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勤
[摘要] 傳統的英語學習只重教法而輕學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中學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對中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教育,注重學法指導,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英語創新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創新學習意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習熱情,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英語學習。
[關鍵詞] 創新;教育;英語;教學
傳統的英語學習只重教法而輕學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廣大中學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根據英語教學目的和原則,對中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教育,注重學法指導,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英語創新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創新學習意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習熱情,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英語學習,全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結果,培養創新學習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它是創新學習活動主體必備的素質,是創新學習活動的重要心理機制。因此,進行創新教育,首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個體對自己狀況和行為的自我意識。追求知識必須具有創新的方向性和選擇性,充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以及預測其發展規律,使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活動之前,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達到的結果并使其以觀念的形式儲存在自己頭腦之中,這樣可使學生預先根據創新目標制定英語創新學習計劃并使其指導自己的英語創新學習活動,做到有目的地進行英語學習,養成符合英語創新學習活動的求新、求異、綜合、發散性思維方式,從而使英語學習達到預期的創新目的。
二、培養創新情感,激發創新動機,形成創造性品格
創新學習過程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因此,如果沒有創新的情感和頑強的毅力和驅動力,創新活動就無法進行。因為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的信號和調節機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成為人活動的動機,從而產生某種目標的意向和欲望。因此,沒有創新的偉大情感,缺乏吃苦精神,就不會產生巨大的動力來推動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創造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課堂上,應以滿腔熱情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明確21世紀的人才應必備創新素質,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創新價值和隱藏的創新潛能,樹立創新的理想與信念,積極進行創新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獻身,具有頑強的戰勝一切困難的毅力,這些都是創新能力形成的根本動力。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形成創造能力品格,為其進行創造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突破思維定勢,加強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它是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想象性等特征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因為創新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習者不斷地“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沒有疑問就沒有思維,疑問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突破其思維惰性與定勢的影響,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
發散性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和基礎。它是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可使學生由一點產生廣泛的聯想、想象,進行多向思維,從多種角度認識同一事物,把貯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全部調動起來,讓其靈活地創造性地接受知識、運用知識。發散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加強語言功能的教學大有裨益。如在講“so……that……”和“such……that……”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句型時,我采用發散性思維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產生廣泛聯想,通過簡單的基本句型逐漸引出一系列相近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達到靈活掌握語言知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長風,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J],英語輔導,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