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基于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開展就顯得格外主要。結合相關資料可以發現,空中交通管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在安全風險管理期間,如何及時、準確地實現預警,增強預警信號輸出的可靠性,已然成為現階段值得深思的課題。鑒于此,本文從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概述、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風險預警決策的構建這幾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將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安全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
關鍵詞: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
引言
開展空中交通管制的終極目標在于,科學合理的維護空中交通秩序,盡可能減少航空器之間碰撞情況出現的概率。基于我國相關標準日益更新的狀態下,飛行間隔日益縮短,致使飛錯高度等各種情況頻繁發生。所以,加大空管工作開展的力度,才能妥善處理上述難題。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空管安全風險系數與日俱增,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順應時代的腳步,改革勢在必行。對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展開進一步的論述。
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概述
針對空中交通管制來說,其往往是使用了如下技術手段:一是導航技術;二是通信技術;三是監控技術,以便可以實現對飛機飛行情況的全面監控,繼而快速實現確保航空飛行可靠性的目標。結合相關數據調查可以發現,在管制空中交通期間,一般會對分級飛行的航線空域做好相應的分類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一是等待空域管理區;二是塔臺管理區;三是飛行情報管理區與航路等。不管針對哪個管理區域來說,所采取的設備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科學分配這些管理區域,旨在令飛機在具體飛行期間的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都能衍生出適當的距離,為此項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提供應有的保障。從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的角度出發來講,其實際上是指飛機在實際飛行期間衍生出來的各種風險問題。而此時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并沒有在第一時間科學預測潛在的風險,亦或是預測的結果不可靠,所使用的處理模式不規范,這些均會在無形當中給管制工作添加難度系數。不只是這樣,安全風險的出現還與多種內外因素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倘若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理,那么必然會增加安全事故發生的次數。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風險預警決策的構建
(一)預警決策的目標及模式
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來講,在對民航空管安全風險開展預警期間,一定要對決策對象做到熟練掌握,并在此基礎上熟知干擾預警信號的各種問題,靈活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這些難題,對相關預警系統加以完善與優化,提升預警工作水平才是該模式構建的終極目標。由此可見,預警機制的工作重點就是科學預防漏警現象發生的概率。對預警決策目標進行深層次分析以后,可以發現,該決策模式的工作環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搜集有關數據信息;第二步,監控風險;第三步,對風險狀態進行科學評估;第四步,發出預警信號;第五步,持續檢驗風險。在實施該決策形式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狀況來對預警對象加以明確,并從中主動探索出形成風險的源頭,結合相關數據信息選擇最為適宜的指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第一時間將存在的風險特點等相關內容檢索出來,以此來實現對風險的全面管控。不僅如此,在確保監控落實到實際工作的基礎上,應當借助于優選決策器的方式對相關指標與告警閾值做好分類工作與選擇工作,目的是為了充分保障預警信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發出去,以便可以及時獲取到與之相匹配的實踐經驗,時刻監督相關部門科學調節與優化相關策略。
(二)及時預測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
就安全風險的預測而言,其往往涵蓋以下幾點:一是要在充分結合實際狀況的的基礎上,預測容易發生的趨勢以及問題,在整個環節中通常是將科學理論以及科學手段當作主要參考依據的。二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對現階段已經發生的現象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便可以對今后可能會發生的現象進行科學預測。針對安全風險的預測來說,其簡單的說是在充分結合已有事件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科學預測安全風險,以便可以從源頭上令安全事故得到事先的管控。
(三)預警決策的實施環節與運作形式
通常情況下,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安全風險決策模式的運作,一般都是將具體的預測結果當作主要參考依據的。顯而易見的是,預測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是確保預警決策模式有效性的關鍵。倘若想要充分保障預測結果的可靠性,那么就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應當科學選擇以及深度剖析已知信息;第二,應當選擇切實可行的風險預測方法。以上這兩點是實現準確預警的根本條件,只有充分確保這兩個方面的有效性,才能從根本上強化預測的真實性。這里所說的有效性可以理解為是預測對象以及目標清晰完整,數據信息安全可靠,預測模式方法存在可行性。針對數據信息來說,其在決策選擇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信息的科學收集和處理,能夠通過構建與之相匹配的信息交互平臺得以實現,以便可以從源頭上確保預控方案建設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從客觀的立場出發來講,現代化技術是建立該決策模式的關鍵所在。然而和地面交通進行詳細對比可以發現,航空交通與其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其安全風險存在著不確定的特點,所以就不能對風險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督,增強監控的可靠性與真實性還需要借助于相關部門與人員的大力支持。
三、結語
基于空中交通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與之相匹配的安全體制也要得到進一步的優化,沒有保障的運作,不單單會阻礙到航空事業發展的腳步,還會對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已然成為現階段與今后工作中的關鍵內容。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圍繞著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風險預警決策展開論述,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合理化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王超.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預警管理分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7,(2):43.
[2]李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及方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8(3):160.
[3]王韻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及方法研究[J].科技風,2015,(7):128.
[4]董玉霞.對空中交通管制中安全風險預警及決策創新的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