在每一次分水前將容器內的料水徹底攪拌均勻,抖去筆毫上聚集的顏料顆粒。蘸滿料水的筆端要在容器邊緣理圓、理尖,以便筆尖圓齊集中,落位準確,也可防止筆將料水帶出色塊范圍。分水的基本原則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技巧,筆尖不能觸及坯面,避免出現筆痕。設計人員要根據畫面的面積大小來合理選擇分水筆的大小,分水前必須明確分水路線,何處下筆何處收筆,根據畫面確定筆毫的含水量和行筆的快慢,分水時不能中斷或停頓,如果筆上料水不足,可用無名指和中指將筆肚里的水擠下,如果料水過多可以快速傾斜坯體用筆尖收水。在分水中往往會遇見色塊的細小角落難以一筆到位,可在收拾完畢后再用筆尖填補。
(三)釉下五彩顏料的分水技巧
在進行釉下五彩顏料分水的過程中,為了彰顯設計者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思路,要在上色的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方法,從而保證實際設計工作的有序進行。
平填法中包含了重疊法、潤濕法、動蕩回水法等,多運用于圖案和大面積區域分水。重疊法是先將料水稀釋后,分水時一次次疊加,以達到一定厚度。潤濕法是先在色塊中填一次清水或者茶水,待水干后緊接著填色料水。動蕩回水法是在分水時色塊堆滿料水后,震動坯體,使料水在色塊范圍內來回往復幾次,直到料水被坯體吸收。平填法是為了達到顏色厚薄一致,畫面呈現平整的塊面色彩效果。
濃淡法中包含了積水法和點水法等,多運用于需要有深淺變化的分水塊面。通常料筆從塊面的一端落筆后,將坯體慢慢傾斜,料水往另一端流動,待整個區域顏料填滿時,控制塊面不同位置坯體吸收顏料的時間,因為同一塊面吸收時間不一,就會出現由淺到深的漸變效果。為使指定部位顏色更淡,可先在指定部位點上清水或者兌了水的甘油,待坯體吸收后再進行分水,亦可將蘸好料水的筆尖點上清水或者茶水,從淡色處落筆,順勢而下,再在濃色處收水,畫面中這塊區域自然就有濃淡的差別,可根據設計要求反復多次進行濃淡法分水操作,以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
在同一色塊中想要取得兩種或多種顏色效果時多采用接色法和罩色法等。接色法是兩次或多次分水按照濃淡相互罩染,使色塊同時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互滲透色相,先將一種顏料按照積水法進行分水,待坯體吸水性恢復后將另一種顏料從反方向進行同樣的操作,使得這兩種顏料在相接的地方能夠實現更加自然地過渡,形成一種循序漸進的顏色過渡形式。罩色法則是在熟悉掌握了平填法的基礎上先分水一次顏料,再覆蓋一次或多次顏料,在成品燒制后會出現色彩融合的效果,接色和罩色時需要熟悉各種顏料的性能和呈色規律。
在進行顏料分水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要結合自身的審美能力以及設計風格,嚴格按照相關的步驟開展日常的工作,并且還要做好顏料的調配和搭配工作,從而使得色彩之間可以進行自然和協調性的銜接,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展現出更加自然的畫面。
綜上所述,在進行釉下五彩顏料使用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嚴格遵循工藝的步驟,結合陶瓷顏料的品種以及釉下陶瓷的設計理念,有序地進行色彩的搭配以及銜接。設計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和畫面所表現的藝術效果,對顏料進行反復的調制以及搭配,從而使得釉下五彩中的色彩具有飽滿和豐富的特征,彰顯不一樣的設計效果,也為后續的設計工作積累豐富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鄧玉平.釉下五彩顏料使用的簡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5(6):32-34.
[2]湯林生.醴陵釉下小膜花紙用系列顏料研制成功分析[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8(12):90-91.
[3]王洪偉.醴陵釉下五彩現代藝術轉型中的鄒氏世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6(10):49-56.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