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令凱
摘 要:我國社區矯正試行已有近十年,目前尚未形成適合未成年人(青少年)特點的社區矯正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通過對國外青少年社區矯正的探究,希望對我國有所啟發。
關鍵詞:犯罪青少年;國外;社區矯正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強烈要求民主、喜歡探險、追求新鮮刺激,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當然,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極易受外界的環境的影響,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給予適當的教育和矯正,即可取得顯著效果,這為青少年的社區矯正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青少年的專門社區矯正體系,我國尚未建立,但在國外,青少年的專門社區矯正體制早有涉及。澳大利亞的青少年司法部與司法委員會并列,轄37個拘留中心、35個社區服務部、2個強化工作部門,280名職員負責18歲以下的約300名在押犯;法國為初犯建立了一個分類中心,建立了青少年犯的“監獄學校”;英國為了青少年專門設置了“監督”矯正刑;德國十分重視青少年的保護工作,對少年犯采取階梯式處遇,對定罪量刑的少年犯規定了完善的緩刑制度等。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各種不穩定因素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也有所上升,這說明建立適合我國專門的青少年社區矯正的可行性和急迫性。
盡管我國的刑罰制度中包含了如管制、緩刑、假釋等與社區矯正相關的內容,但“社區矯正”作為一項制度被獨立提出,卻是近十年才有的。法律層面“社區矯正”明確表述的缺失給“青少年社區矯正”的概念界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也正是基于這種困境,為明確上述概念而進行的討論在當前才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外非政府組織參與青少年社區矯正的模式
(一)美國的青少年法院和社區矯正制度
美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同青少年緩刑制度的構建和完善是分不開的。美國的青少年社區矯正項目始于 1899 年未成年人法院的建立。法官在青少年法院有權作出緩刑、居中制裁等多種判決方式,這些方式都需要社會力量的輔助。目前,美國有五種青少年管理組織模式:地方法院管理、州司法部門管理、州的執行部門管理、當地執行部門管理和聯合管理。美國的社區矯正人員可分為正式工作人員和自愿工作人員兩種,有著較嚴格的錄用標準。
美國社區對青少年犯罪行為進行預防和矯正的實踐遵循這樣的步驟:首先,社區要對影響犯罪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即通過學者的研究,了解其原因,目的是使矯正工作能夠有的放矢。其次,社區會針對引起犯罪的危險因素來采取特定措施。最后,社區負責矯正和預防青少年犯罪項目的工作人員會通過學校記錄的檢查、電話的訪談和家庭的訪問等方式給予關懷和干涉,一旦發現哪些家庭的父母使用了無效的不適當的教育方法,有關組織便向這些父母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通過訓練,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他們子女的繼續犯罪行為。
美國通過總結實踐經驗,傾向于不對犯罪的青少年實施監禁,而是采用比較廣泛的社區矯正項目來滿足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正式和非正式的緩刑、強化監督、或者通過私人機構對其進行跟蹤和家庭監督、對青少年的輔導項目、校外的和全天的報告項目、社區服務等。由于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錯綜復雜,因此犯罪預防和矯正方法也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體系。目前,主要是采用了從認識和行為兩方面的矯正技術,這些技術在社區比在監禁機構的環境中使用更加有效。因此,將犯罪青少年更多地轉入社區的項目中,社區項目展現出可提供更為廣泛的環境和背景的優勢。
(二)新西蘭社區預防和矯正青少年犯罪行為的途徑
通過社區對青少年犯罪行為進行矯正,在新西蘭的立法中早已作了詳盡的規定,家族議會制度(Family Group Conference)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在家庭議會制度中,一般由社區工作者和族長來督責組織和協調工作。一般在青少年出事后的20天內,如果犯罪人及其父母都同意用這種方式解決,社區工作者和族長就要給事故中的受害人和犯罪人安排一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參加者可以是警察、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律師及其他親屬和老師等,同時,受害者一方也可以邀請家族內的親屬參加。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對犯罪青少年展開觸動心靈的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過錯,并教育其承擔由于自己的過錯對他人的責任,還要讓犯罪青少年清楚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社區參加有償服務、利用休息日打工賺錢給予對方賠償,還可以參加到社區中已有的矯正犯罪青少年的項目中去接受教育等。家族議會使用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據各個社區的情況進行選擇。在家族議會之后,受害者往往對結果表示滿意,而犯罪青少年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也能感受到家族對自己的關愛,這樣就有利于這些犯罪青少年順利地回歸社會。
(三)南非實施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和矯正的特色項目
南非少年司法制度和犯罪青少年矯正方式的改革比較晚,但它通過社區預防和矯正青少年犯罪行為的實踐卓有成效。社區在工作中首先注重青少年犯罪前的預防,同時也會通過設置一些項目對已經犯罪的青少年進行矯正。比如南非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是下午 2:00 到5:00,這是由于學生放學后無人監管,這樣就可以設計一些項目,讓學生參與進來,從而能夠避免犯罪的發生。在設計這些項目的時候,要盡量調動社區的各方面資源來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如自我安全保護等。同伴或青年指導項目,如聯誼會,給孩子做良師益友,從而指導孩子。野外探險訓練。因為很多孩子犯罪是尋求刺激,這個項目是針對孩子這種心理特點設計的。培養孩子企業家精神項目,實際上是教會孩子一些實用的技能。
除了以上項目之外,南非社區預防和矯正青少年犯罪的實踐還設計了青少年的一些心理治療等服務,另外,還要讓學校參與到這些項目中來,如在學生放學后,老師負責監管。這些項目的設計既針對犯罪的青少年,使他們的犯罪行為得到矯正,又預防了青少年犯罪,可以說一種措施多種功效。
(四)澳大利亞關于青少年犯罪的社區矯正項目
澳大利亞采取了專門適用于青少年的社區矯正系統管理制度和模式,主要表現在:(1)緩刑監督,法官可以在緩刑監督令中附加特定的條件,例如,對于18歲以下犯罪青少年,由少年社區司法管理局給予監督。(2)社區服務令,是指法庭對符合條件的犯罪人發出的要求其在社區中無償提供勞動、服務或參加相關活動的命令。(3)少年犯管教中心令,是指要求犯罪青少年每星期在上學前、放學后或其他特定的時間到少年管教中心參加一定時間的活動的命令。此外,澳大利亞還有一項特殊制度——青少年司法會議。它是一種吸收社區有關人員共同協商處理青少年輕微犯罪的一種處理方式,提供了一種討論的機會,使犯罪青少年可以承認對自己行為的責任,使社區有關人員更多地了解犯罪的原因,有利于預防青少年犯罪。
總之,通過對上述國家青少年社區矯正的研究與總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規律:
①在歐美國家,有專門針對犯罪青少年的社區矯正機構,美國還有專門的矯正官。在我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混合在一起接受社區矯正,管理體制上有待規范。
②國外有針對犯罪青少年的矯正項目,美國有離家出走項目,養育家庭。歐美國家針對青少年社區矯正種類繁多,且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而我國在青少年矯正項目上應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多種矯正方法。
③國外有受過專門培訓的工作人員來做青少年犯罪的社區矯正工作,如澳門有專門的緩刑官,其必須具有專業資格,經考試錄用后才能從事矯正工作,而我國只有司法局下的司法所會同街道居委會行使社區矯正,基本上不具有矯正的專業資格。
④國外吸取了眾多行業的志愿者參加社區矯正,而我國目前雖然有各種志愿者參加進來,但他們發揮作用的實際效能也有待加強。
⑤新西蘭、南非根據犯罪青少年個人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效果比較顯著,而在我國,目前個案矯正方案及矯正方式應更加具體化、科學化。
研究國外的幾種青少年社區矯正模式,盡管對青少年社區矯正的適用效果,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但總體來看,青少年社區矯正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在繼續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在青少年犯罪治理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二、我國青少年社區矯正制度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經試點、試行、《刑法修正案 (八)》、《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法 (征求意見稿)》已獲得初步成效。我國青少年社區矯正依照成人社區矯正制度開展,主要有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緩刑、假釋、監外執行這5種類型,呈現相對穩定封閉的三角形結構,即人民法院負責確定是否執行矯正;人民檢察院負責法律監督;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組織實施社區矯正;街道司法所負責日常矯正工作。
問題表現:
(1)青少年社區矯正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還沒出臺完整的社區矯正法律體系,工作中缺乏專業法律的指導,且尚未出臺專門針對青少年或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法律法規,懲罰力度 (警告、治安管理處罰、收監執行)與矯正目的不相適應。
(2)缺乏專業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者自2012年開始,我國新接收的矯正人員超過40萬,青少年社區矯正數量逐年增長,專業矯正工作者數量與需求量不匹配,社會工作行業流失率居高不下,現有的矯正工作大多由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承擔,矯正效果良莠不齊。
(3)青少年社區矯正方式單一
結合國內各地青少年社區矯正的實施狀況,多地并未開展行之有效的矯正工作,開展的工作內容枯燥,形式單一,與成人矯正未進行“隔離”處理,重復犯罪率高。
三、國外青少年犯罪矯正對我國青少年矯正的啟示
(一)矯正方式多元化
國外大多數國家的監獄管理部門在青少年犯罪矯正的過程中科技參與較多,比如美國的家中監禁電子監控制度。自由受限青少年佩戴手腕信號發射器他一旦離開住所150英尺以外就會自動報警該區監管警察能夠立刻得知他離開家并馬上前往其所在地。是法院對犯罪青少年采取的判決形式,其內容是將犯罪青少年在特定的期間內限制在自己的家中,法院的工作者通過電話或者面談形式對當事人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在我國,由于各區發展不平衡,社區矯正工作定性難等問題,盲目照搬他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并不科學,監獄管理部門的現狀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有效的轉變,這些社會文化因素都導致社區矯正的實施與發展舉步維艱,改革的陣痛猶在,如果換來的是青少年良好的矯正,那么是值得的,反之推進了社會不和諧因素,給青少年矯正帶來了羈絆,那改革又有何用?
(二)建立齊全的硬件設施
美國康涅狄格州有寬敞的監獄,目前關押的罪犯低于其設計容量,實現單獨關押有效地避免了罪犯間的交叉感染。在我國犯罪實踐中,由于硬件設施不足,看守所未完全落實未成年犯與成年犯分開羈押的制度要求,易造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之間的交叉感染。
目前,還存在著逮捕率外地高于本地、農村高于城市的問題。辦案人員的辦案思維中存在著重懲治輕保護,重打擊輕預防的心理。從而造成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特殊權益未得到充 分保護,鑒于羈押人員較多,硬件配備不足,辦案人員考核壓力大,檢察院法院保障訴訟程序的需要等問題。其解決方案為整合社會資源,轉變辦案思維,改變辦案機制。
(三)多方參與,加強專業人員的心理干預
介紹西方國家的青少年矯正制度,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模式、矯正措施等,促進我國青少年矯正的快速發展,是研究者肩負的一個重要任務。目前,學界對國外先進的青少年犯罪矯正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不同國家的矯正制度都是建立在自己特殊的國情和文化基礎之上的,契合了該國的社會需要和文化需求。適用于西方發達國家的青少年犯罪矯正模式在我國是否也同樣適用,是否能夠取得同樣的效果,是一個有待實證的問題。
在涉及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件上,要加強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對犯罪青少年提供及時的保護與幫助,進行未成年心理干預、避免心理失衡。加強控申、民行、公訴等部門的信息交流機制建設,對民事、行政訴訟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加強監督、跟蹤落實、及時回訪,重視該類案件中調解的“自愿性”監督,發現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項應及時予以矯正。
我國雖然在青少年矯正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但是結合現實國情而言,以限制自由和強制勞動為主的現狀在短期內還是難以改變的。在我國民族多樣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職能部門多方位參與,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四、結語
凡是制度都有其缺陷和歷史局限性,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預防青少年犯罪又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綜合國際上先進國家的矯正理念,加快青少年犯罪專項立法,加強矯正部門硬件建設加入專業人員的軟件干預教育,切實站在違法青少年的角度來進行矯正,走出傳統的禁錮,切實開展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并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席小華.國外社區預防和矯正少年犯罪的實踐與啟迪[J].社區矯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論研究,2004.
[2]蘇濤.青少年犯罪矯正措施研究--以貴州省青少年犯罪為研究視角[D].貴州: 保存貴州大學,2010.
[3]劉樂.美國對犯罪青少年的社區矯正項目[J].北京大學學報,2003.
[4]陸光曦,項勉,李威. 新形勢下延伸未成年檢察工作路徑探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
[5]周朝陽.關于完善我國違法犯罪青少年社區矯正體系的分析與思考[D].華東政法學院,2007.
[6]李恩慈.青少年罪犯適用社區矯正的對象及其本質特征[J].社區矯正青少年犯罪的理論研究,2004.
[7]康樹華.論中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
[8]郭翔.中國大陸少年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
[9]張凌穎.探索未成年人非刑罰處罰的構思與實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3.
[10]安雅珍.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青少年社區矯正中的運用[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