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 劉朝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一部小康史,既是中國人民物質的極大豐富史,也是文化的繁榮史。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在中國歷史上,私人收藏一直被視為一種奢侈,涉足收藏者少之又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日漸安定和富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民間收藏走進了千家萬戶。中國的古玩、字畫、陶瓷乃至票證、志書、汽車等一些有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的物品,都成了收藏品。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收藏,這既是民間財富盈余的象征, 更是對文化的一種有效傳承。
“收的是歷史,藏的是情懷”,作為一種“布衣之樂”,在傳統藏品之外,特色民間收藏更為廣泛和多元,它們收錄著諸多微觀領域在時代命題中的變遷,是小人物、小領域、小群體的故事。它們記錄了小康路上的點點滴滴,那是我們一路行來無法忘卻的歲月......
湖南省政協委員、蘭天集團董事長湯國華在實現了“財富自由”后,對收藏情有獨鐘。
得益于“東風”
1964年,湯國華出生在湖南桃江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父親突然離世,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舉步維艱,“一度靠討‘百家米維持生計”。為走出大山,16歲的他投身軍營,成了一名汽車兵。
在部隊,湯國華比別人更勤奮耐勞,共立下三次三等功。近二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煉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雷厲風行的作風,也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1997年,湯國華從空軍部隊轉業,本可進入某政府單位任職,但他主動放棄了這個旁人眼里的“鐵飯碗”,選擇下海經商,經營東風系汽車配件。
彼時,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湯國華的事業也蒸蒸日上。1998年,廣汽本田建立了國內第一家4S店,隨后這種在當時十分先進的汽車銷售模式迅速火遍全國。湯國華也跟上了這股時代的潮流。
在創辦汽車銷售集團的初期,湯國華只做“東風系”。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等被他全盤拿下湖南代理權。
湯國華自豪地說:“喝水不忘挖井人,這叫實力加感情!”一直到今天,“東風系”還是湯國華和他的蘭天集團的重要支柱。
一個偶然的機會,湯國華到東風集團辦事,有朋友告訴熱愛收藏的他,當年東風與雪鐵龍合資生產的第一臺富康轎車,被扔在襄樊工廠的一個角落里風吹雨淋。喜歡收集車輛的湯國華聞之,立刻去找關系,去尋找這輛車相關認證記錄,最終確定這的確是東風雪鐵龍生產的第一輛富康。經過與東風公司高層的一番口舌,對方被湯國華的熱情打動,同意將這輛車交由湯國華收藏。
開著富康奔小康
史料記載,1992年9月4日,第一輛CKD(全散件組裝)組裝的“富康”轎車在襄樊東風汽車裝試廠正式下線。該車是東風汽車與雪鐵龍汽車合資組建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利用從法國奧爾耐總裝廠進口的部件,組裝生產的首款汽車,其在原產地市場的名字叫作雪鐵龍ZX,引進到國內后中文名被定為神龍富康。
2017年,如獲至寶的湯國華將這輛編號為00001的白色富康轎車運回了長沙,經過一番整飭,陳列在了自己的汽車文化展示館中。因為蘭天集團最早經營的4S店就是東風雪鐵龍品牌,這輛富康對于湯國華來說意義特殊,幾乎就是“鎮館之寶”。
其實湯國華之所以對富康情有獨鐘,還因為他在1999年購買的第一臺車也是富康。
“當年我就是開著它跑業務,拖配件。它伴隨了我整個前期創業的艱辛歷程……”回首創業之路,湯國華感慨萬千。“那時候能開一臺富康車,可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開著車去談業務,能給客戶帶來更多信任感。”湯國華笑道,那時他跑業務,不怕苦不怕累,也不分晝夜,除了省內,還常常驅車前往廣東、湖北等地,而每次富康車都像一個知心的老朋友,沒讓他失望。
那臺伴隨著湯國華創業的富康轎車,他先后贈予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使用。直到2018年,這臺跑了36萬多公里的“老爺車”才光榮退役,被湯國華收藏到了自己的汽車文化館。
掌管著一個營收上百億元的汽車集團,功成名就的湯國華實現了“汽車自由”。在富康之后,他買過東風雪鐵龍C5、東風日產樓蘭、英菲尼迪、奔馳S 等轎車,每次換車時,舊車都成了他的收藏品。湯國華要把自己當年的寶貝當成汽車文化的一個元素,和車友們分享。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為了銘記艱苦奮斗的初心,也因為二手車“有溫度,有故事”。當然,他最鐘愛的,還是20多年前陪伴他白手起家的那臺富康轎車。
“汽車不應該只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生活元素。”身為企業家的湯國華,對“汽車文化”有著深深的迷戀。在他一手打造的長沙河西汽車城,不僅經營著數十家4S店,完全免費的“河西汽車文化館”更是吸引著喜愛汽車文化的人們紛至沓來。這里除了第一臺國產神龍富康、湯國華開過的富康、東風雪鐵龍C5,還珍藏了像奔馳蒸汽車、甲殼蟲、紅旗禮賓車、上海牌汽車、威利斯等不同年代的各式珍貴車型,以及發動機、汽車底盤和與汽車相關的文化物件。
雖然每年要為這個汽車文化館投入巨大的維護成本,但湯國華說,夢想和金錢無關。他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汽車,了解歷史,珍惜當下。湯國華向記者透露,這個汽車文化館已經向湖南省和長沙市文旅局申報了“湖南車輛博物館”,估計很快就能得到批復,到時,這里就是湖南真正的第一家汽車博物館。
建館是回報社會的方式之一
2018年至今,除了汽車文化館,湯國華還先后建造了紅館、國防教育館和公共安全體驗館。這些展示館自開館以來,參觀者已有10余萬人。
“我建館的初衷十分簡單,老物件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就是想把這些年收藏的物品展示出來給大家看看。”湯國華說,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建館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和社會價值,不管付出多少,他都會堅持下去。
湯國華建設的4個展示館均在長沙河西汽車城,建設運營已投入數億元,目前除了公共安全體驗館收費外,其余3館均免費對外開放。
在紅館二樓,一排排的毛主席像章有序地掛在墻上或擺放在柜子里。這些像章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全國各地生產的,共有7699種1.226萬枚。
談起這些像章,湯國華十分興奮:“毛主席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像章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凝聚著幾代人的情懷,方寸之間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
指著紅館內一個縮小版的長征路線圖,湯國華說,這是為了再現當年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而打造的,旨在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國防教育館采取圖文、講解、場景、實物、視頻等形式展現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抵御外敵侵略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爭歷史。其中,這里有湯國華在國內外收藏的10多輛經歷過戰火的車輛,還有一批曾經使用過的子彈、子彈箱、手榴彈等。
湯國華說,希望參觀者勿忘歷史,勿忘國恥,牢記“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弱國無外交”,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愛軍情懷。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公共安全帶來了新挑戰,這讓湯國華覺得宣傳公共安全知識十分必要。為此,他用2個多月的時間新建了公共安全館。該館于今年6月開放,有防地震、防火災、飛機逃生、防范新冠肺炎等在內的22個體驗項目及4個宣教欄目。
(綜合《湘聲報》2020年7月24日、《新民周刊》2020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