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清
摘要:地鐵工程項目是現代交通項目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種項目類型,施工中的防水工作更是地鐵工程項目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了切實落實防水效果,取得良好的防水施工成效,需要施工人員從原材料的角度入手,通過應用先進的防水原材料,力求取得更好的防水施工效果,本文基于先進的地鐵防水施工原材料,探討相應的施工技術應用。
關鍵詞:地鐵施工;地下車站;防水施工
防水施工對于地下車站來說是一部分非常關鍵的施工技術。防水的效果不僅與技術實施的水平與效果有關,更與施工中所應用的防水材料有關。從性質上來講,不同類型的原材料在具體應用中所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和規范也是有所差異的,這也是防水施工中技術性的重要體現。
一、地下車站防水施工的重要意義分析
地下車站的防水工程,是維持整個地下車站正常運行的一個基礎條件,并且也與地下車站的運行安全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下文首先對防水施工技術實施的意義進行簡要分析。
(一)維持車站的正常運行
這方面主要是從比較基礎的層面上進行探討的,在地下車站的運行中,由于運行環境和運行模式的因素,使得在這個區域內運行的車站在整體的運行穩定性上有更高的要求[1]。而從地下環境的實際情況出發,最容易對車站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的因素就是地下水因素。防水工程,是整個地下車站建設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典型工程建設環節,對于維持車站的正常運行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二)維持車站的安全穩定
對于交通運輸來講,安全問題是交通運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關鍵且具有核心性的問題和因素,交通運輸的安全穩定是其運行過程中核心性的一個因素。而從反面分析,水滲漏的問題是導致車站出現交通運輸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水滲漏,則地鐵運行中的電力系統、車輛調度系統等多個系統的正常運行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車站的安全穩定維持,實際上是需要防水工程的建設作為基礎和支持的。
二、地下車站水滲漏原因分析
防水工程的施工建設,不僅要在初期按照相關的標準化要求和操作流程有效實施,更應當結合可能出現的水滲漏問題做好原因分析,從而在具體的施工建設中結合具體的滲漏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優化防水工程的水平層次。
(一)超挖因素引起的水滲漏
作為地下車站工程類型,這類工程的最基礎施工環節就是地下挖掘環節。從實際出發,與水滲漏相關的具體問題表現在,由于施工人員對于挖掘技術的掌握不夠到位,且對挖掘施工的面積和范圍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導致挖掘施工的開展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出現了超挖現象,即挖掘的深度超過了預定的深度范圍,這時就有可能在挖掘中造成車站挖掘界面的穩定度受到影響,當列車投入運行后,這種不穩定因素在列車運行的狀態下會更加典型的體現出安全隱患,例如發生區域性的沉降和變形問題,這不僅會造成水滲漏的問題,更會進一步對列車運行的安全造成威脅[2]。
(二)防水層的建設施工效果不佳
在地鐵工程的地下車站建設中,防水層的建設包含在地下車站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從防水層施工的本身角度分析,施工中如果出現變形縫和施工縫方面的施工質量問題,則會直接影響防水層的防水效果。水會從變形縫或施工縫區域滲漏。例如,對于變形縫滲漏,容易發生滲漏的位置通常集中在車站間和出入口等處在銜接位置的區域,這主要是由于地質溫度的影響,造成了橡膠止水帶出現了被水侵蝕的現象,隨后滲水的現象就開始出現。另外,對于施工縫而言,其滲漏現象的產生與混凝土的質量和可能發生的有效粘接現象有直接關系,當水通過施工縫時,滲漏現象是非常容易發生的。最后,防水層的施工效果還與相應的原材料應用不合理或者原材料本身的質量水平不高有直接的關系。
三、防水施工技術的具體分析
基于防水施工的重要意義,在相應的技術應用方面,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同的防水施工技術,在防水效果上都有所不同,且在具體應用中所需要具備的技術支持也不同,需要技術人員選擇符合實際的技術進行應用。
(一)針對圍護結構的防水技術分析
維護結構是地下車站結構中處在外部但作用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結構。這部分結構的防水工作,主要依托具有防水功能的混凝土來開展。在防水混凝土的選擇上,一般需要關注抗滲級別和主筋保護層兩個指標。其中,抗滲級別要達到S8的等級,而主筋保護層的厚度則應當至少維持在50mm的規格范圍內。在維護結構中,地墻的接縫處是比較容易發生水滲漏的區域,因此,施工中應當提前布設引水管,并且同步運用壓漿技術進行處理,達到防水效果。另外,從具體的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應用上來分析,需要應用速凝水泥作為基礎原材料。
(二)針對結構混凝土的自防水技術分析
在地鐵工程的地下車站建設中,主體結構以及與之相關的附屬性結構,都需要運用收縮性型的防水措施達到防水目的,這種防水模式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裂縫防御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防滲漏的效果。為了取得更好的收縮施工效果,最為關鍵的地方在于,運用性能和效果都更強的外加劑對所產生的收縮效果進行抵消。并且針對粗料與細料的拌和方法和拌和效果進行嚴格的控制。具體的防水操作方法是,對變形縫的兩側位置的變形縫進行等厚度的處理,在距離變形縫300mm的區域做好變斷面處理。這種提前處理的方式,提高了止水效果的柔性,并且也為背貼式止水設置留出了相應的空間,能夠實現從多個層面入手提升止水效果的目的。
(三)針對施工縫的防水技術分析
對于施工縫來說,不同類型的施工縫在防水施工的過程中所應用的方法都是有所差異的,對于地鐵工程中的地下車站建設而言,環形施工縫是比較常見的施工縫結構。在防水施工技術的運用中,一方面要注意防水增強層設置中的原材料運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合理設置防水層面的結構,保持拱墻接縫處以及結合面區域的合理寬度。另外,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前期的鑿毛處理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應當注意清除浮粒的基礎上利用清水做好沖洗工作。保持表面濕潤,并且在原材料的灰砂比方面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對新舊施工縫的連接處,應當注意新石子表露的維度,及時涂抹結晶型防水涂料。
四、結束語
總的來講,地下車站的防水工程建設,由于地鐵規模的因素也在不斷的擴大。施工人員只有保障好施工建設中的相關技術實施的規范性,并且針對可能出現水滲漏的區域進行重點的關注和防水設計,才能確保地下車站建設中的防水工程建設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彬.動態防水模式在富水地層地鐵車站防水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8(6).
[2]殷世剛.淺談暗挖地鐵車站隧道防水施工技術[J].低碳世界,2017(6):211-212.
(作者單位: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