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汐薇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實用型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如建筑學、環境行為學等,是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需要以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基礎。當前部分高校將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專業性的課程,獨立于基礎課程之外,雖然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但效果甚微,學生沒有通過課程獲得較強的實踐能力,也沒有獲得具有實踐性意義的指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學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輸、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與基礎性課程聯系不緊密、未建立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關系、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資源整合能力不足。文章結合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創新能力的內涵,并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究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學生;創新能力
引言
環境藝術設計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一門課程,雖然在十余年內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并取得顯著的成效。隨著藝術設計理論體系的逐漸完善,藝術設計的專業性有所增強。同時,在藝術設計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原有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一方面,不符合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發展趨勢,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難以與社會及企業接軌,不利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基于此,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需要進行創新改革,講創新的思想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以創新思維看待學習與實踐,才能夠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轉型與升級。
一、創新能力的內涵
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創新主要包括藝術理論創新、工作方法創新和設計方案創新。創新能力是當前社會用人的基本標準,也是學生研究與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素質。學生的創新能力通常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創新的主動性。創新思維是一種意識形態,是在審視原有設計方案、理論及工作優劣勢的基礎上,通過調整一部分內容,使設計方案、理論及工作更加完善,學生需要具備主動創新的能力,自覺更新設計理念與方式;其次,創新的獨特性。創新不在于其高科技含量或者改變多少,而是在于其能夠對創新有獨到的見解,才能夠在“小創新”中獲得“大發展”;最后,創新的可持續性。創新應該貫穿于學生實踐及研究過程的始終,時刻秉承創新的理念。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1、引入設計項目,實現“邊做邊學”
“邊做邊學”就是以設計項目為任務驅動,使學生在完成設計任務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轉變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拓寬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將設計項目所需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為多人小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分析設計項目的需求,探討設計方案,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產生碰撞,整合集體智慧,將獲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擔組織、指導的職責,不干預學生的設計過程,但要提醒學生注意設計方案的實用性。
2、從創新到創造,搭建創新實踐平臺
創新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要將創新的思想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方案或實物。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建筑物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設計,使建筑物內外環境呈現出一定的藝術效果。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征,很難將設計方案轉化為實物,為此,教師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引導學生將設計方案轉化為微觀的模型,展示自己的創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價值。
(二)改革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增強校企合作,發揮協同育人作用
基于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建議高校增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成立環境設計實踐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尋找可以合作的企業、制定環境藝術設計實踐管理制度、組織實踐活動等,是協同育人機制中各方主體的協調者與組織者。同時,采用“校內+校外”的模式,鼓勵校內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時引進相關企業的骨干,從企業角度分析環境藝術設計所需技能,為學生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2、以應用為基礎,加大課程改革力度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應當以應用為基礎,構造“設計+作品”的課程體系,以室內空間設計為例,教師請學生自主確定設計的理念,如禪意空間、綠色空間、人性化空間、極簡空間等。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闡釋自己的設計背景,例如極簡空間的設計背景為當前公眾生活及工作壓力增加,需要簡單、舒適的生活空間放松自己。最后,教師請學生在確定設計可行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室內陳設、裝飾、材料的創新等,并以3D模型展示自己的創意。教師對學生設計的應用性進行評價,提出調整的建議,學生在完善設計方案中獲得提升。
(三)增加實踐教學,增強學生自主創新思維
1、鼓勵學生參加設計競賽,凸顯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萬眾創新”的新時代,政府、行業、高校等都在積極創辦設計競賽。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動員工作,表明參加設計競賽的重要意義。其次,學??梢詾閷W生提供設計競賽的專項支持資金,即使學生沒有在競賽中獲得榮譽,也能夠得到學校及院校的獎勵,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積極性。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設計活動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參加設計競賽的信心。
2、構建設計展示平臺,促進學習可視化
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定期開展設計展覽會,引導學生積極上傳自己的設計作品,吸引企業的關注,一方面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可視化,使學生能夠在藝術設計過程中獲得自豪感與成就感;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特有的設計風格,為今后的就業及發展奠定基礎。
(四)創新教學模式,整合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資源
整合課內外教學模式,即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的教學模式,通過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在課前向學生發送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繼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整合課內外教學模式適用于環境藝術設計理論教學,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能夠引導學生從創新思維出發,廣泛學習拓展知識,有助于培養“基礎+專長”應用型人才。同時,整合課內外教學模式以“學”為主,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目標的決定權交給學生,繼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當前教育的重點。作為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的學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應當符合學生創新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造思維。為此,應當鼓勵學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實際的設計作品,使學生的創新創造可視化,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陳蕊.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地域文化的滲入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0(06):42-43.
[2]?趙云.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評《室內設計與表現》[J].林產工業,2020,57(05):119.
[3]?李珍林,陳文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2019(34):38-39.
[4]?馬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農家參謀,2019(20):284.
[5]?江磊.“互聯網+”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07):150-152.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