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紅
摘 要:在介紹小麥種植技術推廣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分析了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相應內容,結合自身的小麥種植管理經驗,多方論述了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措施,希望可以對今后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水平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麥種植;田間管理;技術推廣;小麥種植技術
結合當前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充分考慮到不同土質以及維度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提出合理化的管理控制措施。為了全面實現小麥的種植效果,則在秉承田間管理的要求下,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工作。
1小麥種植技術推廣概述
考慮到我國的糧食生產情況,農作物經濟發展則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廣大群眾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從小麥種植技術的實際情況出發,有效地深入探討并開展相應的研發工作,積極采用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以期實現小麥種植的生產價值不斷得到提升,從而能實現預期的利用新技術來全方位提升農業種植經濟增長目標的要求。利用技術創新能為農作物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大大提升小麥的產量,從而有效幫助農民經濟發展,實現他們的收入增加,這樣有利于大大提升農民生產動力。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該高度重視種植技術發展和推廣,以便更好地研發全新小麥技術的應用,逐步推動小麥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利于實現農業經濟目標的增長。
2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探討
2.1 科學灌溉
在進行小麥田地的灌溉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重視和預防冬季干旱氣候的影響,在溫度達到4~5℃時,則會逐漸消失夜凍的情況,可以適時灌溉。在麥苗返青時,結合春季灌溉的過程,也能保障科學合理化的施肥工作順利實施。另外,在小麥種植的整個環節中,還應保障田間含水量得到合理化控制,保證其符合18%的要求,避免出現田間積水的問題。
2.2 防治病蟲害
針對具體的田間管理來說,病蟲害問題是難以避免的,這就應加強相關病蟲害的預防技術研發,利用生物、農業以及物理等預防病蟲害技術的進步,有效準確地處理小麥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具體來說,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化學藥物作用的過程,做到禁止或者盡量少用高毒的農藥,并能嚴格堅持安全施藥的原則和要求。在給麥田實施除草操作時,可以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24g/hm2兌水噴灑方式,有效防治小麥闊葉雜草,這樣能夠有效改善土壤條件,盡量保證含水量的增加;在進行麥田管理的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紋枯病、白粉病等,特別是在春季生長過程中氣溫達到15~20℃時,會出現紋枯病,氣溫達到20~25℃會出現白粉病,應選擇合適的可濕性藥劑如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若植株發病率達10%以上時,必須及時噴霧處理,最好是在收割前一個月進行施藥;常見的麥田蟲害有螻蛄、地下金針蟲、地上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防治地下害蟲螻蛄時,選擇50%辛硫磷乳油100g用水稀釋5倍左右,再與3~5kg麥麩或豆餅等拌勻分散施入667m2田間即可。防治地下金針蟲,可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地上害蟲時,選擇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噴灑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3 合理促控
具體的田間管理環節中,一定要重視施肥舉措,氮肥50%~60%底施,畝施有機氮肥2~3噸,40%~50%于起身期至拔節期結合澆水追施,采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畝施鉀肥10kg,50%底施,50%于拔節孕穗期施加;畝施磷肥50kg,如磷酸二銨或鈣鎂磷,以底肥或種肥為主,追肥為輔。進入冬季,針對部分長勢較好或群體過大的麥田,應該進行鎮壓操作,要求深度符合7~12cm,一般來說,往往進行1-2次鎮壓即可。在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小麥葉色的發黃問題時,應格外關注并予以處理,可以結合實際按照30~40 kg/畝的方式追施尿素。遇到干旱情況,要及時澆水并控制好水量標準,同時追施氮、鉀或磷等肥,控制其必要的含量,以便起到良好的生長效果。
2.4 預防倒伏
做好小麥種子的挑選工作,既能提升小麥種植的質量,也能提高小麥種植的產量。具體來說,就是選擇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的品種,預防并避免出現倒伏問題,重視精細化施肥工作,促進秸稈粗壯,適期采用磷酸二氫鉀兌水噴灑處理,要求磷酸二氫鉀用量控制在200 g/畝的水平。
3小麥種植技術推廣措施
3.1 加大宣傳力度
結合最新的小麥種植技術研發,通過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有效地提升農民的認知水平,從而讓綠色種植理念植根于農民心中。使廣大小麥種植農戶成為具有全新種植理念、應用全新種植技術的新式農民,從而實現小麥產量的不斷提升。
3.2 提供福利支持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可以推行各種福利政策,以便更好地實現全新種植技術的推廣。比如,可以積極結合小麥種植的惠民政策,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激發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舉辦相關的技術培訓班,幫助農民學習小麥種植,從而更好地去適應全新的種植技術。
3.3 建設示范基地
政府在推廣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除了部分農戶對于全新種植技術有所了解,大部分依然難以弄清楚種植技術的關鍵所在。所以,應積極發揮試點推廣的作用,這樣才能有利于保障廣大農民的整體認知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整個種植技術內容。較為有效的方式則是鼓勵并組織農戶進行技術參觀學習,在試點基地內部,通過專家親自指導,借助于基地資源,切實幫助小麥種植農戶更好地學習體驗農業技術實踐和操作。
3.4 實施互聯網精準推廣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推廣小麥種植新技術,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網絡共享資源進行深入的技術推廣。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快速了解小麥種植市場的動態變化,能夠精準有效地進行新型的小麥種植技術推廣,充分體現出信息內容傳播的及時性、有效性,從而有利于構建良好的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
4 結語
綜上所述,考慮到小麥種植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種植技術的更新,要求種植人員積極學習和利用新的種植技術和方法,科學地開展種植。同時要求農業技術人員結合小麥種植技術的發展情況,及時加強種植技術的推廣,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小麥的持續增產。
參考文獻:
[1] 駱利君. 淺談小麥種植中的施肥技術[J].?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2期.
[2]? 黃紅旗.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鄉村科技, 2019年34期.
[3] 劉建杰. 鹽山縣冬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 2019年12期.
[4] 許永太.? 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研究[J].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