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峰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空氣污染十分嚴重,經常會出現霧霾天氣,一些地方竟然很少見到藍天白云,這不僅僅影響環境質量,甚至還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針對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也逐漸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大氣污染的原因十分復雜,環境治理部門的措施還不完善,大氣污染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大氣環境治理已經成為現今中國乃至全世界亟待正確面對和解決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大氣污染;特征;技術
1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和特征
第一,農村生活污染源。指農村居民及服務行業的取暖、燒飯、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而向大氣排放的煙塵,煙氣。由于農村居民使用的秸稈及燃煤大部分為散燒,排放的污染物都未進行凈化處理,含有大量的懸浮顆粒物(TSP),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由于此項污染源為面源具有排放量大、排放高度低、分布廣不易擴散等特點,其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視的。第二,工業污染源。包括鋼鐵廠、火力發電廠、水泥廠和化肥廠等耗能較多的工礦企業燃料燃燒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各生產過程中的排氣,如煉焦廠排放酚類苯、烴類等有毒物質;各類化工廠、向大氣排放具有剌激性、腐蝕性或惡臭的有機和無機氣體。第三,農業污染源。主要來自秸稈焚燒和化肥及農藥的使用。第四,交通運輸污染源。主要是船舶、飛機、汽車、農業用車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汽車尾氣排放已構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大氣污染的防治技術
2.1加大力度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由于現階段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就是污染氣體的排放,所以在防治大氣污染時,應該提倡使用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和環保材料,不斷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低污染的能源,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在進入大氣以后,會隨著大氣循環來擴散污染物,所以在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將污染物進入大氣之間的環節作為防治的重點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比較簡便的消煙除塵技術、冷凝技術以及污染物回收處理等手段來濾化廢棄,盡量降低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進而減少大氣污染。
2.2交通運輸工具廢氣的治理
減少汽車廢氣排放。主要是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燃油的燃燒質量,加強交通管理。解決汽車尾氣問題一般常采用安裝汽車催化轉化器,使燃料充分燃燒,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另外,也可以開發新型燃料,如甲醇、乙醇等含氧有機物、植物油和氣體燃料,降低汽車尾氣污染排放量。采用有效控制私人轎車的發展、擴大地鐵的運輸范圍和能力、使用綠色公共汽車(采用液化石油氣和壓縮燃氣)等環保車輛,也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2.3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調整產業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合理確定重點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全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違規建設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加強產業政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引導與約束作用,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加強對各類產業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減少農村生活面源的污染,大力推動易地搬遷城市化。
2.4控制燃煤污染
(1)采用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2)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3)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
2.5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制定完善應急預案??諝赓|量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城市應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并向社會公布;要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警預報及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按不同污染等級確定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和揚塵管控、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應對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
3結語
大氣的污染對我國當前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環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使生活質量明顯降低。所以,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的力度,上行下效,共同抵御大氣環境的污染行為。加強大氣環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空氣污染因子的產生機理和源頭,針對性的釆取應對技術措施,同時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出行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起“”守護藍天從我做起”的行為準則,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加入到打好藍天保衛戰中,為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宇.對大氣環境質量管理與污染綜合防治的幾點思考[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9,(2).
[2]焦熙宇.關于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探討[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12).
[3]張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策措施的探討[J].數碼設計(下),2019,(9).
(作者單位:河北省沽源縣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