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煬
摘要:隨著基礎工程設施建設規模日益增加,工程用砂消耗量巨大,且受環保政策的影響,部分地區限制天然河砂資源的開發,使用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已成為必然趨勢。文章以鄭萬高鐵兩河口雙線特大橋為例,對超高墩身液壓爬模施工工藝、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優化等超高墩身施工關鍵技術進行介紹。
關鍵詞:超高墩身;爬模工藝;機制砂;配合比;高墩泵送技術
1工程概況
兩河口雙線特大橋位于湖北省保康縣境內,橋梁全長668.36m,橋梁主跨為(56+3×96+56)m連續梁-剛構組合,主墩設計變截面矩形空心方墩,坡比14:1,主墩6#墩高度為111m,為鄭萬高鐵第一高墩。
2超高墩身液壓爬模板施工工藝技術
2.1爬模施工工藝
根據橋墩的結情況進行設計,模板到場后,首先按照圖紙進行外模的編號組拼,開始進行墩底實心段施工。第一節澆筑高度為6m,模板支撐采用精軋螺紋鋼對拉螺桿固定,混凝土澆筑前在墩身周側埋設爬模埋件。當混凝土強度到20MPa以上時,再進行第二節墩身混凝土澆筑施工。第二節墩身混凝土澆筑高度6m,可利用第一次預埋件安裝爬模支架、拼裝操作平臺、墩身模板及各安全防護裝置等,同時預埋相應的爬模爬錐等預埋件,以備后續墩身節段爬模施工需要。墩身第二節施工完成后,對爬軌及液壓泵等爬升設備進行安裝,爬模第一次自爬升,預埋爬錐等預埋件,然后完成第三節澆筑。拆除第一節的附墻座附件、掛座部件和爬錐后,模板爬升到第四節,安裝爬模吊平臺,然后重復第三次澆筑過程,直至澆筑完成至墩頂倒角處。
2.2泵管布置的相關要求
泵管從出料口到進模板倉,由錐管、彎管、直管、軟管等連接而成。(1)泵送管道的連接處、彎管處等關鍵部位必須加固處理,同時為了便于安裝拆卸應將泵送管道騰空架設;應將泵管固定牢固,防止泵送壓力過大造成泵管擺動帶來安全隱患。(2)采用泵送的高壓管道,對于磨損較快的部位,如彎頭處、變截面處,要注意多檢查、及時更換。(3)為避免管道漏漿堵塞管道,需嚴格控制管道密封性,在投入使用前,應通過泵送凈水檢驗確保無噴射、漏水現象。(4)入倉處的軟管,宜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澆筑時采用繩索牽住,嚴禁采用人工直接抱扶布料,防止泵壓過大造成甩尾傷人。(5)季節性施工需嚴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溫度,通過包裹保溫材料確保冬季施工時泵送混凝土不受凍,利用灑水降溫減少夏季施工混凝土泵送過程中坍落度的損失。(6)禁止在同一條管線中采用不同管徑的泵管,更換部分新管段時應優先考慮壓力較大處,對表面有凹陷的管道會加快磨損的速度。
2.3防止輸送管道堵管的措施
在混凝土輸送泵開始輸送混凝土時,要開展一些預備工作。常規方法是先灌一車水,水量大概是能充滿從混凝土地泵到墩身施工面的輸送管,然后向混凝土地泵料斗里放水,地泵開始工作,等水輸送至墩身施工面處時,開始澆注拌合站預先攪拌好的與澆注混凝土同標號的砂漿,砂漿澆注完后緊接著正式進行泵送。地泵開始輸送水是為了潤濕混凝土輸送管道的管壁,為后面的砂漿輸送減小摩擦阻力。砂漿快到墩身施工面處時,砂漿拌合物當中的水泥漿基本附著于輸送管道管壁,砂漿流動性減弱,導致輸送管壁的摩擦阻力加大,在垂直距離比較高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堵管,所以在采用水潤濕管壁時在水里加入一定數量的水泥,即采用水泥漿潤濕管壁,可保證管壁的潤滑。
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3.1機制砂混凝土原材料的主要性能
(1)機制砂
機制砂是利用機械破碎以及篩分制作而成的,其粒徑在小于4.75mm的巖石、礦山尾礦或者是工業廢渣顆粒,但是不包括軟質巖、風化的顆粒。
機制砂的總體性能: 1)機制砂表面較為粗糙、菱角豐富、顆粒形狀差、摩阻力大,混凝土的流動阻力較大,需要大量的膠凝材料作潤滑劑,所以說在拌制的混凝土極易產生離析。2)機制砂由于生產特性所至,其表面積比自然砂大很多,在同等的條件下,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響較大,也加大了集料與水泥漿之間地粘結力。3)機制砂中的石粉具有活性礦物的作用,對增強混凝土和易性、延緩大體積混凝土熱值提前出現,避免混凝土溫度應力裂變有著一定的效果。4)機制砂的級配不良,通常都是兩頭多中間少,具體就是粗顆粒(2.36mm以上)和細顆粒(0.15mm)較多,但中間顆粒(1.18~0.3mm)較少,配制的混凝土易離析泌水,對混凝土強度產生不利影響。5)機制砂的石粉含量的多少,對混凝土物理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均有明顯影響。石粉含量少,混凝土粗糙,和易性差,泌水嚴重;石粉含量過多,造成了混凝土干縮快、收縮大、裂紋多,通過長期試驗,石粉含量以10%~15%為佳。
(2)水泥。混凝土中的水泥宜選用C3A含量低(<8%),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試驗選用P.O42.5水泥,比表面積小于340m2/kg,游離氧化鈣0.9%,氯離子含量0.018%,堿含量0.58%。C3A含量7.45%,28d抗壓強度46.2MPa。水膠比0.38,單位用水量160kg,總膠材用量420kg,粉煤灰摻量30%,水泥294kg,砂率42%。經6次不同批次水泥和減水劑試拌及試泵,坍落度180~200mm,擴展度470~500mm,坍損15%,含氣量2.6%~3.0%,泌水率為0,可泵性良好,初凝10h,終凝12h30min。經檢測3d強度27MPa(滿足>20MPa爬模要求),7d抗壓強度37MPa,28d和56d抗壓強度分別為48MPa、53MPa,56d電通量850C(<1200C)。
(3)粉煤灰
隨著粉煤灰摻量增加,混凝土的7d抗壓強度呈降低的趨勢,但28d抗壓強度均比基準混凝土增加,粉煤灰摻量在適當的摻量范圍內,對混凝土后期強度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粉煤灰在早期活性較低,使摻入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抗壓強度有所降低;后期在水泥水化產物氫氧化鈣作用下,粉煤灰活性成分不斷與氫氧化鈣發生二次水化反應,產生C-S-H凝膠,使混凝土強度不斷增加,因此選擇粉煤灰摻量宜為30%。
3.2配合比的選定
采用L9(34)正交設計試驗方案綜合平衡法優選組合,通過初步計算和試驗,確定C4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膠材總量420㎏/m3、用水量160㎏/m3,水膠比0.38,結合經驗分析將機制砂砂率、粉煤灰用量、外加劑摻量、水泥4種作為主要影響因素,考核指標為抗壓強度、出機坍落度、擴展度、含氣量。
C40配合比優化選定如表1所示。
4結語
兩河口特大橋超高墩身施工過程中,總結了一些超高墩身液壓爬模施工、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優化以及超高墩身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限于篇幅及作者水平,個別技術尚不能加以全面介紹和闡述,還有待于進一步總結提高,同時,也希望本文能對類似公路、鐵路超高墩身的施工起到借鑒作用。
(作者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