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在這里建造的云岡大佛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大佛。
和尚曇曜,被安排主持北魏皇家的這個項目——開鑿5個大佛像,現在俗稱“曇曜五窟”。這個“曇曜五窟”非常特別,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獨特的案例。因為一般這種大佛像一次只開鑿一個,而不是同時開鑿一組大佛。因為開鑿一個大佛需要花很多的錢和人力物力,所以一次修5個大佛,由一般人來供養,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大同),它就實現了,這個是特別需要說明的。
具體的建造時間是什么時候呢?大概就在公元5世紀中期,以5個大窟為代表的一組洞窟。現在在云岡研究院的編號里面,它們是第16窟到第20窟。這組洞窟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在于它解決了中國佛教史上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應該如何處理佛陀與皇帝的關系。
根據原始佛教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出了家,他就不用再禮拜皇帝了,見了皇帝可以不下馬,見了皇帝也可以不予理睬。但是按照中國的等級制度,這是不能接受的,在當時就有了很大的爭議。見了皇帝不跪拜,不符合中國的規矩,是要殺頭的。但是僧人要去禮拜皇帝也是不對的,因為一個出家人應該禮佛,而不是禮皇帝。最后就達成了一個折中協議,解決了世俗權力和宗教權力的紛爭問題。這個沖突產生在中國北方的北魏時期,這個沖突后來就以皇帝造像的方式得以解決。
由此可見,“曇曜五窟”的這5尊佛像其實是仿照皇帝的模樣來建造的,這個皇帝就是在當時統治北魏的皇帝——文成帝。文成帝之前還有4個皇帝:第一個是道武帝,第二個是明元帝,第三個是太武帝,第四個是景穆帝。這也就是為什么一次造了5尊大佛像。
值得注意的是這5尊大佛像,它的姿態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坐著的,有的是站著的,有的是兩腿交叉的,它其實還是按照造佛像的規則來塑造的。但是他們的面相卻是有區別的,因為我們現在不知道這5個皇帝究竟長的什么樣子,所以我們也無法判定這5尊佛像是否按照這5個皇帝的樣子來造的。曇曜僧人也是從涼州過來的,他其實并沒有見過已經過世的4個皇帝,他只見過當朝的文成帝。
那么,這些佛像是不是按照皇帝的真實模樣來塑造的呢,我們并不清楚,但是其中有一尊大佛的臉上和腳部,鑲嵌了黑色的石頭。這個石頭標記據說就是當朝皇帝文成帝身上黑痣的部位,也就是說有黑色石頭鑲嵌的這個佛像,我們可以判定為文成帝。
(據澎湃新聞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