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濤 凌祥富
摘 要:水利工程無疑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項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水利工程開工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對原有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進行改變,對土地的利用,河流的開發等,因此對環境保護具有極大影響。由于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都是跨地域施工,不僅需要花費巨額資金,同時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極為嚴重,甚至對當地生態造成毀滅性傷害。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活動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影響;管理;意義;措施
一、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分析
1、不利影響
1)對魚類的影響:修庫筑壩會改變流速、水溫、水位等信息,必然會影響到魚類的產卵和生長。其中一些大壩的建設更是切斷了其洄游通道,使得一些魚類無法產卵而數量明顯下降,影響了種群繁殖。
2)泥沙問題: 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發生改變,這是建壩帶來的最大生態問題,會導致了部分懸移質和推移質泥沙逐漸沉淀,造成水庫淤積,對泄水建筑物腐蝕,進一步導致自然災害頻繁,土地鹽堿化問題,上壤肥力下降,造成大面積土壤的久生鹽堿化和沼澤化。
3)引發地質災害,包括地震、滑坡、巖崩、泥石流等:多建在斷裂帶和地質災變區上的水庫,水體聚集,導致地殼結構變化,可能成為誘發地震的條件,如現在三峽工程的最大弊端,齊岳山東北斷裂,并很可能引發地震。
4)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①破壞大量的林地、草叢、農田等植被,影響了陸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不經處理直接向河道排放,從而改變了河道的理化性質, 惡化了河道岸邊的爬行動物的生存環境,結果導致該區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②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對淹沒區和1程范圍內土地占用和居民遷移安置,工礦交通等基本設施也要拆遷重建,以及影響文物古跡的保護。
2、有利影響
1)防洪。上游筑壩攔水可以調節水流量,降低洪水對中下游的影響,水利工程設施例如大堤還可以防止潮沙和河水對對岸的沖刷,保持水土,對低洼城市具有防洪作用,防止:洪水對農業的傷害。
2)用水。解決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資源。例如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北方缺水問題。也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航運。大壩蓄水后,使上游河道變寬變深,改善上游航運條件,減少了季節對航運的影響。
4)供電。水力發電是可持續發展的清吉能源,減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如三峽水電站有力的解決了中國南方的能源危機,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
5)旅游。旅游增加周邊地區的空(濕度,改善周圍植被的生長,促進旅游業。
6)灌溉。如都江堰擔負著四川盆地農田的灌溉、成都市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游、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二、加強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管理意義
1、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每一次在修建新的水利工程項目后,必然會對當地原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這種破壞包括降低生物多樣性、導致兩岸植物被淹沒等。因此,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自然的破壞,直接關系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促進生態城市建設發展。隨著人民綠色環保觀念的提升,對城市環境質量問題,也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作為城市生態文明的主要環節,水利工程建設在打造美好城市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因此,推動生態水利的發展,符合我國城市居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
3、 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活動主要可分為5 大層次,即飲水安全、生態環境、防洪保障、糧食供給、經濟發展。通過分析這5個層次,可以發現各個層次的管理中,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為了更加彰顯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應當打破傳統的管理思路,構建現代生態水利管理制度。
三、 加強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管理的措施
1、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規劃。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之前,需對施工區域的河流水域情況進行考查,合理評估當地的自然屬性,在保證生態環境不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編制最完善的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方案。
2、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生態岸坡防護。在興建新的水利工程項目后,工程沿途的水陸交錯帶,將會受到直接影響。因此,需額外重視岸坡防護工程的設計,在確保原動植物不受到嚴重破壞的基礎上,結合施工的經濟要求,避免使用砌塊石等不透水材料,加強生態岸坡防護,為動植物生存,營造適宜的環境。
3、 加強施工環境的監測。為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同時,在當前施工的水利工程中,也應當遵循環保標準,創建適宜的環境檢測項目指標體系,要對其進行監管。為了將環境檢測項目指標體系徹底的貫徹到所有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當同步提高監管人員的責任和意識,并且采用問責制,通過有效的激勵和懲罰,督促相關工作人員,全面加強對施工環境和施工區域的監測。
4、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污水棄渣處理。在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污水棄渣處理是其中的主要環節之一。但是,鑒于水利工程的自身屬性,為了有效處理污水棄渣,工人們都是采用沉淀法進行處理,通過自然沉淀的方式,完成污水棄渣。此外,為了有效處理生活污水,還可以修建大量化糞池,避免生活污水對河流水質造成污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為了加強生態環境管理,還應當著重考慮棄渣堆放問題,保障在完成施工后,原生態環境得以快速恢復。
結束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關注生態是人們思想認識升華的必然結果。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水利工程生態問題的突出不僅降低了工程的效益,同時使得人和自然的和諧遭受到了破壞。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提就是保護水資源平衡以及充分利用可持續資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因此,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從而減少水利工程對環境的破壞,推動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楊海.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海河水利,2017.
[2]吳振宇.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7.
[3]朱衛華.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J].現代園藝,2017.
[4]洪浩波.淺談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水利工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5):56-57.
[5]梁波.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2):156-159.
作者簡介:
羅正濤(1997年8月)男,布依族,貴州省貴定縣,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
凌祥富(1998年2月)男,漢族,福建省寧化縣,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