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婉俠 張龍崗 古同
摘 要:由于螺紋量具中徑公差帶的存在,同一螺紋件使用不同螺紋量具檢測時會出現兩種相反的結論。因此,有管理職責的計量部門需對該螺紋件的合格性進行仲裁。實施過程可分為核對檢測判定方法的一致性,再進行螺紋量具的尺寸檢測以判定其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最后通過零件尺寸檢測驗證結論。仲裁關鍵是判定工件螺紋合格的螺紋量具是否符合標準規定,即螺紋量具合格則判定其檢測結果有效。
關鍵詞:螺紋量具;計量仲裁;尺寸檢測;判定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diameter tolerance zone of thread gauge, two opposite conclusions will appear when the same thread parts is inspected with different thread gauge. The measurement department with management responsi -bility shall arbitrate the conformity of the thread part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Frist, Check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est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n the dimension inspection of the thread gauge i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test result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will be verified by thread parts dimensional inspection. The key of arbitration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hread gauge meets the standard, which is determines the thread parts to be qualified. that is, if the thread gauge qualified, the test result is valid.
Keywords: Thread Gauge; Measurement Arbitration; Dimensional Inspection; Judgment
引言
身處汽車裝配企業的計量部門,由于計量工作的管理職責,經常會碰到各類計量仲裁問題處理,其中螺紋件的入廠檢測計量仲裁是較為棘手的一類問題。眾所周知,一輛汽車上的螺紋件多達幾十到幾百種,在入廠檢驗時,一般采用每批抽檢的方式進行檢驗,若抽檢中有一件不合格,則整批會做退庫處理。通常情況下,計量仲裁是在零部件供方自檢合格但入庫檢不合格時由本計量部門進行的一次最終檢測判定。目的是減少誤判引起的供方質量損失。某些情況下,也對子公司零部件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過程進行管理。本文將對近期處理的兩例螺紋件計量仲裁案例進行剖析,簡述與螺紋件有關計量仲裁的實施與判定。
1 某壓力開關接口螺紋檢測判定
案例描述:某批壓力開關在入廠檢驗時出現爭議,規格為M18*1.5-6h的螺紋接頭部分供方檢驗和入廠檢驗結果不一致,入庫檢驗人員檢驗壓力開關時出現環規通端輕松通過,止端也完全通過的情況,但是供方使用的螺紋環規止端可以止住。因此申請進行計量仲裁。本長度實驗室接到申請后從檢測方法、螺紋量具的有效性以及零部件實際尺寸幾方面進行分析。
1.1 檢測判定方法
根據雙方檢測過程,螺紋合格性判定方法均為螺紋環規綜合檢測。檢驗時用M18*1.5-6h的螺紋環規檢驗,螺紋環規通端能通過,螺紋環規止端旋合不超過一扣即為合格。雙方判定方法一致。
1.2 螺紋量具的有效性
根據供方提供所使用的螺紋環規委外校準出具的證書顯示,其中徑尺寸數據合格,使用周期有效。入廠檢驗使用螺紋量具為本實驗室所出具本周期內的有效檢測證書。在核對完證書的有效性后,本實驗室就雙方提供的螺紋件進行再次檢測校準,根據中國計量出版社發行《螺紋量規檢驗手冊》查詢可得M18*1.5-6h通端中徑為T:(17.009~17.039)μm止端中徑Z:(16.868~16.892)μm.使用HPD1000測長機進行中徑檢測(該測長機經上級檢測機構校準后精度符合示值誤差≤±(0.5+L/1000)μm,檢定證書號為GFJGJL2049190500711)。檢測結果為:
T-量具通端尺寸? Z-量具止端尺寸
通過檢驗可見,入廠檢驗使用螺紋環規中徑尺寸在合格范圍內,供方所使用的螺紋環規通端及止端均小,螺紋量規無效。由此基本可以判定這批壓力開關為不合格件。
1.3 零部件尺寸驗證檢測
經檢測,零件中徑尺寸偏小,與端口配合裝配后較松動。綜合判定,此供方使用不合格測量設備管控產品質量導致最終產品不合格。
2 某支架螺紋孔檢測判定
案例描述:子公司某支架在生產現場檢驗時出現爭議,規格為M14*1.5-6H的螺紋孔加工人和現場檢驗判斷不一致,加工人自己使用螺紋塞規檢驗時塞規通端輕松通過,止端也可以止住,但是檢驗員使用的螺紋塞規通端不能完全通過,只進入一扣多,止端也可以止住。因現場所用螺紋塞規均為本實驗室校準后確認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故申請進行計量仲裁。同樣從以上幾方面進行分析。
2.1 檢測判定方法
螺紋合格性判定方法均為螺紋塞規綜合檢測。檢驗時用M14*1.5-6H的螺紋塞規檢驗,螺紋塞規通端能通過,螺紋環規止端不超過一扣即為合格。
2.2 測量設備的有效性
在確定螺紋量具在有效期內使用后,本實驗室進行再次檢測校準,同樣根據《螺紋量規檢驗手冊》查詢可得M14*1.5- 6H通端中徑為T:(13.0205~13.0435)μm,止端中徑Z:(13.210 ~13.227)μm.使用HPD1000測長機進行中徑檢測(檢測證書同上)。檢測結果為:
T-量具通端尺寸? Z-量具止端尺寸
通過檢驗可見,加工人及檢驗員所使用螺紋塞規中徑尺寸均在合格范圍內,通過實物比較來看,加工人使用螺紋塞規磨損較多,但未到磨損極限,測量設備合格。由此可以基本判定該支架為合格件。
2.3 零部件驗證檢測
經同樣規格的另一合格塞規檢測零件孔,可以通端通過,止端止住,因此,零件為合格件。
3 案例原因分析
以上為本實驗室螺紋件仲裁中出現的代表案例,目前,通用螺紋件加工符合GB/T 197-2003規定的基本螺紋尺寸及GB/T 197-2003規定的基本螺紋尺寸公差。此類螺紋的檢驗通常包括:一、螺紋單一中徑的檢測。可反映螺紋加工的精密程度,中徑尺寸的合格并不能反映螺紋真實的旋合狀態,僅為位置質量的檢測。二、旋合性的檢驗。旋合時,內外螺紋在牙側面相接觸,因此牙側面的形狀和位置精度對螺紋的接觸精度、連接質量起著決定性影響。要確保螺紋的連接質量,就必須沿著牙側對牙側面規定一個允許變動區域,即中徑公差帶。而利用具有完整輪廓的螺紋極限量規進行旋合性檢測才能反映出螺紋件的中徑、螺距、牙型角在旋合長度內是否超出中徑公差帶。故實際加工生產中推薦使用螺紋量規等測量設備進行綜合檢測。
而螺紋量規在制造時符合GB/T 3934-2015規定的普通螺紋量規技術條件。同樣由于中徑公差帶的存在,螺紋量規在制造中也存在上偏差和下偏差。故同一螺紋件在不同螺紋量具檢測時偶爾會出現兩種相反的結論。這就是計量仲裁出現的根本原因。
4 結論
我們在實施計量仲裁時,首先明確判定標準,即螺紋量具的通端需能完全通過,止端通過不超過一扣為合格(根據本企業標準此處應有施力大小的規定)。其次,根據不同量具的使用狀態進行判斷,是否校準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內,基本條件都滿足后使用檢定合格的測長機進行下一步的螺紋量具中徑測量。根據所測值判斷是否符合《螺紋量規檢驗手冊》中規定的公差范圍。根據規定“當檢驗中發生爭議時,若判斷工件螺紋為合格的螺紋量具符合標準規定,則該工件螺紋應作合格處理。”這里是指,若申請仲裁的其中一方螺紋量具不滿足《螺紋量規檢驗手冊》規定則可判定由其檢測螺紋工件的檢測結果不正確。若申請仲裁的螺紋量具均滿足《螺紋量規檢驗手冊》規定,則判定待仲裁被測螺紋工件檢測結果應為合格。依此規定完成判定以后,需使用另一檢測合格的螺紋量具進行復測加以驗證。必要時,對零件尺寸進行再次檢測。
計量仲裁判定在實施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螺紋量具的校準證書必須是具有資質的上級單位出具。且在有效周期內使用。
(2)經檢測被判定不合格的螺紋量具需進行批次產品不合格追溯。
(3)在現場使用的螺紋量具需根據使用頻率定期送檢。
(4)檢驗部門或者用戶代表在驗收螺紋工件時應使用磨損較多或者接近磨損極限的通端螺紋量具或者新的磨損較少的止端螺紋量具進行測量。可減少部分誤判。
參考文獻
[1] 余志新,錢景行,孟憲新等編著.螺紋量規檢驗手冊[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1988.
[2] 徐孝恩編著.螺紋檢驗與測量[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1984.
[3] 國家標準GB/T3934-2003普通螺紋量規技術條件[S].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