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


當大家看到本文的時候,英偉達的第一批RTX30顯卡——RTX3080已經出現在市面上;AMD的Zen3核心處理器也已經正式推出,只等解禁上市;AMD的RDNA2核心顯卡發布日臨近,消息不斷(圖1);英特爾的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則“躍躍欲試”,很快就會露面……再加上跑滿全速的PCIe4.0固態硬盤、將全面升級的顯示器面板、為了顯卡而必須有所變化的電源等。在今年的秋冬兩季,我們迎來的將是一次相當全面的平臺升級。
很顯然,在這些新產品大量上市、價格穩定之前,進行一次大幅升級是比較“虧”的,會面臨買到即過時或買到即降價的窘境。但如果電腦確實已經不堪重負,比如工作任務愈發繁重的設計人員,新學年有了新課程、新實驗、新實踐任務的學生朋友等等,都不得不考慮一次升級。能不能先選擇一些可以明顯改善能力,同時不影響未來升級的配件呢?當然也是可以的。

在這種“小步快跑”的升級方式中,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下手。第一是近期價格非常合理甚至可稱實惠的產品;第二就是升級到新一代平臺時不會造成浪費,可以與新平臺很好地配合使用,不會很快過時的產品,比如高速大容量內存、固態硬盤、散熱器等。
此外因為下一代產品——主要是顯卡設計的特殊性,因此在升級時要特別注意,有些配件雖然看起來與平臺升級關系不大,卻是最好暫時不要去動的,例如機箱和電源等。而同時也有一些看似技術即將“落伍”的產品,因為價格變動而展現出不遜于未來產品的性價比,且完全可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其實是很值得考慮的,比如中高性能顯示器等。

雖然內存和固態硬盤的價格在較早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地降低,但因為生產廠商的調控政策而一直處于不太確定的狀態。不過隨著近期DRAM和NAND顆粒(圖2)大量積壓的消息被確認,至少在近幾個月內,這兩種產品的價格趨勢基本已經確定了,那就是長期的穩定低價。
不過到了年底,隨著新顯卡、新處理器平臺的大更新開始,新一代顯卡配置的巨量、新型顯存至少會占用大量的存儲芯片產能;新平臺則會偏向于搭配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內存與固態硬盤,應該會大量消耗目前的積壓產品和顆粒。
這些情況有可能推動內存和固態硬盤的價格趨穩甚至上漲,所以到年底與平臺、顯卡一同更新內存和固態硬盤就要冒著漲價的風險。
所以筆者推薦正希望改善電腦性能的用戶,不妨在目前的價格低谷中先將這兩個配件更新至最佳狀態。因為這次是芯片顆粒全面積壓,所以降價包括了所有的品牌、頻率和容量,特別是自有顆粒生產、測試能力的大廠商受到的沖擊反而更大。建議趁此機會直接入手優秀的大品牌、高頻率、高性能產品。
美光是非常重要的固態存儲顆粒廠商,它旗下的英睿達內存價格就明顯受到了更大的影響,其中面向游戲電競的鉑勝(Ballistix)DDR 3000 8GB×2套裝(圖3)價格比大多數同等級品牌都要低,是高端酷睿平臺的升級好選擇。它的頻率已經超過了第九代或更早期高端酷睿處理器的需求,是第十代酷睿i7/i9的標配頻率(實際需求頻率為DDR 2933)。

即使作為第三代銳龍的搭檔,或者是考慮到下一代酷睿處理器的標準內存頻率可能進一步提升至DDR4 3200,英睿達DDR4 3000的頻率也足以應對,不會對系統性能造成太大的影響。
想要更穩妥地應對下一代平臺的需求,可以考慮DDR43200內存,目前各大廠商的產品中,16GB的容量價格比都明顯超過8GB或8GB×2等主流容量型號。其中金士頓HyperXFury DDR4 3200 16GB(圖4)的價格較低,兼容性出色,質量可靠,是非常好的選擇。

目前大品牌的500GB高速M.2固態硬盤的價格已經降至570元左右,當年裝機時沒能入手這些產品的用戶可以及時出手了,其中當然也包括大家曾經可望可不可及的型號,例如三星970EVO。它是三星970系列固態硬盤的普及型產品,基本性能與PRO版差別不大(圖5),很適合追求高速的同時需要高穩定性和高兼容性的用戶。
在內存和固態硬盤市場中,一些比較值得信賴的二線品牌或新晉品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其中也不乏高性價比產品。例如宇瞻黑豹系列、威剛的威龍系列等DDR4 320016GB和8GB×2內存(圖6)已經低至400元左右,影馳等廠商的型號甚至降至350元左右。而在固態硬盤市場中,運行溫度特別低的金士頓KC2500、TB級別的高性價比選手三星870 QVO和金士頓A400等也是可以考慮的目標,不過它們也都有一些小小的遺憾,比如內存產品不夠重量級,有些主板可能不會專門調校優化;三星870 QVO作為追求價格、容量優勢的QLC產品(圖7),容量價格比應該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A400則是老產品,性能顯得有點落伍等。
Fast IPS、Nano IPS、Mini LED等新的面板技術或者已經部署在較新的顯示器中,或者正在醞釀大規模上市,它們的性能之強毋庸置疑。比如Fast IPS可以輕易突破200Hz甚至300Hz的刷新率,Mini LED則在畫質特別是對比度表現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不過它們的價格仍然是硬傷,至少在近期內,消費者還要為這些面板的開發費用買單,因此相關顯示器不會很便宜。
相對來說,一些之前口碑不錯、性能出色的顯示器為了給新產品“讓道”已經降價,同時供貨還很充足,現在正是入手的好時機。
4K分辨率已經不再是昂貴顯示器的代名詞,不僅二線品牌的大量型號降入千元級別,一些性能和配置較好、外形設計和售后保障等更出色的大品牌產品價格也明顯松動,甚至還有一些較新的產品以較低的價格上市或迅速降至較低的價格,如宏碁暗影騎士VG280K(圖8)。作為暗影騎士的一員,VG280K并不以高刷新率為特色,而是偏向于更好的圖像質量和使用體驗,擁有HDR、FreeSync防撕裂、護眼技術,窄邊框和爪型底座、HDMI+DP連接能力等,更適合追求高畫質的普通消費者。

在新型面板的沖擊下,曾經很有噱頭的高刷新率、超寬、大尺寸、曲面屏顯示器有些黯然失色,反映到價格上就是不斷降價,例如微星PAG301CR(圖9)目前的價格已經降至1600元左右。從名稱中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款達到3 0英寸的產品,其實它還有著2 1:9的超寬比例、1800R的曲面設計、最高200Hz的刷新率、2560×1080的準2K分辨率、炫光設計(圖10)等特色,是一款很不錯的新型游戲顯示器。

在顯示器領域,目前還有一些非常值得關注的趨勢,那就是極有實力的新品牌沖擊市場,也造成了顯示器價格的波動。例如小米推出的24英寸級別IPS顯示器配置不錯,而價格僅有599元~699元,在高端方面,其34英寸高刷新率、高色域、準4K分辨率帶魚屏顯示器(圖11)的價格更是僅略高于2000元。此外已經基本確定的華為顯示器不僅會使用新型面板,價格應該也比較好。
一般來說,選到一款質量出色的機箱、電源應該是可以作為“傳家寶”的,但近期的顯卡和主板設計卻在大力推動機箱與電源的變化,使得現在升級選購陡增變數。

在顯卡設計上,英偉達RTX 30的高端公版卡使用新的12Pin電源輔助接口,非公版則有很多使用了3×8Pin電源輔助接口(圖12),需求功率則動輒達到500W甚至更高,超過了目前大多數中高端電源的PCIe輔助供電配置。而在主板設計中已經開始應用的ATX12VO規格,在新的顯卡設計推動下也更加實用,很有可能在近期更快速地普及開來。


對更像是“把主板插在顯卡上”的RTX 3090等高端顯卡(圖13)來說,曾經根據主板尺寸來設計的機箱已經有點難以招架了,常常出現被顯卡頂住硬盤甚至前部風扇的情況。另一方面,RTX 30的新散熱方式也對后部、上部的排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圖14),如果相關能力不足的話,顯卡的新散熱設計會明顯加熱內存與處理器周邊區域,造成系統不穩定。

有因為架構變更而面臨選購危機的配件,就有因為架構穩定而可以保留或者近期可以無憂升級的配件,例如散熱器。第十一代酷睿和第四代銳龍兩種新一代處理器已經呼之欲出,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與目前的接口兼容。因此近期正考慮升級散熱器的用戶就完全不用擔心,現在選購足夠強大的LGA120 0或AM4平臺散熱器,用在下一代平臺上基本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