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夫瑞
摘 要:21世紀,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然而,邊境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滯后,基礎建設緩慢,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并不理想,計算機使用熟練度差強人意,信息資源整合能力有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欠佳,信息素養存在缺失,難以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需求。有必要針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采取相應改善措施,逐步提升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文將針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的現狀展開探討,并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大學教育;邊境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
計算機的應用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改善基礎教學現狀,推進信息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已明確指出我國信息化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信息化教育實踐自然要對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要求,教師計算機技能水平將直接影響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情況。但通過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的了解發現,很大部分教師難以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計算機技能水平相對較低,信息意識薄弱,缺乏對計算機技能應用和學習的常態性,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嚴重不足。
一、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的現狀
信息化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計算機應用能力現狀并不理想。為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發展提出合理建議,下面本文通過幾點來探討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的現狀。
(一)缺乏計算機應用和學習的常態性
從邊境地區大學信息化建設情況來看,大部分院校硬件與軟件基礎設備配備齊全,能滿足大部分教師日常工作需求[1]。但從具體應用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缺乏計算機應用和學習的常態性,普遍習慣于傳統辦公方式。邊境地區大學教師對計算機的利用率不到30%,60%的教師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停留在初級階段,僅能進行簡單的Word辦公軟件操作,對于其他相關軟硬件操作熟練度較低,部分教師甚至Word與電子表格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使用計算機辦公熱情不高,且很少抽出時間參加信息化教研活動,不主動參加相關培訓。
(二)對信息化教育內涵認識不足
信息化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對學生信息素養進行培養,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使教育符合時代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但邊境地區大學教師普遍對信息化教育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計算機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時候停留在喊口號階段,不重視信息化教育的規劃,從思想上缺乏信息素養,更談不上具體應用,很少考慮信息化去支撐教學實踐。根據中國教育信息化網的調查數據顯示,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認為計算機對教學很有用的教師占比60%,認為有一點用的教師占比25%,認為可能有用的占比14%,認為用處不大的教師占比1%[2]。但80%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習慣于傳統辦公方式,不愿意做出改變。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嚴重不足
目前來看,大部分邊境地區大學教師對課件的制作較為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不足,很多時候不愿意自己制作課件和教學資料,主要從網絡上下載[3]。且根本不修改或少許修改,一些時候由于找不到合適資源,造成課件與教學實際不能完全匹配,計算機應用與課程的融合停留在初級階段,缺乏深層次的信息化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教學實際進行應用創新,使得教學實踐中信息化教學難以獲得預期教學效果。
二、改善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的對策
通過前文對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的了解可發現,大部分教師存在缺乏計算機應用和學習的常態性,對信息化教育內涵認識不足等問題,造成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嚴重不足,非常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因此,下面本文通過幾點來探討改善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實踐者,直接影響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若教師自身墨守成規,缺乏計算機應用和學習的常態性,自然難以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因此,教師自身應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安于現狀的心態,養成計算機應用和學習的習慣,積極主動接受和學習新理念、新技術,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新教學方式方法,將計算機與傳統教學融合,將理論知識與教育實踐融合,培養自身的信息意識,堅持與時俱進,在做中學、用中學,不斷自我完善,解決計算機應用中遇到困難,提高應用水平。
(二)加強相應培訓
想要提升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推動教育信息化,就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幫助教師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的內涵,使其掌握信息技術,提高計算機技能水平。具體來講,應根據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現狀,根據教學需求以及教師能力需求,設計不同培訓內容,合理構建培訓體系。可根據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差異,分為:基礎層、發展層、提高層三個層次。針對基礎薄弱的基礎層進行基礎知識培訓,對于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發展層則是進行提高培訓,針對基礎知識扎實的提高層則是進行專業培訓,通過培訓分層方式保障每一位教師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三)加強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提高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推進信息化教學發展進程。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計算機的應用,提高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程度,走出傳統教學格局。具體來講,教師應不斷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關鍵點,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配套課件。通過具有針對性的課件來削弱理論知識抽象性,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對計算機的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校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教師是信息化教育的實踐者,要求具備一定計算機應用能力,能開展信息化教學。但通過正文可知道,邊境地區大學教師計算機技能現狀并不理想,信息意識單薄,缺乏計算機應用習慣。因此,應加強對教師計算機技能的培訓,逐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參考文獻:
[1]朱碧波.人才聚集:邊疆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議題與行進路徑[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7(05):63-69.
[2]閆琳,范曉燕.淺談西部邊疆地區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3):23-24+26.
[3]郭光洪.邊疆民族地區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學的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