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晶
摘要:湖泊水庫等地區存在的污染問題,多數是由于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過剩引發的營養化現象。為保證湖泊水庫的水體質量,有必要對氮磷營養物質實行科學管控,了解其來源渠道,進而采取科學措施實施污染治理,提高水質質量。
關鍵詞:湖泊水庫;水體污染;控制措施
湖泊水庫作為水資源儲備的重要場所,前者是自然形成的蓄水系統,后者則是人工修建的蓄水系統。不過兩者在蓄水能力上都存在較多的不足,這使得水體質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而出現各種污染問題。本文就將對湖泊水庫水體污染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增大水資源利用率。
1、湖泊水庫水體污染現狀
從目前我國湖泊水庫水體情況的調查研究了解到,我國現有的湖泊水庫水體存在較為嚴重的污染情況,多數是由于富營養化問題引發的污染。富營養化問題的產生是由于水體中氮磷等營養元素不斷激增造成的,一方面會對湖泊水庫的美觀性和經濟性帶來影響,威脅人們的用水安全,破壞原有的水環境質量。另一方面會導致水體中原有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增加微生物死亡率,水體生態失衡。為此,我國應針對湖泊水庫水體存在的污染問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改善湖泊水質。
2、湖泊水庫水體污染的成因
2.1肥料污染。農業種植中會使用大量的氮肥和磷肥,過量的肥料會使土壤中氮磷堆積量增加,影響地下水源,再加上地下水的流動作用,最終都將匯集到湖泊水庫中來,從而增加湖泊水庫中氮磷元素的含量,加大水體污染概率。
2.2雨水徑流污染。隨著城市道路的硬化,雨水在落入地面后難以被及時排除,堆積在地表上的水源會與地面存在的污染物質融合,不斷匯聚增多,之后再徑流沖擊作用下,統一匯流到湖泊水庫中,增加湖泊水庫中污染物含量,進而加劇污染。
2.3廢氣與粉塵污染。廢氣和粉塵是工業化加快發展的必然產物,其排放到空氣中后會造成污染,增加大氣層中氮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之后再隨著降雨落入到水體中,對水體造成污染。
2.4水土流失污染。水土流失的產生不僅會降低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含量,還會影響土壤固結率,順著雨水沖刷,大量土壤進入到湖泊水路中,導致其中有害元素增多,家居水體污染,降低水質質量。
2.5魚餌飼料及糞便帶來的污染。湖泊水庫中飼養的魚類需要定期投放魚餌飼料,魚餌飼料中含有較多氮成分,雖然部分飼料會被魚類吸收,但還有少部分堆積在底部,時間一長,不能及時清理,會使得水體中氮含量超標,發生污染問題。而魚類排泄的糞便中含有較多磷元素,堆積過量會加劇污染,破壞原生存環境。
3、湖泊水庫水體污染控制措施
3.1合理施肥
為防止過量肥料引發土壤中氮磷元素增加,進而對湖泊水庫水體帶來的污染問題,應對施肥方式、灌溉體制及肥料種類實行重新調整和優化,如在農作物種植中,采用輪值方式對土壤中的養分予以平衡,減少肥料使用過量情況的產生。還可通過控制肥料施量,保證農作物充足的養分供應,減少氮磷元素的過分堆積,緩解污染。
3.2科學規劃排水系統
針對城市排水系統設置不合理,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最為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對城市排水系統實行重新規劃和革新,加快城市排水速度,減少雨水在地面上的過多堆積。同時,還需采用科學有效的凈化方式,對排除的水體實施處理,降低其中污染物的含量,減弱對湖泊水庫水源的影響。
3.3落實清潔生產技術,合理控制污水排放
清潔型生產技術的研發和落實,可解決工業生產中廢氣、粉塵排放對湖泊水庫水體帶來的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提高水質質量,維護用水安全性。而清潔型生產技術的落實,一方面要加大資金投放,優化技術性能,確保其功效的發揮。另一方面要做好宣傳推廣作業,讓更多企業及人民明確清潔型生產技術的重要作用,主動引入該技術實施生產作業,高效處理產生的廢氣和粉塵,以改進湖泊水庫水體質量。
3.4植樹造林,緩解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嚴重,而要想改進水土流失的治理效率,應加大植樹造林速度,利用綠色植物來優化土壤性能,保護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實現凈化效果。
3.5科學養殖
科學養殖可對魚餌飼料及糞便實行及時處理,改善水體渾濁度,減弱污染力度。而科學養殖需要相關人員對湖泊水庫規模、營養成分含量進行詳細了解和掌握,科學選擇養殖的魚類品種,控制魚類數量。同時科學選用魚餌飼料,在保證飼料營養價值的基礎上,降低湖泊水庫中氮磷元素的含量,避免富營養化問題的產生。
3.6綜合治理
湖泊水庫水體污染控制除了從污染源角度實行管理和控制外,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滿足綜合治理要求,改善水質質量。
3.6.1對水體中藻類及水生植物數量予以控制。可通過機械清除、生態控制等多種方式抑制水體中藻類及水生植物的生長速度,為水體生物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防止營養元素的丟失;
3.6.2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利用虹吸、泵抽、底層泄水、曝氣等方式來增大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實現對鐵錳等離子的分解,除去水體中的異味,提高水體透明度。
3.6.3做好內源污染的管控。內源污染控制最常使用的方式為底泥疏浚。該方式可對底泥中的有機物、亞鐵離子等實施分解和處理,減少水體耗氧量,降低磷含量。通過底泥層的覆蓋可避免營養物質的過分流失,減少氮含量,緩解水體污染。
4、結束語
水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改善水體質量,也就是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因此,有必要加大對湖泊水庫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體環境,促進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蝶.湖泊水庫水體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北方環境,2018,030(002).
[2]王淑梅,劉艷輝.湖泊水庫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及污染控制措施[J].吉林水利.2009(10).
[3]宋運學,王波.湖泊水庫水體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太原科技.2003(04).
(作者單位:錦州華隆項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