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晴
1957年9月出生在四川宜賓的樊建川,早年當過兵、任過教,30歲出頭當上宜賓市常務副市長,之后毅然下海,10年間資產從500元做到20億。他在2003年競拍購得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500畝河灘荒地,開始籌建博物館。
2005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迄今已累計接待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經過多年的建設,如今安仁的建川博物館包括25個主題博物館、2個主題廣場,成為了一個博物館聚落。
走進建川博物館中的“滄桑巨變”館,猶如一個巨大的時光隧道,讓人置身1978~2018這40年間的時間長河。令人感嘆的是,這條長河中,你隨時可以采擷幾粒砂石,來標記自己的位置:展覽既有每年的國家主題大事,更有專門的百姓生活展示。在一個還原20世紀90年代中國居民家庭生活的場景里,家庭里的男主人在玩的“小霸王”游戲機,觀眾竟然真的可以操作。拿起手柄,玩上一盤“超級瑪麗”“魂斗羅”,仿佛穿越回過去。細細品來,中國人民追求小康的奮進之路清晰可見。
什么是小康?你既可以從建川博物館展館里得到切身的感受,也可以從博物館所在地與其創始人身上找到答案。
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建成和開放有效帶動和推進了安仁鎮古街、公館莊園、農業園區的開發利用,使安仁鎮成為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熱點,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的“中國博物館小鎮”和全國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為當地城鄉統籌、產鎮融合做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員工大都是安仁鎮當地居民,一座五星級酒店正在博物館附近建設中。不久,大邑縣還將開通從高鐵站到建川博物館的空鐵線路,一個經濟發展在成都所屬區縣中排名不靠前的縣城可以率先做這樣的嘗試,可見博物館帶給當地經濟社會的活力。
樊建川欣慰地告訴記者:“其實很簡單,你看看我們博物館的許多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以前都是安仁附近的居民,現在天天開著車上下班,這不是最明顯的小康嗎?”
建一個館,帶動一方人民奔小康,僅僅是樊建川的第一個愿望。他還有更大的愿景。“建100座博物館”是他的目標,因此他自稱“大館奴”。
“幾十年了,我想給我生活過的這個時代,一年建一個館。留住曾經的大事、小事、課本、玩具、服飾、家什、影像、檔案、詩詞、歌曲、票證、賬本、口號、標語、一切激情風云、一切人間煙火,一切可以見證時代變遷的物件……”樊建川向記者表示。
2018年,建川博物館的第一個分館在重慶九龍坡區落成。在幾十個防空洞里,他建起了8個博物館,一個新的博物館聚落就此誕生。如今,建川博物館聚落,整體估值近百億。
樊建川的目標,也通過輸出自己的建館理念來實現。在安仁的建川博物館聚落里,“為您多快好省地建設博物館”的廣告牌十分醒目,它提示人們,建川博物館已經先后完成了海南文昌文化園、青島市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陜西扶眉戰役紀念園、云南松山大戰紀念園、宜賓李莊古鎮旅游、綿陽中國兩彈城等數十個項目的策劃、規劃設計和陳列布展工作,除了這些,甚至還可以提供對講解、安保的培訓。
近期,這位曾獲“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等榮譽的“大館奴”,在一次媒體活動中“深情表白”,“藏品從1到1000萬,我用了50多年;建川博物館從成立到如今成為由50座博物館組成的博物館聚落,我用了20年。如果說我的一生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話,那么,這些成就不歸功于我,而要歸功于這個時代,歸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
(綜合新浪網、《重慶日報》2019年7月12日、《新民周刊》2020年第3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