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嬌 馬健軍
摘 要:隨著我國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經濟指標的蓬勃發展,道路橋梁工程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保證道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施工單位對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軟土地基的處理應給予高度重視,充分了解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施工中的弊端,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方法,確保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和人民出行的安全。
關鍵詞:道路橋梁;建筑施工;軟弱地基;處理方法
引言
在我們國家日益繁榮發展的背景下,道路橋梁數量逐漸增多。在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中,軟土地基是較為常見的施工問題。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處理措施,就無法確保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部位的穩定性,嚴重影響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基于此,本文介紹了道路橋梁軟土地基的主要特征,并對道路橋梁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
1軟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軟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第一,孔隙比較大,軟土地基的土質通常十分松散,土粒與土粒之間有較大的空隙,這些空隙相較于正常土質地基來說更大一些。第二,含水率高,一些靠近河流湖泊的土體,地下水含量較高,導致土質內部含有大量的水分,久而久之形成軟土地基。第三,壓縮性高,軟土地基相對于正常地基來說承載能力較差,因此在受到外界負荷的時候,中間的大孔隙會受到壓縮,且土體內部的水分會被擠出,導致土體體積迅速變小,如果此類地基出現在道路橋梁建設中,就會導致道路內部結構變形甚至出現開裂現象。第四,透水性弱,由于軟土地基本身的含水量已經很大,當遇到多雨天氣時,下部無法吸收水分,水源會長期積累在道路上部無法排走。第五,變動靈敏性高,軟土地基由于內部存在大量的水分和氣泡,導致地基體積十分不穩定,當受到一定荷載力時,極可能由于受力不均造成其體積發生各種變化。
2道路橋梁建筑施工的軟弱地基處理方法
2.1表層排水方法
軟土地基表層含水量較多,將軟土地基多余的水分排出來是必須的,而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表層排水法進行處理,進而使軟土地基可以滿足施工的要求。在使用時,施工單位要全面調查并掌握道路橋梁工程施工周圍的水文地質環境。如果工程地勢低,那么泥石流就極易出現,因此,施工單位就必須在軟土地基結構中設置增加防滲層,并且使用吸水性能好的回填材料進行基坑回填,以此來提高排水性能。在對地勢較高的工程進行排水時,我們可以利用地勢優勢設置排水明渠來實現軟土地基加固的目標。
2.2加載換填法
加載換填法是處理軟土地基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在對原有數據進行充分考量的基礎上,對一定固定深度范圍內的軟土進行替換,替換材料通常采用高強度、高穩定性的物理材料。替換過后應在地基上施加壓力以減少填充物之間的空隙。另外,填土加載也可以采取豎井加壓的方法降低地下水量,通過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增強土質的強度。在進行換填時需要滿足道路橋梁的設計要求,使軟土地基能夠長久的保持承載能力。
2.3強夯置換法
1)平整場地。為了確保工程順利開展,在施工之前要對施工場地進行有效平整,如果平整度滿足施工條件的話,可以直接使用推土機進行高效的施工。如果不能滿足,則必須要結合工程的實際,對夯擊以后的地面沉降值和高程進行有效的計算。
2)測量放樣。該工作在進行之時,相關工作者要保證夯點之間的距離是6m,并挑選正方形布設樁,在施工過程中,務必要采取合適、符合施工現狀的技術。第2遍布設夯點時,應當參考第1遍布設的位置,利用全站儀器設備以及鋼尺標明確標記所有夯點的實際位置。
3)碎石鋪設。在實際施工中如果發現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比較高的位置處有飽和的細顆粒土,那么,為了對地表進行科學的保護,則需要在亞黏土的表面鋪筑厚度在2m范圍的碎石層。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強夯機械的夯擊動力,而且還能對沖擊導致頂部土層出現松動的問題進行有效控制,且能及時消散超靜水產生的壓力。
2.4高壓旋噴法
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軟土路基處理過程中常用高壓旋噴樁法,其主要是利用高壓旋轉狀態的噴嘴向土層中噴射水泥漿,將其與水體進行混合,發揮出水泥的加固作用,進一步提高路基承載力。為了減少路基滲漏問題,技術人員可以實行聯鎖樁施工,采用定向噴射方式形成連續墻,發揮出良好的防滲漏效果,這種方式需要占據很大空間,不易出現振動,但會污染環境,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持。
2.5排水法處理技術
排水法根據功能性質的不同,可具體分為振沖碎石樁、擠密砂樁、砂井排水固結方法等,主要結合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確定。多數情況下,當軟土層具備較高的厚度以及路堤高度的時候,可以應用排水法處理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排水法為砂井排水固結方法。一般來說,砂井排水固結方法可以有效地處理軟土層表面覆蓋的淤泥,如此一來,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固土層的緊密度,有利于確保工程主體安全。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得知,砂井排水固結方法的應用原理為:通過利用預壓砂井法可以進一步加快排水固結速度,預先發生沉降,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軟土地基完全固結,需要消耗較長時間。
2.6拋石擠淤法
實踐證明,拋石擠淤法的施工效率較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排干積水,使項目連續性得到顯著提高。在進行路橋工程的施工時,如果遇到水田、堰塘等軟土地基,施工人員應根據地基厚度,選擇相應的片石材料,例如直徑>20cm的卵石,沿中線對石塊進行大量拋填,將淤泥擠出并集中清運,利用重型壓路機反復碾壓石塊,保證水田、堰塘的殘留軟土被全部排出,以此來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的目的。如果施工現場存在一定坡度,施工人員應由高到低拋填石塊,合理擠出地基淤泥,當片石材料露出水面,再利用石塊將縫隙填滿,為碾壓夯實等后續施工環節的開展提供便利。另外,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施工人員應首先對反濾層進行鋪設,再完成后續的填土工作。
結語
在道路橋梁施工中,施工人員要加強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提升道路的強度和承載能力,進而提升道路橋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延長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徐國強.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軟基路基路面施工探討[J].人民交通,2019(7):92-93.
[2]喻德松,孫宇,梅杰.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措施[J].建設科技,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