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琦
摘 要:當今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單單只是作為音樂旋律而存在,也有更多的理論以及與人體相關聯的只是在推動著音樂的發展,而“身體間性”在音樂方面更是與我們人類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構成統一體,對我們的音樂創作或者音樂藝術的實踐有著重大影響。
關鍵詞:音樂符號;身體間性;影響
關于對身體間性的理解,要從交互現象學中的“身體”概念說起。交互現象學中的“身體”,一方面,與“軀體”相對應,另一方面又與心靈相對應。它構成軀體與心靈的結合點,“身體”是包含了作為物理組成部分的“肉身”并且作為人的精神意識的“心靈”這兩個部分的統一體。“身體”是在他與他人的交往中顯現的,在其最具體的方式中始終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交互現象學觸及了人類精神現象的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即人類經驗及其文化現象雖紛繁復雜,但其自然基礎是同一的。也就是“心理-物理”身體。而音樂符號中的身體間性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可以在音樂中、欣賞中、創作中、演奏中等許多音樂實踐體現出來,身體間性這對于音樂藝術實踐者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與作用。
一、在音樂中的身體間性
在音樂活動中,身體的同一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身體間性是人類進行音樂符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威尼斯船歌》是門德爾松無詞歌的其中一首,當我自己在演奏它并且投入到八六拍子的旋律當中的時候,旋律非常的安靜優美,仿佛意境就在眼前,是威尼斯的河流,靜悄悄的,夜晚四周沒有什么光照,河流兩岸的房子里的小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像極了天上的星星,而河面上的一艘小木船,船上是一名船夫站在船頭劃船,船頭還帶著一盞橘黃色的小油燈正隨著河面波浪而前進搖擺,安寧中還滲透著些許憂愁。這就是我自己在彈奏這首曲子感受出來的,自己真正的進入到旋律所表達的意境里面,假如這首作品是沒有標題的音樂,那大概也很容易可以從旋律里面去知道作者想表達的那種安靜和憂愁,還有船歌很明顯的特點,這就是通過我們的身體活動以及我們身體里的心理情感活動帶來的結果。人的身體是生命情感活動的承載體,它對于傳遞交流情感活動起著重要作用。人的內在生命情感活動非常豐富,它產生于人體,作用于人體,外顯于人體,它除了通過我們平常的說話得以顯現,也通過我們的身體活動的變化,我們的體態來體現。假如沒有了身體,那么人的感情世界就沒有得以寄托之地,而我們平常可以聽到的動聽的歌聲動聽的琴聲也就無從產生。
二、欣賞與教學中的身體間性
當我在聽音樂會的時候,我一樣是作為一個藝術實踐者的身份去感受音樂,比如說器樂吧,二胡的《賽馬》,技術水平高的演奏者會營造蒙古大草原上駿馬奔馳,氣勢磅礴的情景,讓我置身于那種場景里面而不只是單單在音樂廳里聽著旋律,甚至可以看到如果是自己在臺上演奏時的樣子和演奏時所要表達和傳遞的情感。還有古箏的《戰臺風》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曲子,通過曲譜里面的記號符號之外,再加上人體本身的技術、身體活動以及心里的情感活動去詮釋,給人帶來真實的享受。這就是我們在欣賞中的身體間性現象,在我們的身體間性的關聯中,我們,作為聽眾,的身心與臺上演奏者的身心得到共振共鳴。當臺上的聲音傳達到我們聽眾耳朵里時,在這個聲音中,我們看到演奏者的身體活動的同時也可以看到自己身體的影子,在演奏者深情投入演奏時向我們展示傳達的具有生命情感的聲音中看到自己生命情感的影子,在演奏者傳達的聲音中聽到了未向聽眾展示出來的隱藏的內心心靈世界也看到自己內心的情感心靈世界。
與自己更近距離感受到的就是我們藝術學習者,在日常接受技能知識的時候,老師的教學示范。比如說聲樂學習,這是我覺得更貼近我們人體構造的,唱歌的腔體、管道、氣息的運用,每當上課老師在示范的時候,身體間性這個東西真的非常神奇,我甚至眼前馬上就可以浮現氣息的流動,管道聲音位置,這讓我更容易更明了地去掌握和消化每節技能課的內容和技巧。還有情感表達方面,教學中的示范會給我更直接明了的啟發,能讓我更深刻地去理解,或者說更容易去表現而顯得自然和放松。我覺得盡管書本里編寫得再系統,也沒有一位教師的示范來的真實,因為人體的構造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因為人類的身體結構相同,所以人的感官、感知和感情以及心靈之間才能相互傳遞相互理解相互交流,音樂中的記號符號與音樂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成為我們傳遞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創作中的身體間性
創作中的身體間性現象,作曲家通常會在譜面使用一些音樂記號來規定演奏者的身體動作。比如說鋼琴作品的指法、連線、跳音記號、踏板等來規定,器樂作品的指法、揉弦、號法、吐奏、指顫等來規定,還有聲樂作品的各種表情術語、顫音以及不同種類的作品的速度、力度術語、表情記號來規定不同演奏者的身體活動和身體肌肉的張力和狀態。作曲家把自己內心的音響,通過自己的身體感受與體驗去想象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身體動作和狀態,或者自己內心想表達的想法、情緒平常表達不出來的,通過創作出、改編來轉化為新的音樂符號,讓演奏者能在人體正常的限度去詮釋音樂。反過來,當演奏者在演奏作曲家寫的作品時,通過對譜面的解讀與理解作曲家通過自身感受的身體活動而暗藏在音樂旋律所要表達的音樂音響、音樂音色和音樂情感。演奏者會按照音樂譜面的規定,通過身體心理共同作用使譜面音樂發聲,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去接近作曲家在音樂旋律上所要表達的音樂音響、音樂音色和音樂情感。
正是因為這種身體間性,人類才能成為一個相連相通的“共同體”,我們的音樂文化才能更好地被傳達被理解,給人類帶來享受與幸福感,音樂文化才能成為人與人交往的一大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蕓.圖像里的音樂符號——論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中音樂符號的視覺性表征[J].美術觀察,2017,(10):142-151.
[2] 崔淑蘭.探析符號論美學對當代藝術實踐的影響與意義[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0,(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