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悅
摘要:材料是服裝設計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其再造設計形式更是服裝設計中的關鍵環節,本文以服裝設計為基礎,以材料語言為切入點,闡述了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必要性、不同表現形式及相關再造設計的多種應用方式。
關鍵詞:材料語言;服裝設計;再造設計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加速了人們對著裝美感和個性化的追求,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審美需求,服裝設計逐漸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單純依靠改變服裝造型、色彩等基本要素,已經無法支撐服裝設計的進一步創新。而材料作為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之一,以物質載體的形式支撐服裝設計多變性,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與靈活運用有助于增加服裝設計獨特的形式美,因此材料的多樣化運用成為服裝設計師不斷創新的突破點。且材料在二次設計過程中能為服裝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創作靈感,提升服裝的藝術效果,0增加表現力,這對于服裝設計的進一步探索和創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材料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特征,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色彩、造型的表現效果[1] 。對于服裝色彩而言,同色系下通過對服裝不同部位進行肌理和質感的處理,可豐富其色彩層次,以增加整體的渲染力。而對于服裝造型而言,材料的靈活運用將為服裝款式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衣領、袖籠、肩膀、裙擺等局部在設計過程中皆可運用材料交替時實現廓形的夸張化,讓人耳目一新。由此看來,服裝材料在設計中可作為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為服裝設計提供自由的發揮空間,并以新的視角去構思和塑造服裝,使服裝的形式更加多樣化,以此滿足更廣大群眾的審美要求。
材料是具有實用性的物質,且材料本身具有物質性,不同的物質形態具有不同的存在屬性,比如我們提及鋼鐵材質,首先想到的是堅實,具有重量感,而提及棉花時,首先想到的是蓬松柔軟,這就是材料語言的抽象表達。其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形態中,唯有將材料運用到設計中才能使其體現設計師的想法,并以某種形態存在時它才能表現出其獨有的語言特性。隨著藝術創作形式的不斷發展,將不同的材料運用到服裝設計中,使得材料在豐富設計肌理造型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藝術價值。
服裝中最常見的材料即面料。面料種類繁多,不同性質的面料會使服裝形成不同的風格。如亞麻面料粗糙質樸,質地偏硬,易塑造成型,其形成的風格給人以豪放個性的感覺。而絲綢質地細膩,具有光澤感,且材質輕薄飄逸,富有垂墜感,用絲綢面料做成的服裝給人以優雅高貴的視覺感受。還有我們常見的皮革,其種類各異,整體看來質地細密,但不同的皮質具有不同的感覺,如啞光皮革質地相對厚重,給人以沉穩的感受,而近幾年流行的鐳射皮質,光澤度高,且不同的光照下可呈現不同的色彩,其制成的服裝,風格張揚個性,動感又富有活力。
以上面料的不同取決于原材料本身不同的屬性特征所表現出的不同肌理,其實同種原材料經不同手段處理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料質感。就拿我們常見的針織面料來說,同種織線,使用粗細不同的針,或運用不同的編織手法則會出現不同的肌理和層次。如用木質粗棒針疏松編織形成的面料彈性相對較大,通常會給人隨性粗獷的感覺,而使用細金屬針編織形成的面料肌理則會細密緊實,相比前者給人更多的是細致之感。
除此之外,服裝在設計過程中還經常采用除面料以外的其他材質,如金屬、木材、紙質、塑料、羽毛及一些特殊材質。這些材質的運用使服裝設計師們打破了思維的限制,為服裝設計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服裝材料再造設計,是對服裝材料的第二次設計,是運用設計的手段對基礎材料進行新的改造[2]。在此過程中,服裝設計師將運用多種設計手法和制作工藝對面料及特殊材料進行再次加工,以改變材料原有的外部特征,塑造出具有其個性特色的外觀形態,這種再造方式賦予了傳統織物以新的形象和內涵,改變了材料的視覺、觸覺效果,增加了材料的表現力。材料的再造設計方式種類繁多,主要列舉以下四種處理方式進行闡述。
(一)服裝材料的加法處理
加法處理是最常見的材料處理方式,即在基礎材料上加入新元素,以增加層次感。主要通過縫補、捏褶、疊加、刺繡、拼貼、黏合、熱壓等裝飾形式進行處理,以豐富設計的藝術效果。如圖3-1-1的法式刺繡是高級定制中最常用的裝飾方式,主要通過疊加各種精致的立體刺繡并點綴大小不同材質的珍珠、米珠、管珠等,塑造華麗質感。圖3-1-2中表現的肌理則運用了手工捏褶技術,一條條彎曲有度的立體褶皺通過疏密有序的排列與棉麻面料原染色相結合,質樸中增添了節奏感。圖3-1-3主要運用了疊加的方式,同種材質的面料切割成大致相近的形狀,錯落疊加形成新的肌理,雖為同一色系,但不失層次感。除了以上幾種基本的増形方式,有時也會運用物理、化學及科技手段改變面料本身的狀態,從而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比如3D立體浮雕或皸裂、凸起等更加繁復多變的肌理,從而為材料形式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創意空間,如圖3-1-4中的紋理效果則是通過物理裂變形成,紋理貼近自然又不失節奏,別有一番獨特的韻味。

3-1-1

3-1-2

3-1-3

3-1-4
(二)服裝材料的減法處理
減法處理類似,利用一些破壞手段剔除服裝中的部分面料,對原材料進行優化變形,再通過一定的處理手法將其協調融入服裝整體中,使其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殘缺美。減法處理的方式主要有鏤空、激光切割、撕扯、雕刻、裁剪、灼燒、磨損等。如圖3-2-1,此款服裝通過減去兩塊帶有弧度的面料來展現人體背部的結構美,并通過彩色繩子有節奏地穿插銜接鏤空區域,面料的素雅搭配彩色繩子的節奏感,若隱若現,俏皮卻又不失大氣。圖3-2-2中的衣身是由多個鏤空圓環穿插而成,干凈的米白配以黑色的鎖邊線條,亂中有序,個性十足。圖3-2-3主要針對薄透的毛氈面料,鏤空處采用了灼燒的方式,后用細線處理邊緣,并有節奏地將大小不一的圓孔進行線的穿插裝飾,外圍手工縫制出不同形狀的明線線跡,點綴小面積刺繡和米珠,搭配協調的暈染色彩,整體肌理豐富,層次鮮明。

3-2-1

3-2-2

3-2-3
(三)服裝材料的立體化處理
立體化處理,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材料的變形處理增加材質肌理的立體效果,進而使服裝整體的立體感得到提升。如圖3-3-1是將針織面料進行立體化處理后的效果,整體形式由多個大小相等的六邊形相連組成。通過對六邊形進行凹凸有序地折疊,形成規律的立體節奏。再如圖3-3-2,此面料材質為硬質粗麻,整體錯落分布著大小相近、高矮不一的正方體。前期使用高溫熨燙使面料形成挺立的正方體,再通過拼接手法,疏密有序地進行固定,呈現了不同層次的立體空間感。圖3-3-3主要運用了褶皺填充的方式,整體分成三個大的立體塊面,衣身前半部分褶皺密度最大,呈現細密的立體方形褶,后半部分褶皺疏松,形狀各異,前后褶皺銜接向下延伸逐漸散開形成下擺,整體設計厚重有力、立體感十足。
(四)服裝材料的綜合處理
綜合處理,顧名思義是一種綜合的材料處理手段,它豐富靈活,主要傾向于多種處理方式相結合,或者將不同的材料再造重組后進行加工修飾。如圖3-4-1綜合運用了加法、減法處理,整體使用了拼貼、疊加、鑲嵌手法,肩膀內側和袖子中部運用鏤空,整體層次豐富多變,華麗、精致且不失沉穩。圖3-4-2則融合了加減法、立體化多種處理手段,衣身及袖子主體皆采用編織手法形成色彩的漸變,衣袖外側連接帽子形成張力十足的立體廓形,主要采用立體壓褶手法呈現展開的圓環狀。裙身采用編織和鏤空結合,上密下疏,富有節奏,腰身搭配金屬質感的腰封,更添時尚感。圖3-4-3則表現了同種材料的不同變形方式,主要采用了加法和立體化處理,通過針織的多種手法完成,雖然材料單一,但整體節奏豐富,體現了特有的設計語言。

3-3-1

3-3-2

3-3-3

3-4-1

3-4-2

3-4-3
綜上所述,材料運用是服裝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材料的語言屬性可以使服裝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材料處理方式又將不同的材料語言進行再次布局,增加了服裝的風格化與情趣。如加法處理豐富了服裝材料的層次化,也進一步加強了服裝設計的內容化;減法處理則使材料在增加肌理的同時更加簡潔整體化;而材料的立體化處理增加了服裝結構的張力和體積感;綜合處理更是融合了多種處理方式,使服裝整體塑造更加靈活多變,增添藝術感。總而言之,材料的廣泛運用為服裝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值得進一步討論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