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英
摘 要:由于我國很多地區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在社會經濟越來越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環境衛生治理發展上的一些問題,依據對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環境衛生治理發展情況與城市建設上的現實情況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城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重視環境衛生治理規劃,城市發展跟環境衛生治理布局不協調的問題,因而很有必要從理論角度探討研究城市發展過程中環境衛生治理作用的有關問題,因而本文結合環境衛生治理發展的科學理論,以下就從城市建設與環境衛生治理發展的相互關系出發,探討環境衛生治理對城市發展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城市經濟;發展;衛生治理
一、環境衛生治理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一)環境衛生治理與城市發展內在聯系
環境衛生治理是任何城市發展都必須要依靠的資源動力基礎,可以說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城市發展的動力強弱與發展方向,而反過來說,城市發展的規劃設計也會對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形成影響,城市在建設發展上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內外部資源環境優勢、人口、就業、財稅、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特征,均會對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造成影響。因而一方面環境衛生治理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與經濟基礎,同時城市發展的規劃設計也會影響到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方向、速度與資源配置結構,所以城市發展與環境衛生治理之間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一個城市要想獲得健康良性的發展,就需要考慮到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與產業結構的合理規劃問題,因而只有充分結合城市資源狀況與環境衛生治理布局,進行產業政策的合理制定,才能使得城市發展獲得長期持續的動力注入,讓城市發展跟環境衛生治理繁榮形成相互促進的合力,從而讓城市發展步入到健康良性軌道。
(二)環境衛生治理與城市發展互相影響
對于任何城市來說,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社會生活與資源流動問題。城市交通、水電供應、照明和衛生,都會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同時對城市生活生產中有關的經濟要素配置情況與效率指標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高低,對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作用,而城市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這離不開環境衛生治理創造的利稅作為動力,因而城市在發展上要合理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衛生治理發展的關系問題,一方面要保障稅收經濟政策保持在適當水平,可以對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形成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要保障城市有足夠的資金與資源注入來維持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要讓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跟上城市發展需要,這樣才能使得城市創造出有利于居住與生產生活的良好環境,從而為環境衛生治理發展提供為優良的條件。
二、城市發展過程中環境衛生治理的作用
(一)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從環境衛生治理的科學配置出發,合理規劃城市發展規劃,能夠有效配置城市的資源優勢,讓城市的經濟發展跟產業結構相協調,從而使得城市的產業機構更加合理,土地、人口、文化、交通等資源要素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這可以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構建形成科學的空間結構,使得企業生產與環境衛生治理發展上所需的各項勞動力資源、資本資源、土地資源、社會文化資源等得到需求的有效滿足,從而為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注入活力,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而在環境衛生治理繁榮發展的同時,城市也能夠提升財稅收入,擴大就業,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從而使得城市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注入更多資源投入,使得城市環境得到改善,服務功能得到加強,從而使得城市發展步入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這要求城市在政策制定與環境衛生治理管理上要根據自身現實情況制定有利于環境衛生治理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有利于城市經濟健康發展的某些戰略性產業給予積極扶持,對于一些夕陽產業,能耗高或者資源投入大的產業給予一定的政策限制,通過合理規劃環境衛生治理發展政策,使得產業結構獲得優化配置,從而為城市環境衛生治理的健康發展作出系統性控制與管理。
(二)完善城市生態環境
由于我國工業化發展的起步較晚,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實行全面的工業化建設從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而在早期的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因不注重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問題,導致為推進工業化進程而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積極進行轉型調整,把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化發展模式進行轉型,提倡綠色經濟,努力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與維護,這才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步入到良性軌道。不過因我國產業基礎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全面的轉型,因而對于很多城市來說,其大量的工廠企業依然屬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制造業企業,現階段很多城市還不具備完全關停此類企業來謀求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因而城市需要在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上一方面為傳統的工業企業留出發展空間,同時也要注意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維護的問題,要有意識地進行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工藝優化與污染治理,并努力促進與推動科技企業、文化產業、綠色產業的發展,讓城市發展不至于因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而失去經濟動力,讓城市經濟維持在可以推動城市繼續發展的基本線以上,這樣才可以在保障城市環境生態具有健康水平的同時,不至于因嚴格的限制政策對環境衛生治理造成不可挽回的打擊,從而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產業轉型,為未來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基礎。
(三)改進城市經濟結構體系
為了更好的實現城市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要在原有的產業結構上進行必要的調整,由其對于一些以工業化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城市來說,應逐步縮減限制工業企業的數量與生產規模,而大力發展綠色環保,低能耗的高科技企業、文化企業、傳媒企業、服務業企業與新能源、新技術企業。通過頒布實施一系列措施,提升工業制造企業的稅收,并設立專門基金用于城市生態環保的治理工作,并對綠色無污染的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提升綠色企業在城市環境衛生治理中的結構占比,讓其不斷地擴大在環境衛生治理里面的利稅貢獻,通過積極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維持城市環境衛生治理發展保持平穩水平的同時,逐步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多的重工業與制造業企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占比,通過優化城市經濟結構,構建科學的,具有經濟發展長期可持續性的良好產業結構,從而為城市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結語
環境衛生治理跟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涉及多個層面的內容,任何一項產業政策的制定都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作用,因而在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上,要秉持科學性、全局性、系統性、戰略性思想,通過細致研究城市發展與環境衛生治理之間的相互關系,合理制定產業政策,在保障環境衛生治理穩定發展,社會就業水平不受影響的同時,制定科學的產業調整措施,優化環境衛生治理結構,這樣才能使得城市發展上獲得環境衛生治理注入的長期動力,實現城市的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敬雯.環境衛生治理發展與城市規劃的相互影響研究[J].商訊,2019(29):186.
[2]孔慶玲.環境衛生治理溢出效應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9):74.
[3]鄭榮華.“智慧城市”促進環境衛生治理的發展[N].中華工商時報,2019-04-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