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不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還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在河道治理改造過程中,要做好水環境保護工作,更好地適應城市化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河道治理改造;水環境;保護措施
近年來,我國水利事業發展相對較好,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同時,隨著水利工程的不斷發展,河道整治工作也有所改進。在以往的河道整治過程中,人們缺乏環境保護,不重視河流生態系統,在河道整治過程中肆意破壞環境,造成生態環境失衡,這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治理方案。
1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1為生產生活提供重要支撐
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資源。而水環境是居民生活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能夠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撐。目前,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人們對于水環境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水環境保護能夠促使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給人們的日常生產與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證。
1.2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維持河流生態平衡
河道是水環境的主要載體,河流也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對河道進行治理改造不但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水源,而且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河流生態,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對氣候進行有效調節,給人們營造更加適宜居住的生活環境。在河道治理改造過程中,有效保護水資源,對于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城市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河道改造治理中水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污水系統規劃與建設未能同步進行
近年來,隨著雨水污染改道工程的建設,排入河道的污水日益減少,但污水亂排現象沒有完全杜絕。很多城市排水管道采用雨污混合方式,雖然能較快地排出雨水,卻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壓力。
2.2生態護岸技術難推廣,河岸改造過于硬化
目前,生態護岸技術日益成熟,但是受傳統河道設計理念的影響,設計人員過多考慮河道防汛防洪、排澇功能的實現,河道兩岸采用漿砌塊石和混凝土進行硬化,避免洪水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這種做法雖然達到了河道兩岸穩定和洪水歸槽的目的,卻割裂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系統,降低了水資源的凈化能力,導致整個生態循環系統被損壞。
2.3河道斷面改造過于單一,影響生物多樣性
在自然的河流斷面上,河流底部較為復雜,淺灘與深潭相間,生存的生物也不相同,它是生物群落的棲息生長之地。但是,改造后的河床常用輸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單一規則的斷面形式,破壞了原有河道多樣性的特征,河流中的生物很難接受生態環境的變化,導致水環境中生物不斷減少,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
3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環境保護措施
3.1河道治理需與生態保護一同進行
在河道整治過程中,有關施工人員必須認識到,要加強整治的整體水平,必須綜合考慮生態環境,使河道整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在河道整治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需要了解當地河道情況,經過考慮和分析,落實最終的河道整治方案。如果當地生態環境狀況良好,治理工作必須確保不會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此外,在整治階段,除需對河道進行清理外,最重要的是對河道的完整性和抗洪性進行評價。如有損壞、丟失,應制定相應的河道修復方案,并成立相應的工作組,對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進行評估。
3.2提高河道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水平
為加強河道綜合整治水平,全面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要提高河道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確保施工過程中不破壞當地水文環境。首先,要制定河道整治建設管理內容。管理內容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提出要求。如機械設備用水,使用后的廢水必須外排,不得直接排入河流。其次,在管理內容上增加處罰條款。在施工階段,如有施工人員向河道排放污水或不當使用施工工藝,需按管理標準進行處罰,防止此類問題再次發生。最后,要提高環保意識,最根本的是要進行思想教育。相關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對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和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確保其能夠進行文明施工和處理。
3.3強化整治基礎建設合理安排工程方案
河道治理工作需要進行基礎性的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整治工作得到良好開展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強化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相關施工人員在開展治理工程前,需要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和分析,對已經存在的基礎設施要進行全面的維護檢查,確保其能夠穩定運行。當運行情況出現故障時,要及時制定維修方案并著手進行維修操作。由于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河道治理開展進度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因此在進行河道治理工作的階段,需要安排好工作細則,做好相關規劃內容,確保治理工作能夠具有針對性,強化河道設施建設的水平。工程項目相關管理工作人員應加強與當地河道管理部門的聯系,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巡查河道的運行狀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記錄,尤其要對損毀河道區域以及老舊設備等情況進行記錄。在完成巡查工作后,要根據實際考察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整治規劃方案。此外,基于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工作人員在安排工作細則規劃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河流分段的地域情況、水源情況、水域環境等進行全面的了解,確保整治方案能夠落到實處,并能切實加強河道整治的整體效果。
3.4應用生物處理技術和河道分散點源就地凈化處理方式
當前,人們可以采用自然的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和污染分散點源就地凈化處理的治理方式。套利用微生物、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對河道水體污染物進行轉化、降解,縮短建設周期,降低運行維護成本,避免臭氣、污泥等二次污染,凈化的同時修復水體自然生態,建立健康的水循環生態圈。同時,因地制宜建造生態型河道污染處理系統,對面源污染嚴重的區域就地凈化處理,經深度凈化處理的出水返回受納水體,保證水污染治理成效。目前,這種生態循環治理技術已成功應用于河道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3.5穩定塘處理技術
在傳統意義上,人們把穩定塘處理技術稱為氧化塘技術或者是生物塘技術,具體指的是通過環境自凈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建物。穩定塘處理技術的凈化過程與自然水域的凈化過程很像,一般都是將土地改造成合適的池塘,并且周圍修筑圍堤和放滲透層,通過池塘里面的微生物來凈化污水,通過菌藻的化學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3.6加強對控源截污技術與底泥底泥處理技術的應用
源頭控制和污染攔截包括截流結構、應急處理凈化池的建立、生態大壩凈化裝置的改進。工程污染截留措施不能完全解決城市黑臭河流的問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污水截流系統。作為綜合整治水環境的一項優先措施,污水管網應建在河流兩岸,對污水進行截留,同時污水應輸送到主管道,然后運輸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采用人工濕地、凈化塘等進行深度處理,并回補河流,給水環境減負。
3.7河道治理要考慮當地生態環境特征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水文環境特點。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河道治理工程作業,則必須對不同的生態環境特征進行了解,從而有效加強治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同地區的地域特點各不相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水文生態環境。河道整治工程開展階段,相關工程負責人應當對需要治理的河道進行全面的了解,尤其要對河道形成的特點和自然形態進行分析。只有通過這樣的分析工作,才能了解河道規劃的原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整治工作。河道整治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要破壞河道原先的特點和形態。而是要在原先的形態上進行更好的設計和規劃。不同地區河道的修建特點都具有其特殊性,在一些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河道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排水性,若進行重新修建而非整治改良,勢必會給河道的抗洪能力造成影響。這些應當引起相關工程負責人的注意。
綜上所述,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開展河道整治工作,要求相關工程負責人能夠合理制定河道治理方案,并通過實地考察等方式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工程施工階段,選用環保性高的材料和經濟性好的材料也尤其重要。河道治理關乎民生,因此必須將工作進行到位,確保治理工程得到良好開展,并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小平.河道整治工程的質量控制及施工方法[J].綠色環保建材,2018(11):136+138.
[2]陳云飛,孫東坡,何勝男.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人民黃河,2015,37(8):35-38.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