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津,楊連佼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海外工程,施工條件普遍較差。如果再遇到惡劣的自然環境,施工就相當困難。若按常規施工方法,成本將急劇增加。本例在近海施工一條取水管涵,海側端頭部分安裝一個預制進水塔。其中進水塔的安裝施工難度最大,具體有兩點:
1)現場不具備先整體預制,后采用大型起重船一次安裝就位的條件;
2)現場不具備常規浮運安裝的條件。
項目部經過對多種方案比較、研究,最后創新性的采用了半浮運、半吊裝的方法,花費了最小成本成功解決了安裝難題。
本工程位于印度尼西亞Batam島,為新建燃煤電廠的取水工程。主要包括兩部分:陸上段和海上段。
陸上段采用現澆混凝土管涵型式,管涵單節長度 10 m,管節之間設置橡膠止水帶連接。引水管設計底高程-4.2 m,單節管涵高 3.2 m、寬5.9 m,設置雙孔(每孔2 200 mm×2 200 mm),壁厚500 mm。施工采用陸上開挖基坑,現澆施工。
水上段包括引水管和進水塔。引水管采用預制混凝土沉管型式,管涵單節長度 6.38 m,高度3.0 m,寬度 5.6 m,壁厚 400 mm。沉管水下安裝,并通過管節之間的密封橡膠圈進行止水,單件重120 t。
進水塔采用圓形鋼筋混凝土沉箱型結構,壁厚400 mm,底板厚500 mm。直徑9.8 m,頂高程-5.9 m,底高程-16.45 m。在高程-6.9~-9.5 m范圍沉箱側面安裝銅合金進水格柵。整個進水塔重900 t。進水塔底采用1 m厚的塊石基床,安裝進水塔完成后拋填護肩塊石,確保其穩定。
1)工期緊,施工條件差
燃煤電廠調試、發電需要用水。整個取水設施開工較晚,導致取水設施工期只有3個月。印尼當地既無大型水上起重設備,又無專業的預制、浮運安裝單位,施工條件差。
2)出運、落駁和安裝難度大
進水塔底部基床頂高程為-15.45 m,須水上安裝。結合有限的現場條件和貧乏的施工資源,進水塔的出運、落駁和水上安裝,難度很大。
因工期緊張,現場條件有限,我部首先與設計進行溝通,通過優化將進水塔由 900 t減小為500 t左右。同時將進水塔頂板改為預制、二次安裝,塔體重量進一步減小為370 t。
我們首先考慮采用預制、起重船水上吊裝的方案,但在印尼沒有足夠的大型浮吊實施,如從境外調遣,成本會很高。若采取沉箱浮運的方法,當地又無能夠預制、出運大型構件的預制廠。若在施工現場陸域開挖基坑預制,然后放水以沉箱浮運的方法安裝,又有進水塔太高(10.5 m),開挖浮運通道(近岸水淺、且為珊瑚礁)困難、且時間長的難題。
綜合以上情況,結合管涵安裝需用的300 t起重船,我們經過仔細考慮,最終制定了起重船起吊和沉箱浮運相結合的方案:
1)在施工現場護岸外側以最佳的出運航道為條件確定浮運平臺位置。最終確定在護岸外側修建0.5 m高程的浮運平臺,航道水深在最高潮位時最小4 m,當地最高潮位為2.5 m。進水塔沒入水中部分產生浮力為157 t,再配合300 t固定式浮吊起吊,可以滿足出運。高潮時,水深也能滿足浮吊的進位要求。
2)浮運過程中,按照傾覆穩定性計算,采取壓水措施后,傾覆穩定能夠滿足要求。
該水域潮位變化在0.5~2.5 m之間,浮運平臺利用塊石修筑,上鋪碎石墊層,用反鏟挖機在最低潮位時進行整平,高程為0.5 m。同時趁最低潮位時,利用挖機將散落在平臺外側的塊石清理掉。因浮運平臺長期位于水下,如果全部預制在浮運平臺上預制,大部分工作將趕潮水作業,嚴重拖延工期。所以我們在浮運平臺旁邊較高位置再修建一塊預制平臺,進水塔第一層在預制平臺預制完成后,由電廠已有的250 t履帶吊車,吊放在浮運平臺上,在浮運平臺上,繼續接高預制進水塔,直至完工。
因進水塔高近 11 m,接高預制時須沿周邊搭設圍護腳手架。腳手架按照常規雙排搭設,通道及施工層面滿鋪木跳板,上下設通道。腳手架按規定設連墻點。
整個進水塔在預制完成并達到100 %的強度方可出運。
預制完畢后,進水塔準備起吊、出運、安裝。因吊裝、出運需利用進水塔在水中的部分浮力,所以進水塔預制完畢后,底部側面引水管起始端需用鋼板臨時封堵,要確保進水塔出運時,不漏水。
起吊出運選在3個月的最大高潮位時進行,最高潮位2.5 m,起重船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由拖輪及自身錨纜進位。靠近出運平臺,大鉤起吊進水塔使其脫離預制平臺,緩緩往海域方向移出后,大鉤松力至受力約50 t狀態。
1)起重船選擇
起吊出運時,趁高潮位時進行。按2.5 m潮位計算,則進水塔沒在水中的高度為2 m,所產生的浮力為 157 t,原構件為 370 t重,減去浮力后為213 t。
安裝時,整個進水塔將全部沒入水中后,產生浮力為148 t,減去浮力后構件為222 t,所以起重吊裝應以222 t考慮船機設備。
根據300 t浮吊性能參數,起重船吊重等完全滿足要求,滿載時吃水為2.25 m,航道最高潮位時水深(4 m)也滿足其吃水要求,平臺靠海側的寬度也能滿足船舶進位要求。
2)起吊鋼絲繩計算
進水塔吊裝采用四點吊,吊點位置及吊環設置按照設計要求預埋,鋼絲繩采用4根等長鋼絲繩,鋼絲繩與垂直線的夾角為 30°。最大吊重時,每根鋼絲繩受拉力為:

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表13-6,6股61絲,直徑83 mm,公稱抗拉強度為1 550 kN/mm2的鋼絲繩,破斷總拉力不小于4 005 kN。鋼絲繩選取滿足要求。
進水塔在水中浮運時,須考慮其傾覆穩定性問題。進水塔重心高度計算見表1。

表1 沉箱重心高度計算
通過對進水塔底部側面進行封堵后,其從最底部計 6.95 m高度內為不透水狀態,進水塔整體重為370 t,在水中沒入4.95 m時產生的浮力即可達到平衡狀態,故可以起浮。但按此狀態計算傾覆穩定性,定傾高度h=ρ-A=-0.581<0.2 m,如果在進水塔筒身內灌水1.0 m后,此時沉箱吃水5.95 m,浮心高2.975 m,重心高3.72 m,干舷高1 m。
偏心距 A=4.47-2.975=0.745;慣心距I=9.84π/64=453;定傾半徑 ρ=I/V=453/449=1.009;定傾高度h=ρ-A=0.264>0.2 m,穩定滿足要求。
因進水塔離安裝現場距離較近,且進水塔在出預制平臺后,起重船吊著(大鉤處受力狀態),然后在筒身內先灌水 1 m高,用纜繩與起重船固定,拖輪緩慢拖運至安裝現場,所以在運輸過程中的傾覆穩定性沒有問題。
安裝時,以工作船作為定位船使用。測量棱鏡放置于工作船,由岸上全站儀定出安裝位置。進水塔運至施工現場后,根據安裝位置,由拖輪輔助拋錨就位。另根據預先設置在進水塔頂部的定位標桿,精確控制安裝位置及角度。起重船大鉤緩慢下落,為避免進水塔沒入水中時大鉤受力突然加大,在進水格柵進入水中時大鉤先暫停下落,等水充滿進水塔后,大鉤再繼續下落,直至進水塔坐落于拋石基床上。因存在水流影響,進水塔要超前下落,位置不正確時,可反復調整,直至滿足要求。

圖1 進水塔安裝船機布置
1)沉箱安裝施工前準備
施工技術人員對工作船舶及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安全交底。
對進水塔安裝過程中每一條船的站位,都有詳細計算,并繪制船舶定位圖。
沉箱安裝吊索選用4根等長的鋼絲繩,每根鋼絲繩長度為10 m,起重能力在100 t。
2)沉箱安裝流程
起重船至進水塔預制基坑外側水域拋錨。
利用起重船調離預制平臺,筒內灌水1 m,確保進水塔在水中穩定,大鉤處受力狀態,由拖輪拖運至施工現場。
定位船進點定位,確定進水塔位置。
起重船拋錨進點,吊著進水塔向安放位置緩緩移位。
待進水塔至安裝位置后向筒內灌滿水,慢慢下放,直至完全坐落在安裝位置上。
測量檢測進水塔安放位置,無誤后鋼絲繩卸扣。
本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施工條件,通過分節預制、起重船起吊、半浮運半起吊,克服工期緊張、施工設備不足及施工條件差的困難,圓滿完成任務,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