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
摘要:近幾年,文化產業迎來了發展熱潮。在當代文創產業高速發展下,博物館作為文創產業的“領導者”,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本文旨在分析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現狀,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如何解決及方法,希望對今后博物館文創設計的創新發展提供可以借鑒的理論參考。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化的體現,更是城市宣傳的“外交官”,很多人了解到臺北故宮博物館是因為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瞬間在海峽兩岸流行起來,爆紅網絡,讓大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有了新的認識。近年來,隨著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文化發展潮流中,博物館文創產品如何去更好發展,值得思考。
一、發展現狀
(一)行業發展不均衡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開發參差不齊,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比較成熟,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領頭羊,甚至創下了年賣10億元的記錄。在這些國家級、省級博物館的帶動及引導下,我國各個博物館紛紛加大文創產品設計的開發力度。但是我國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更多的是處于粗制濫造、產品單一、沒有博物館特色的層面。對于一些較小規模的博物館來說,文創產品的開發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博物館文創產品行業兩極分化嚴重。
(二)文創產品的種類同質化嚴重
根據近些年大中小博物館推出的文創產品,發現文創產品的同質化嚴重。自從臺北故宮博物館“朕知道了”紙膠帶大火,隨即各個博物館都推出了紙膠帶的文創產品,但是卻沒有自己博物館的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賣萌”風格也是遭到了其他博物館的效仿,缺少獨特風格。杯墊、鑰匙扣、手機殼等這種大眾產品,在各個博物館屢見不鮮。博物館文創產品種類、形式的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
(三)文創產品的形式創意不足
博物館文創產品行業發展有些不均衡,這和其產品創意設計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熟知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只是因為博物館有名,更是其產品創意十足。比如蘇州博物館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干、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品的朝珠耳機、“如朕親臨”旅行卡等。現在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還停留在直接復制館藏文化,或者是講館藏文物素材直接印在產品上,亦或者是只是在產品上印上博物館的名字。產品形式的單一刻板、缺乏創新,很難吸引消費者,這樣也會影響大眾對博物館的印象。
(四)博物館缺乏對文化IP的打造
IP即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用一句話解釋:IP就是自帶流量、散發魅力、可以吸附粉絲、商業轉化。這樣的品牌IP不僅使得創產品開發系統化而且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推廣的作用。打造優秀的文化IP是需要對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及文化內涵有深刻的了解,這對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建立文創產品設計的DNA,塑造博物館的品牌IP。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方向
(一)打造特色文化IP
博物館根據自身的特色,深度挖掘文物內涵,打造自己有獨特的文化IP。這樣博物館會形成自己的文創產品的開發體系,而不是效仿別人。比如敦煌博物館根據敦煌壁畫的特點,開發了伎樂天、佛系、九色鹿、飛天、紋樣、再創敦煌六個系列產品,每個系列都各有特色,產品和文化之間的氣質也很吻合。如佛系系列的文創產品“我佛慈杯”馬克杯,就很好的將文化與產品結合,這是文創產品應該做到的,這也能避免博物館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這個問題。
(二)完善授權機制
博物館文創產業鏈由博物館、設計公司、生產商、銷售商等四個方面構成。若上述四方能通力合作,定能實現內部共贏,促進產業良性發展,是博物館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博物館文創產品行業發展參差不齊,有一部分是因為設計能力的差異、產品生產粗制濫造、銷售途徑狹窄。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發展比較成熟的博物館文化產品產業開發模式。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和世界知名家居品牌Alessi合作推出的文創產品,可謂博物館產業IP授權的經典。不但拓寬的銷售渠道,而且產品的質量也有了品牌保障。因此,IP授權成為博物館文創發展創新的趨勢。授權的重要內容包含博物館館藏品和其建筑的數字圖像資源以及博物館品牌等。值得說明的是,博物館授權的不是館藏品,而是由博物館拍攝的藏品的數字圖像資源。目前藝術授權主要有四種方式:圖像授權、出版授權、品牌授權、合作開發。完善博物館IP授權機制,有利于其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
(三)確定創新設計機制
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博物館自主研發設計,另一種是創意招標。產品開發模式還是有些單一,可能研發能力會有局限性。博物館不僅要培養自己的設計研發團隊,還需要舉辦一些創意比賽項目,來吸引更多有奇妙想法的設計師,這對于博物館也是起到了很好的宣傳。
(四)互聯網+創新合作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網絡,越來越多的行業出現了“互聯網+”的創新方式,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出品的“敦煌動畫劇”在微信以及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上映,通過“新文創”模式,為敦煌文化的數字內容創新做出的重要探索。這是互聯網+下新的創新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形式,創作了更多的可能。傳統文化和數字媒體之間的結合是一種新的模式,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探索。
三、結語
當代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行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發展階段,我們可能還有很多的不足,是需要向一些成熟的博物館借鑒學習的地方。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行業的發展,很好的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文化自信,中國人的文化自覺。今后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如何發展,怎樣創新,還需要博物館負責人及各位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鵬,馮磊,張煒.面向古生物博物館的交互體驗式文創產品設計模式研究[J/OL].包裝工程:1-7[2020-07-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00423.1147.004.html.
[2]?劉熙.淺析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現狀[J].公關世界,2019(24):60-61.
[3]?程輝.博物館文創產業研究的現狀、問題與方向[J].包裝工程,2019,40(24):65-71.
[4]?馬晶晶.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呂梁學院學報,20155(04):59-63.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