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陶
摘要: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促進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如今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早就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國家在有關環境保護、修復和污染治理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廣大學者潛心研究,提出諸多有關環保措施,其中環境工程和生態工程就是兩個典型代表,它們主要研究從源頭上和事后對污染的控制與處理,以及對生態系統抗污染能力的提升與環境被破壞后的治理措施,二者息息相關,可通過建立復合體系來提高效用。
關鍵詞:環境工程;生態工程;復合體系;發展
引言
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大力建設工業時,必然會招致環境問題,若不進行妥善處理,就會引發嚴重后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英國就是一個典型反面教材。為了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工作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國應當積極建立和健全各種研究體系,促進環境工程和生態工程相關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并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使其形成一個整體,能夠更加妥善地處理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提升效率,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
一、 概念簡介
1、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對自然環境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并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如今的污染問題,對工業和居民生活等各個領域所產生的污染和有害物質進行處理,構建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共生共贏關系,貫徹落實我國的環境政策與理念。它的核心領域是污染治理,也就是在污染發生后所采取的各項措施。
2、 生態工程
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人為干預,能夠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干預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對物質和能量進行多級分層利用,實現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之間的共生,使其相互促進,實現雙贏和多贏;此外,人為干預還能夠提高環境中分解者和生產者所占比重,提高生態系統的自凈化能力,從而提升其抵抗外來污染的性能,并增加整個生態系統所吸收的光能,使之能夠孕育更多的生物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這些都是生態工程所研究的內容。
3、 復合體系
生態工程與環境工程具有共同的目標,即對環境的保護與改良,它們之間聯系緊密,息息相關,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都有共同點,可將二者的體系進行融合,充分發揮其優勢,取得更好的環境治理效果。
二、 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的復合體系
1、 基塘系統
基塘是將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理論完美結合的重要代表,它指的是在塘基上種植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可根據當地氣候變化和環境特征、以及經濟效益來選擇種植的作物品種,如種植甘蔗、花卉等,然后將種植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或者沒有經濟價值的廢料作為食物供給水塘中養殖的動物,例如魚蝦、蟹類,然后用包含著動物排泄物的塘水來澆灌作物,用塘底富含微生物代謝產物(主要為一些能夠直接被植物吸收的無機鹽類)作為肥料來促進作物生長,從而使水陸兩個生態系統相互共生、實現雙贏。若在基塘系統中有意識地投放具有選擇性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和種植抗性較強的作物,例如能夠抗酸、抗鹽堿的作物,養殖一些對環境有偏好的動物,就能夠將基塘系統作為天然污水處理系統使用,節省污水處理成本。
2、 蚯蚓生物濾池
如今我國的水污染情況依然不容樂觀,而常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成本較高,基礎設施造價昂貴且使用壽命較短,在使用一定時間后,就可能遭受污染物腐蝕而產生損壞,大大提升了我國污染治理的成本。此外,部分污水處理廠只注重對污水的凈化和處理,而對于淤泥卻未能提起重視,在將其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后,很容易導致二次污染。蚯蚓是我國廣袤大地上普遍存在的一種分解者,它屬于昆蟲而非微生物,消化道中酶的種類豐富、含量較高,處理污水的能力比微生物更強,幾乎能夠分解如今大部分的常見水體污染物質,并且能夠在淤泥中活動,促進其中有機物的分解與轉化。因此,我國學者近年來注重研究將蚯蚓用于污水處理的相關技術,并提出了蚯蚓濾池的使用。其中的布水器能夠使水分布均勻,而濾料層則是蚯蚓活動的主要部位,在設置填料時,應保留一定的植物,并投放一定數量的蚯蚓,起到凈水效果。最終沉淀池所得上清液即為潔凈的、包含大量營養物質的水,能夠用于灌溉或者直接排放。在蚯蚓生物濾池的運轉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淤泥堵塞的問題,致使污水凈化效率降低,而適當提高濾料空隙率可有效應對,但要將其保持在一定范圍,否則會降低濾料比表面積,反過來影響凈水效率,并大幅提高建設成本。此外,應盡量為蚯蚓營造適宜的生存環境,將溫度保持在18-25°C左右,含水量則保持在35%-55%,另外還要注意控制淤泥和水中的PH值,避免酸性過強,一般來說,PH值最低不能小于4,因此處理酸性廢水時應當提前對其進行中和處理。
3、污染環境修復
在生態環境遭受污染后,若聽之任之,它們可能需要數十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自我修復,而通過組合生物修復技術,則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于土壤和水資源的治理,與生態環境的修復。該系統主要也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將被污染的生態環境中大量存在的污染物進行處理,使其轉化為能夠被生態系統中植物吸收的物質,從而為之后的修復做鋪墊。具體所要選擇的分解者種類需要根據實際生態環境中的污染物種類來決定,并且需要多種技術綜合使用,如水體生物修復工程中需要使用水體凈化促生液、生物菌劑、曝氣增氧等多項技術聯合使用,其中水體凈化促生液當中包含大量的能夠降解污染物質的酶,可從特定微生物的體內提取,另外其中還含有許多能夠促進特定種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物質,增強其降解能力。此外,組合生物修復技術還能夠處理富營養化的水體和消除污染,應用十分廣泛。
三、結束語
隨著人類活動復雜程度的提升,污染的種類也逐漸增多,程度不斷加深,導致環境問題加劇。單純的預防和治理都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因此,應當將生物工程和環境工程進行有機結合,并利用復合體系來防治、消除污染,凈化和修復生態環境,充分發揮二者的效能。
參考文獻:
[1]劉文洋.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復合體系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9(06):153-154.
[2]王淑揚.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復合體系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9(27):89.
[3]米潔.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的復合體系發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12):254+256.
[4]孫雅瓊.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的復合體系發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08):199-200.
[5]孫永紅.淺談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的復合體系發展[J].農家參謀,2018(06):220.
(作者單位: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