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倩怡 時臨云
摘 要:深圳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各領域的發展都迎來諸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高端技術人才匱乏、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文差異大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背景出發,分析深圳如今的發展狀況,淺析深圳在大灣區中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關鍵詞:深圳發展;挑戰;應對問題
區域合作競爭的背景下,城市逐步轉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謀求跨城市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區域競爭力。新的國際經濟發展背景下,區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推動全面開放發展的新嘗試,也是“一國兩制”的新進程。深圳四十年間從一個邊陲之地的小漁村發展到今日的國際大都市,其經濟增長速度讓人驚嘆1。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遇到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深圳雖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但其自身的發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加之,國際市場環境惡化、經濟壁壘、中美貿易戰等問題存在,使深圳的發展進程受到阻礙。
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所要面對的挑戰。首先,深圳高端技術人才和研究團隊匱乏。深圳雖然是科創中心,卻不是科學中心。深圳沒有雙一流大學,與廣州、上海、香港以及北京相比較,深圳的高等教育資源缺乏。源頭創新頂尖人才相比較國內外仍然是非常匱乏,人才競爭激烈。不僅高等教育資源跟不上,而且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重大基礎設施等數量偏少。深圳科技發展的部分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科技創新能力仍需提高。深圳的科技研發成果一直位于全國領先地位,但與國際科技創新量相比較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2。所以,深圳想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因此,深圳在引進人才的方面不僅僅是給予獎勵補貼、住房補貼和保障、子女入戶、上學等優惠政策,而且薪酬也比較高。但是在人才戰略趨同的狀況下,深圳要與廣州、香港以及國外的一線城市搶占人才資源,深圳的人才優惠政策還要繼續加大支助力度。
其次,深圳人文差異大導致區域認同感低。珠三角與香港、澳門的社會制度、法律條例、經濟制度以及歷史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人們的邏輯思維和價值判斷存在差異,以致區域間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等方面的交流困難。各個城市發展存在差異和缺乏整體協同性。雖然深圳在經濟總量、產業發展方面與廣州、香港的發展水平不相上下。但是深圳在教育、醫療等方面與廣州、香港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深圳想要在教育質量和醫療水平上趕超廣州和香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肇慶、江門、中山等還是國內二三線城市,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區域內協同發展能力不足。區域內公共設施、醫療水平、生態環境以及交通建設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另外,深圳發展的兩面性?;浉郯拇鬄硡^的發展有集聚和輻射的作用,周邊城市和區域的發展既會促進灣區的發展,也會導致深圳的發展遭到沖擊。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容錯機制尚未成熟,深圳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缺乏保障措施,導致科研創新行業存在較大的風險性3。人口密集和土地資源匱乏。深圳的人口密度極大,人均土地面積占有率低。深圳土地面積少,土地資源匱乏。深圳是一個高度建成區,可用土地不足,需要使用城市更新開掘土地資源。近年來,深圳傳統行業逐漸向外遷移,一些大企業受土地、政府服務等政策因素,逐步把一些優勢部門往外遷移。同時,一些民營企業受到其它地區的投資政策以及招商引資等條件的吸引,向外擴張或者主動外遷,帶走一些高端技術人才和資金。長期以往,對深圳的經濟發展造成打擊4。
與此同時,各方利益協調存在問題。在“一國兩制”下,深圳與港澳兩個城市之間如何進行利益的協調。深圳與各個城市的經濟往來上存在著交通障礙,基礎設施沒有完善。還有與各個城市之間的生產要素如何進行跨市流動,目前沒有相關的市場機制出臺。深圳與大灣區的各個城市之間的合作往來存在著困難。
除此而外,社會制度不同導致經濟交流方面艱難。大灣區通行的貨幣有三種,比國際三大灣區的貨幣種類多,所用的匯率制度和資本流動管理制度也不相同,三大灣區的匯率制度和資本流動管理制度統一,還處于同一關稅區?;浉郯拇鬄硡^的建設相對于國際三大灣區的建設而言確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以上一些挑戰外,還有政府的辦事效率低、人性化服務水平低,市民辦事流程復雜繁多。生態環境治理不足,城市環境建設、垃圾處理等存在著不少問題。違法建筑、違法用地等問題,政府在這些方面也同樣要給予高度的重視,關注民生所在,不負人民所托。
面對挑戰深圳要如何應對?首先,認真貫徹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緊跟國家政策。深圳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當中。大灣區的建設不斷深入發展,不僅企業、公司的運營要跟上國家的步伐,政府也要有所作為。政府面對人才匱乏的問題,要增加優質的公共服務供給,針對人才競爭給出更加優惠的政策,以及落實政策。要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和研究團隊,壯大科研人員的隊伍。深圳要加強與香港、澳門以及其它城市在經濟、文化上的往來。深入合作,促進區域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也需要建立一個協同發展的機制來加強合作交流,增強區域之間的認同感。
其次,政府要完善公共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深圳要推動高新科技成果轉變成經濟成果,為科技創新進步提供能源撐持。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打造“科技+金融”的生態圈,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深圳還要面臨廣州和香港兩個城市的沖擊。因此,要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戰略形成合作競爭關系,與香港、廣州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取長補短。運用機遇揚長避短,抓住合作機會彌補自身的缺陷,以科技創新為第一要素,明確自身的定位,促進經濟發展。
另外,深圳是對外貿易和區域金融中心,也是國家科技創新城市,要重視其發揮在對外貿易、信息科技和金融等方面的集聚和輻射作用;深圳要更加積極主動的發揮改革的作用,繼續堅持改革先試、深化改革的精神和勇氣,勇于承擔排頭兵的作用。深圳也要發揮構建宜居灣區的作用,為人民提供學習、創業、就業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便利服務,提高人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地,更是全球高端要素的競爭之地。深圳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因此深圳發展要揚長避短,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精確定位自身的發展目標,抓住機遇,解決困難,深圳才能實現更高一層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更加平衡、充分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偉中.深圳在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J].求是,2020.2.1
[2]陳如桂.202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J].學優高考網
[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J].中國政府網
[4]深圳產業地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搜狐
注:
1王偉中.《深圳在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2/01/c_1125497488.htm
2陳如桂.《202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http://www.gkstk.com/wenku/2218702.html
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4《深圳產業地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https://www.sohu.com/a/327948130_79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