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燕
摘 要: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企業想生存勢必要盈利,而利潤質量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成敗。有人曾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在破產的企業中有將近4/5屬于盈利企業,這些企業處于盈利狀態,但相當部分的利潤以實物和債權形態存在,倒閉是由于現金不足。要解決這種“營利性破產”,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利潤的“含金量”。
關鍵詞:利潤質量;真實性;收現性;穩定性;成長性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企業想生存勢必要盈利,而利潤質量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利潤質量的“含金量”由成為其關鍵因素。
因為權責發生制和會計分期假設的運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或變更,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度降低,使得報表中的利潤不一定就是具有可持續性、可支配性、穩定性和真實性等。人們逐漸從重視利潤數量向重視利潤質量轉化。
如何鑒別出高質量的利潤,成為管理當局和相關報表使用者高度關注的事項,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的利潤質量分析體系,有著現實的緊迫性。利潤質量系統的建立對規范資本市場的秩序,正確的引導投資者,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利潤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可以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持續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F對利潤質量研究主要從這四個方面出發:一是從利潤結構的角度分析,二是從現金流量的相關性角度分析,三是從利潤穩定、持續角度分析,四是從資本累計速度角度分析,與之相匹配的特征表現為真實性、收現性、穩定性和成長性。
一、真實性—符合規范性及公允性
1.凈利潤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凈利潤
在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大,表明企業取得的利潤越真實,質量越高。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很低,而凈利潤卻很高,這說明本期凈利潤中存在大量的非現金收入,企業凈利潤質量很差,即使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企業資金周轉困難[1]。
2.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平均資產總額
相比較資產凈利率(即凈利潤除以平均資產總額),以現金流量計算的資產現金回收率更能精確、全面地衡量企業利潤的真實性。該指標越大表明資產綜合利用率越高,創造的現金流入量越多,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越高,否則反之[2]。
3.凈利潤營運指數=經營凈利潤÷凈利潤
假如某個企業雖然利潤總額在不斷上升,但是經營性利潤比重呈逐年下降,表明非經營利潤的比重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企業內部可能出現重大問題。若該比率小于1,即經營凈收入小于全部凈利潤,說明全部凈利潤總額中其他業務的收入占得比重較大;比值越小,說明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越弱,企業要對經營方針進行適當的調整。
二、收現性—充足的現金作保障
1.銷售收現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
一般認為銷售收現率的數值越高,利潤質量越高。
若該比率大于或等于1,說明不僅當期銷售全部變現,前期部分應收款項也可能被收回,資金周轉良好,這種狀況應與應收款項的下降相對應。若該比率小于1,則必須關注其債權資產的質量和信用政策的調整,特別是出現大量壞賬損失時,會對利潤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2.投資收益回收率=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投資收益
隨著企業多元化發展,投資收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應關注現金流入量。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變為現金的投資收益較多,資金回籠快,投資收益的質量較高[3]。
3.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所得現金
該指數是衡量企業現金回收質量與風險的指標,理想的現金營運指數應為1。當指數小于1時,反映了公司部分收益沒有取得現金,而是停留在實物或債權等非付現形態。
三、穩定性—業務結構、商品結構的穩定[4]
1.經營利潤比重=經營利潤÷利潤總額
該比率越小,波動越大,表明企業利潤中非經營性收入占的比重大,利潤的穩定性與質量都較差。
2.現金流入量結構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入總量
若該指標比率越大,表明企業靠自身經營獲得現金的能力越強,越能滿足其正常經營活動所需的現金,利潤穩定性較強,利潤質量較好,否則反之。
3.營業外收支凈額比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
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屬于企業非經常性損益,不具有穩定性。若該部分占利潤總額較大比重,就意味著利潤受非經常性項目的影響較大,利潤質量較低。
四、成長性—盈利能力的增長和資本的累計速度[5]
1.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的不斷增長,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營業收入增長率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態的重要指標。該指標大于0,且比率越高,說明本年度營業收入增長速度越快,市場前景越好。
2.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總資產增長額
反映企業當期資產規模的增長情況,增長率越高表明企業一定時期內資產規模擴張速度快,盈利空間大,成長性越高。但需注意資產擴張的質量與數量的關系,及企業后續所要達到的發展能力,應該避免盲目的擴張。
3.資本積累率=本年股東權益增長額÷年初股東權益
資本積累關系到企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空間,是持續經營、擴大再生產的重要保證。比率若大于0,表明資本積累越多,發展能力和發展后勁越足,利潤的成長性也就越大,否則反之。
通過設定上述12個與利潤質量相關的指標,建立一套關于利潤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希望可為管理層提供衡量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另一種方法;也為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另一種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2006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2] 高勇.盈利質量分析的有效方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6):92-93
[3] 魏曉穎. 企業利潤結構的特征與質量分析[J].現代商業,2008(29):190-191
[4] 馬春愛,王珮,金鐳.職業經理人利潤質量分析技巧[J].財會通訊,2009(4):104-105
[5] 鄭亞光,饒翠華,楊梅.企業財務報表分析[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