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儒

摘 要 結合當前我國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適地適樹”是其始終遵循的規劃設計原則之一。相較于傳統園林規劃設計工作而言,在營造風景園林的過程中,需要從園林場地中的生態因子特征、植物的適應性以及實現植物景觀的途徑三方面入手,對傳統園林規劃設計工作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在此過程中還要充分體現人們對園林景觀的功能需求、植物景觀的多樣化需求,提高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本文主要內容基于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分析了“適地適樹”的相關理論,希望能為我國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 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綠化
前言
結合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傳統景觀園林歷來都是要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并且以此作為園林景觀的構成理法,并且以“雖由人開、宛自天開”作為評價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標準。近些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作也有所變化,在現代園林規劃設計工作中,不僅對傳統園林進行了繼承與發展,還研究了風景園林與人文、地域、氣候之間的關系。
1傳統“適地適樹”理論的相關概述
根據我國風景園林學的發展情況來看,在對“適地適樹”理論重構之前,“適地適樹”原則主要指代的是綠化樹種的特性、綠化地的立地條件與生態學特性相適應,促使風景園林充分發揮自身生長潛力,使得不同區域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在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允許下達到最佳綠化水平。具體來說,就是要將綠植放置到適合其生長的地方。在“適地適樹”理論當中,對于綠化地的立地條件以及植物特性等進行了明確,并且對于該地區中的最佳綠化水平也做出了要求,這一現象主要是針對以前業界不能對植物特性準確認識,在綠化建設過程中無視地域特征與差異,盲目引種現象提出來的,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1]。但是隨著近年來社會高速發展,業界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實踐條件還是認知水平都在不斷提升,傳統的“適地適樹”理論已經不再完全適用。首先“適地適樹”理論中的適地中并沒有提及人們在當地條件下對于植物景觀的功能性需求,適樹中僅僅只提及了相關樹種,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草本植物。此外,在“適地適樹”理論體系當中,還沒有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水資源等能源節約的角度考慮。雖然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諸多專家對風景園林行業展開了研究,但是目前在此方面還未形成系統化的理論。
2基于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適地適樹理論新解
在本文中,基于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從業經驗認為“適地適樹”理論指代的是人們在營造風景園林植物景觀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氣候以及景觀營造場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并且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與養護,以便能夠形成穩定的、節約資源的植物景觀。“適地適樹”理論中的地,主要指代的是建造風景園林景觀時的場地情況、氣候條件,以及人們對于建造植物景觀的功能需求。“適地適樹”理論中的樹指代的是建造植物景觀時,經常使用到的草本植物、灌木、喬木。“適地適樹”理論的適指代的是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植物材料既適合營造地區有適合構建場地的基址條件,以便能夠形成安全、健康、穩定的植物景觀功能空間,構建資源節約型的風景園林[2]。總的來看,有關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適地適樹”理論新解如下圖所示。
3“適地適樹”理論的實現途徑
3.1 選樹適地
如果建造風景園林的場地條件符合景觀規劃設計條件,那么那么就要對原有的場地條件保持尊重,并且不要隨意改變保持原狀,在了解了園林景觀建造區域的氣候條件等,還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種類,在此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對于風景園林景觀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完成風景園林景觀建造工作。
3.2 改地適樹
如果在建造風景園林景觀的過程中發現當地土壤條件等不能滿足景觀建設的需求,綠色植物不能夠在該場地條件下健康生長,此時便需要對當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改善,通過土壤管理等手段,只有將植物栽植的場地條件進行改變,使得植物景觀能夠健康成長,才能夠促使園林景觀建造活動順利開展,這也是園林景觀建造過程中常用手段[3]。
3.3 改樹適地
對景觀植物而言,可以通過選種、育種等方法改變植物原有的特性,然后有目的的改善植物自身的某一坑性,例如植物的抗病蟲害性能以及抗旱性能等等,使得景觀植物能夠在短時間適應當地的土壤條件。
4適地適樹理論之量化評價體系
結合當前我國“適地適樹”理論發展情況來看,通過對傳統植物景觀營造理論體系的解讀來看,現代社會的“適地適樹”理論是基于傳統景觀營造理論體系中“適地適樹”原則發展而來,基于此,在量化評價“適地適樹”理論的過程中,可以其他交叉學科的量化評價標準。例如,在林業領域當中存在有森林立地分類法等量化評價體系,這些都可以適當地引入適地適樹評價體系當中。在森林立地分類法中,有關“適地適樹”的評價因素包含有自然環境綜合體、分類立地因子等等[4]。眾所周知,城市環境不同于自然環境,景觀園林也不同于林業學科,因此當前我國應該基于傳統的“適地適樹”理論評價標準,不斷更新完善,促使風景園林景觀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傳統的適地適樹理論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景觀規劃設計的要求,在當前景觀園林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基于規劃設計工作對適地適樹理論進行重新理解,始終遵循要以選樹適地為主,結合選樹實地、改地適樹等開展園林景觀建造活動,確保遠近景觀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功能性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演澤.適地適樹在園林建設中全面推廣的理論與實踐——以廈門城市綠地建設為例[J].福建建筑,2018,(8):64-69,125.
[2] 祁鳳娟,金衛剛,王再興.基于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適地適樹理論新解[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2):5-7.
[3] 陳淑芬.經濟林規模化種植中應注意的幾個關鍵環節[J].安徽林業科技,2014,(2):34-37.
[4] 賈正民.近自然森林經營理論指導下的森林培育淺析[J].山西林業科技,2016,45(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