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博
摘要:當前, 我國已進入新時期發展階段, 然而, 國土空間規劃類型復雜, 各種內容多次重疊, 銜接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 所以, 對于這些缺陷性問題, 必須及時解決。基于此,我國相關政府應當集思廣益,為國土空間規劃提出明確的思路,進而促進土地科學發展。本文就針對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與技術創新展開一定的探討,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技術;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綠色發展新理念,明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總體部署和戰略布局,擬定了2035年和2050年國家發展方向、發展方式和發展要務。國土空間規劃應遵照黨中央部署,重構職能體系,重建任務框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
1現行空間規劃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總體比較復雜,缺乏效率
因為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包括國家、省、市縣三個層面,各類空間規劃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各個部門一般只關注自身管轄范圍內的主導規劃類型的體系建設,對于其他層次和類別的空間規劃關注較少。還有就是每一個規劃體系之中,是由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規劃類型組成的,這就使得隨著時間的流逝,空間規劃體系逐漸復雜和龐大。
1.2整體發展不均衡,層次不清晰
除了對于土地的利用規劃是整體性規劃,由國家統籌管理以外,其他規劃都有著上下級之分,而且上級規劃對下級規劃的控制力度比較弱,指導性也不強,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比如說在進行城鄉規劃時,城鎮規劃體系對于下級,即城市(鎮)的規劃的約束性就不高,而且城市(鎮)的規劃對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約束程度也不高,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于下一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約束性和指導性都較弱。這就使得很多基層地區,就是這些下級規劃地區,不能完全按照上級規劃策略進行,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規劃。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省級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很高,具體的污染防治、節能減排等工作要求十分詳細,但到了地方上,很少有企業或地方政府按照這個規劃開展工作,更多的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這就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1.3不同規劃之間協同性差,部門色彩較濃
在法律意義上講,所有規劃種類都歸屬政府進行編制,但在具體實施時,因為很多規劃的專業性很強,因此需要有專門的部門組織進行編制和安排。這樣一來,就導致在進行不同規劃時,存在很大的部門色彩,摻雜著涉及到的相關部門的利益。而各個部門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無法開展有效的合作,使得各類規劃之間的協同性較差。
1.4土地空間規劃實施體系有待完善
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法律在層級間的土地空間規劃上仍處于落后的狀態,規劃實施與法律管理體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規劃類型都是圍繞編制、實施和監督三種機制來執行的,這明顯缺乏科學的決策和制約體系,人民的參與量尤為不足。若是這樣發展下去,大眾對土地空間規劃了解不徹底,只會帶來嚴重的后果。隨著城鎮規劃類型的逐漸增多,政府的審批范圍必須隨之擴大,而這也違背了政府在土地空間管理改革上的大方向,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大前提,因此,政府應當完善土地空間規劃體系制度,進而促進規劃的有效發展。
2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措施
2.1建立信息化空間數據平臺
當前,我國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行的國家、省、市、縣、鄉五級規劃體系,對于建設用地、農用地、其他土地均進行了土地用途區、空間管制區的劃分,借助GIS平臺建立的空間數據庫擁有多尺度、可疊加、精確的特點。因此,進行“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可以選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最新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為基礎,以地理國情數據為輔助,統一“多規”包含的空間數據坐標及其精度,形成統一的空間數據體系與規劃管理信息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行業數據共享機制,集成不同行政層級、行業空間規劃數據庫、模型庫、專家知識庫等,建立大數據云平臺,為空間規劃的分析、協調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2.2促進國土規劃適當傾斜向生態環境保護
在以往的國土規劃過程中,由于我國人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缺乏重視性,對國土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較大影響。作為國土規劃的重要部分,生態環境保護對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想要實現國土規劃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就必須要針對各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既要考慮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也要認識到人類宜居和生態保護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國土規劃的整體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2.3 促進資源利用方式轉變
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的資源利用方式長期處于粗放狀態,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費嚴重。因此,需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全面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創新突破;要牢固樹立資源優化意識、效益意識和節約優先的戰略意識,切實把節約資源、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擺到突出位置;加強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的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強度。
2.4. 加強機制的創新與完善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實解決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費問題,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要全面推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評價工作。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統一組織、分級負責、整體覆蓋、逐步推進,各級國土資源相關業務部門分工協作、多方參與、各司其職的原則開展。
3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國土資源開發面臨著諸多困境,包括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管理體制等都是影響國土資源開發的因素,但總的來講,是空間規劃體系存在不足。這就意味著在新時期,國家需要重視國土空間規劃的創新,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優化,實施更貼合實際和保證未來發展的空間規劃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曉玲,趙雲泰,賈克敏.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的歷程與思考[J].中國土地,2017,(01).
[2]蔡文.論土地資源與土地生態保護可持續利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9.
[3]任學勤.新時期國土規劃的重要性及發展探微[J].低碳世界,2017(36).
(作者單位:河北大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