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
摘 要:鄉村旅游即為以鄉村文化為產品核心的旅游,依賴于鄉村資源,體驗鄉村文化。本文分析了目前鄉村旅游文化面臨的困境,闡述了鄉村旅游文化的意義,并針對揚州市儀征馬集鎮具體情況梳理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鄉村旅游;文化;創新
鄉村旅游的獨特不僅在于其自然清新的田園風光,還滿足了城市的人們遠離喧囂、返璞歸真的情感需求。因為鄉村區別于城市的特性,鄉村旅游文化也有其獨有的韻味。而在我們的調查、走訪、研究、分析中,對鄉村旅游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鄉村旅游文化創新也有了一些認識和見解。
一、鄉村旅游文化面臨的困境
首先,鄉村旅游文化的不豐富。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尚處在初期階段,發展后勁不足,普遍呈現出“起步容易,提升艱難”的態勢。隨著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旅游者對鄉村旅游品種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要求提高,鄉村旅游逐漸進入轉型期,需因時而變,提質升級。而鄉村旅游文化的研究不夠深入,理論體系構建也處于滯后狀態,沒有進行深入細致地剖析。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的重要性,其發展現狀如何,怎樣進行引導、規范,促進其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等問題,值得認真思考。
其次,有些鄉鎮旅游資源較少,先天條件不足。現有一些農業生態園的規模體制較小,游客逗留時間較短,以一日游居多。自身旅游產業特征不明顯,缺少吸引游客的原動力。鄉鎮經濟基礎較薄弱,財政投入旅游有限,資金因素制約了旅游業發展。
此外,群眾基礎薄弱。人們對于大城市及海外旅游文化興趣較高,而對鄉村旅游文化的興趣相對較低。鄉村旅游文化發展時間短,群眾了解較少。
二、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挖掘揚州鄉鎮地域特色。揚州鄉鎮涌現了部分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旅游景點,對這些地方性資源的挖掘有利于發展地方性特色。集中力量深度挖掘鄉村旅游文化,促進創新,彰顯特色,有利于增進人們對鄉村旅游文化的認同感。
其次,有利于開拓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研究新視野。在總結各方面研究的基礎上,彌補人們在鄉村旅游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發掘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發展意義。將學術研究轉化為服務地方特色藝術發展的動力,揭示鄉村旅游文化創新在揚州文化發展上的重要影響力,為揚州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并且更加系統地研究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發展,從而拓寬鄉村旅游文化的研究視野。
最后,有利于拓寬群眾基礎。當代社會,隨著復興傳統文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鄉村旅游文化創新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信息時代下,鄉村旅游文化創新受到城市化高度發展的沖擊,因此,鄉村旅游文化創新成為鄉村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獨具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在研究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的同時,應當增強群眾對鄉村旅游文化的了解和認同,進一步拓寬群眾基礎。
三、開展的相關工作
主要工作集中在走訪地方相關人員,了解具體情況。充分了解揚州旅游現狀,通過采訪揚州文化研究所,揚州文化局,鄉鎮政府等有關部門,了解政府部門對鄉鎮旅游文化的發展規劃。
首先,搜集整理鄉村旅游文化相關資料。通過網絡資源獲得信息,并實地走訪揚州本地群眾,了解了鄉村旅游文化目前的發展狀況,將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將馬集鎮作為鄉村旅游資源調查點,實地參觀了黑莓園、天馬果園等農業觀光園,體驗農家樂,對鄉村旅游的現狀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次,本團隊參與了馬集鎮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在“黑莓節”中擔當志愿者,在元宵節中與揚州國際關系學院的同學們一道參加民俗踩街活動,參加“我們的中國夢——綠楊行送文化進基層寫送春聯活動”,在馬集鎮方營村的“新春大拜年”活動中協助攝影工作,對鄉村旅游創新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在線下開展活動的同時在網絡平臺進行實時轉播,觀眾眾多。
最后,利用假期時間走訪儀征市馬集鎮分管文化旅游副鎮長及文體站站長等相關政府人員。了解目前鄉村旅游文化現狀,就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實施,進行鄉村旅游文化創新方案初步綜合評。在對政府人員的采訪與交流中,探討了進行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的措施。
四、特色措施
(一)挖掘鄉村特有資源
第一,加快黑莓產業園建設。百匯園黑莓產業園總占地近萬畝, 內含300畝水面,目前已完成二期種植面積2700畝,三期將擴增至5000畝。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將設計一日游或短途游線路,以黑莓特色觀光為基礎,以休閑旅游、農情觀光、自然資源為主題,打造成一站式農業觀光旅游農情體驗基地、黑莓產業示范區。黑莓工業加工項目已經竣工,重點打造黑莓生產加工觀光旅游。三產旅游項目策劃方案已形成,已開始打造民宿、黑莓廣場、陽光草坪、戶外拓展、水上娛樂、開心農場、陽光大棚、彩色村等項目;20戶特色民宿項目已經搬遷,民宿項目已經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丁三魏彩色村已完成部分彩繪,黑莓廣場、觀景亭、陽光草坪主體施工已經完成。
第二,加快方營村特色田園鄉村推進。目前,成立了綠盛茶葉合作社,栽植茶葉810畝,種植了彩色水稻,注冊了“陳敷”農副產品品牌。建設了步道(即將鋪彩色瀝青)、蒙古包、生態停車場,同時對部分河塘進行了清淤,完成了環境提升項目。完成1.2公里方營路黑色化路面建設及道路路燈安裝工程、雨污水管道及處理設施建設、3.5公里慢步道、豐收游園建設。同時,新種茶葉300畝,可盡快打造以農業生產、文化溯源、鄉村體驗、田園宜居等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體現“耕讀傳家 茶陶樂心”的主題。
第三,加快推進鎮域生態園建設。天馬生態果園占地300畝,有桃、梨、西瓜、棗、櫻桃等近10個品種,可容納600人同時采摘。天馬生態果園目前正在進行農家樂建設,在開園前完工,可同時接待300人就餐。潤澤山莊正在進行仿古改造提升,即將完工,屆時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
(二)發揚鄉村特色文化
岔鎮鹽水鵝是馬集鎮的特色餐飲,已經成功獲得了“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政府已將“鵝文化”的塑造納入全鎮旅游規劃,將全鵝宴作為旅游體驗用餐。目前,三六老鵝、大正老鵝、張姐老鵝、洪標老鵝已享譽周邊地區。其中,三六老鵝店目前正在提升改造,在開園前完工,改造后,建筑面積2000平米,可同時容納300人就餐。下一步,將在岔鎮中營小區打造以“三六老鵝”為龍頭的全鵝宴美食一條街。
在揚州,古琴不僅是世界級“非遺”項目之一,廣陵琴派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馬集鎮的琴箏廠也可納入鄉村旅游范圍,游客可參觀琴箏制作過程,欣賞古琴曲,讓游客近距離接觸古琴,體會古琴文化。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當代民眾對鄉村旅游文化的重視程度有所欠缺,這是由于對傳統觀念的缺乏導致的。希望當代民眾能加強鄉村旅游文化創新,充分挖掘鄉村旅游資源,使鄉村旅游文化更好地發展。
首先,探索鄉旅文化發展新策略。我團隊旨在尋求鄉旅文創價值,探討其在文化建設中的必要性,意在將文本轉化為帶動地方特色文化藝術發展的能量。將傳統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實踐研究,從而探索出鄉旅文創與揚州當地特色文化結合發展的新方法,新策略。
其次,尋求鄉旅文創的新路徑。信息時代下,數字傳媒的大量涌入對鄉旅文化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數字化生活成為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團隊成員旨在通過人民群眾的旅游傾向性調查及當地民眾的走訪尋求的新方案。
最后,發掘鄉旅文創的新內涵。如果說文化是“根”,鄉情是“葉”,那么景觀則是產經視點“花”。有文化內涵的產品將是21世紀旅游產品的基本特色,只有在內容和形式上充分體現出與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色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旅游者需求動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實現產業聯動和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對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滿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費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