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貧水國家之一,由于經濟發展較快,水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對于水資源的管理在現代中國愈發重要和迫切。本文通過對最近幾十年水資源規劃指導思想的研究和探討,對習近平在《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解讀,并結合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2020年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總結了今后水資源規劃指導思想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新思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改革發展
我國現代水資源規劃指導思想從建國以后出現了一系列變化,作為水資源規劃管理的指導思想,本文總結了指導思想變化過程,并指出今后水資源指導思想的發展方向。
1現代水資源規劃指導思想發展歷程
1.1可持續發展戰略
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環境大會,人們開始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令人遺憾的是,沒有能夠達到共識;1987年,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即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1]。
可持續發展戰略反映了治水思想的轉變,并指導了第二次水資源綜合規劃工作??沙掷m發展戰略提出來以后,我國的水利工作逐漸從工程水利階段過渡為資源水利階段。
1.2人水和諧思想
人水和諧觀念可以說是自中國古代開始就已經開始萌芽和發展。中國古代便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江堰借助自然排沙疏水的做法至今也令人嘆為觀止。和諧論的想法和概念越來越受到水資源管理指導思想的重視。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基本原則中指出要堅持人水和諧,正確處理人水關系,順應自然發展規律[2]。
事實證明,即使絕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是以人為本,從為人民服務的角度出發,為了改變本來惡劣的人水關系,但是這也可能事與愿違,得到的結果為人所不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初衷是為了人民,這就表明建設水利工程首先就應該保障人水和諧。
1.3節水型社會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來,習近平明確治水方針,黨中央、國務院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節水應落實到實地中去,社會各個領域提高效率,降低能耗[3]。
節水型社會的提出是中國國民和政府開始逐漸明白中國水資源的匱乏已經刻不容緩,需要全部國民以實際行動響應節水制度,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節水型電器,珍惜每一滴水,政府也應多加管理和治理,營造一個共同節水,人人節水的社會氛圍。
1.4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嚴格水管理,古代已有先例。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便是堅持以人為本,從廣大老百姓最關心的地方出發,致力于解決最廣大人民的疾苦;其次,要堅持人水和諧,顧及人水關系的和諧統一,正確處理居民用水、生活污水等和水體總量、水體自清潔能力之間的和諧關系;第三,要堅持統籌兼顧,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統籌聯系,確保相關政策的實施和普及統一協調;第四,要堅持因地制宜,對于不同的地區要制定不同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如平原有平原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而山嶺地帶要有自己獨特的管理方法等,確保制度實行和地域相互和諧統一 [4] 。
1.5河湖水系連通戰略
我們為何不將河湖水系連通大膽假設為全國一個水網,這樣將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類似于國家通訊系統、公路、或者說電網,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將大幅度緩解區域性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
(1)河湖水系連通是緩解水資源分配不均的重要措施之一。(2)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清潔水質的作用。河湖水系的連通會使得大量的清水進入較少的渾濁水系,進而使全國的水資源更加清潔。(3)由于該戰略并未大幅度的在中國實施,沒有類似的大型工程,充滿了未知性,實施該戰略帶來的負面影響較難預測和應對。由于國內對于河湖水系連通戰略起步較晚,同時國內也較少類似的工程,所以并不能確定是否將河湖水系連通會帶來不可預期的效果,是否會對河流、湖泊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危害物種多樣性等。
1.6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提出反映了國家對于城市水資源管理和規劃思想的改變,國家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并規劃了一系列試點城市,并收到了較大的收益。2017年年度工作報告中指出,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應不僅僅局限于表面,而應具體到實際和深度。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海綿城市的建設和實施要因地制宜,即根據試點城市的洪澇情況規劃相應的實施力度,避免造成試點城市在暴雨期間仍出現大面積積水,水不能夠及時排凈的情況。
1.7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從生態方面考慮,黃河幾乎橫穿大半個中國,她成“幾”字形分布,途徑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最后注入渤海。這一戰略的提出勢必將黃河的治理放在更高的戰略,終會使黃河的生態保護達到一個更高的地步;(2)從經濟功能考慮,黃河流域貫穿著大半個中國,流域經濟帶的發展將有效縮小上下游貧富差距,該戰略的提出表明了中國對于黃河經濟帶治理的決心和措施,將吸引更多投資商在黃河流域經濟帶開辦企業,推動經濟發展,進一步實現共同富裕。
2 未來水資源規劃指導思想發展方向
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于2020年1月在京召開,此次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強調要深入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2020年是嶄新的一年,在此之前,我們完成了國內諸多水利工程的建設,為國民帶去了諸多福利,如今的水資源規劃思想已不再是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發展經濟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注意和努力的方向應該是水利工程的監管和治理,同時,水資源指導思想的發展方向也越來越向著生態保護的方向傾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做好和抓牢環境質量的改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水資源管理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互協調,人水統一和諧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孫成權,程國棟,牛文元.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與趨向[J].地球科學進展,1999(06):589-595.
[2]左其亭,毛翠翠.人水關系的和諧論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27(04):469-477.
[3]劉志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及其成效[J].經濟師,2019(12):51.
[4]左其亭,李可任.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理論體系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11(01):34-38+65.
作者簡介:
張雯強(1999.9.19-)男,漢族,河南省鶴壁市,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