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睿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提問
翻開《四川省林業志》,大渡河造林局是濃墨重彩的一頁。始建于1956年的四川省大渡河木材水運局,主要承擔四川西部木材水運和銷售任務。1993年,以四川省大渡河木材水運局為主體,發起組建了四川大渡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后,經原省林業廳批復同意,增掛了“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牌子。實施天保工程20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低產低效林改造、造林補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項目共計860余萬畝,常年森林管護900萬畝。完成汶川“5.12”地震災后重建植被恢復6.5萬畝。森林碳匯成功實施了“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項目”,正在實施“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造林再造林項目”,走在四川林業行業前列。全面完成了省上歷年下達的天保工程任務,向黨和國家交上了生態工程建設的滿意答卷。先后榮獲“四川省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工作(天保工程)先進單位”“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篳路藍縷,大渡河人一路走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員老化、債務沉重、經營單一、收入偏低等問題就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壓在大渡河人的肩上,成為企業前進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和攔路虎。何以解憂,唯有改革。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大渡河造林局積極推進國有林區改革工作。
大渡河造林局根據川委發〔2017〕37號文件,按照時間節點要求統籌協調,穩步推進,抓實改革環節,精心組織實施。省林草局于2019年3月11日以川林天函〔2019〕174號文批復《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國有林區改革實施方案》,2020年5月11日,“四川省大渡河國有林保護局”在樂山掛牌,各二級單位及相關部門相繼完成掛牌工作,標志著大渡河造林局國有林區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林區改革發展踏上新征程。
通過改革,基本實現了國有林保護機構建立到位、優化整合到位、性質界定到位、分流安置到位、社會保障到位、機制轉換到位、資源保護到位、政策支持到位的目標。
披荊斬棘開新路,回首汗血染征袍。經過三年的奮斗,大渡河人順利完成了各項改革任務。
改革,首先是明確了組織機構。
大渡河造林局功能定位為保護和培育國有森林資源,提供生態服務,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同時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單位屬性明確為公益性國有企業。增掛了“四川省大渡河國有林保護局”牌子,實行“四塊牌子,一套班子”運行。保護局實行局→分局(處)→林場(隊)三級管理。根據國有林保護管理區域、管護面積、難易程度等實際情況,將25個三級機構,改革整合重組為20個。
通過改革,企業發展方向得到了進一步明確。主要從事國有林保護、積極參與生態工程建設、積極開拓市場并轉換經營機制。
通過改革,妥善安置了職工。1998年至2017年,大渡河造林局通過一次性安置、資產置換、政社性人員剝離、調離、退休、從事公益林建設、森林管護和產業經營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安置企業職工。到2019年末在職職工1007人,離退休人員3504 人。在職人員大幅減少,實現了減員增效的目標。確保了職工人人有崗位、生計有保障。
通過改革,進一步剝離了社會管理服務職能。此次改革,不僅將原職工醫院、公、檢、法移交地方,子弟學校和退休人員移交地方,大渡河造林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8個子項,涉及748戶,目前所有維修改造工程已全部實施完畢,共完成投資494.5萬元。即將完成3500名退休人員移交地方,實行社會化管理。
通過改革,社會保障加強。全局在職職工繼續按規定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實現了職工社保全覆蓋,繳費標準隨工資基數同步提高,并定期足額繳納了各項社會保險費。按時發放退休職工非統籌費、撫恤供養人員生活費。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工作干勁。
通過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在改革中,大渡河人注重建立健全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對德才兼備的年輕職工以“上掛下派”、下沉鍛煉、多崗歷練、輪崗交流等方式開展培養選拔,壯大了人才隊伍,適應了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和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在改革過程中,不僅成效顯著,而且亮點紛呈。大渡河人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發揮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政治核心作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有效開展,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民生改善取得重大進展,以全局干部職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實現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在民生改善上。自2019年末全面完成建設計劃共計2670戶棚戶區改造,近3000戶林區職工期盼多年的安居夢得以實現。2019年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提高到67197元/年,職工五險一金實現了應保盡保。加強供水、供電、道路、危房、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林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林區職工安居樂業,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在轉型發展上。大渡河人找到了生態保護與強企富民相結合的科學發展途徑。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創辦全資林業產業單位、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四川森林茶業有限公司、四川樂山川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參股公司2個:成都啟源鋼模租賃公司、成都來龍啟源鋼模租賃公司;省級森林康養基地3個:四川省馬邊黃連山森林康養基地、四川省仁壽黑龍灘森林康養基地(黑龍灘也被劃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四川省馬邊大王山森林康養基地。實現了企業增效、職工增收雙贏目標。
在強化內部管理上。大渡河人堅持推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編制了《企業管理制度匯編》,內容包括黨建工作、生態建設等9項54件。使企業管理目標明確、措施具體、有章可循,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生態效益上。大渡河人積極開展森林碳匯國際合作,成功實施了“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項目”,在平武、北川等5縣人工造林33777畝,可產生二氧化碳減排量46萬噸。正在實施的“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造林再造林項目”,在甘洛、雷波等5縣實施人工造林62952畝,可產生二氧化碳減排量120余萬噸。2個項目均已完成國家審批和聯合國注冊。2019年榮獲“四川林業碳匯發展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大渡河人深知,改革永無止盡。前期的改革還須深化,保護修復需支持,職工收入仍偏低,轉型發展缺支柱,林權登記待推進,改革任務需完善,政策支持需落實。
春風吹來春潮涌,大渡河畔春歌起。
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大渡河人正視差距,披荊斬棘,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和干勁,奮力奪取一輪改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