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威 梁元杰
增綠、添彩、提質、增收、創新、創富,劍閣大地,林海茫茫,氣象萬千……
兩年半的光輝歲月里,尊循“兩山理論”,圍繞縣委、縣政府“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興縣、統籌發展”的發展思路,劍閣縣林業局宏圖遠志,立足扶貧攻堅主戰場,搶抓發展機遇,重塑林業生態圈,堅持“增綠、補綠、護綠”協調推進,“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發力,創新合作社造林機制,縱深推進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和共建共贏。共登記注冊造林專合社63家,總出資9994萬元,發展社員1349人,其中貧困人口962人,9個鄉村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貧困社員戶人均實現增收8000元,直接帶動3058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為劍閣縣決戰決勝貧困,振興鄉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帶著厚植生態底色的理念,念好“山字經”,打好“綠色牌”。2018年2月,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發展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意見》。劍閣縣緊隨其后制定并出臺了《劍閣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劍閣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造林綠化工程評議辦法》《劍閣縣招標限額以下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發包管理暫行辦法》等激勵舉措,鼓勵有一定出資籌資能力、會經營、懂管理、品行良好并能夠組織承擔造林綠化任務的民營企業法人、營造林綠化公司、種植專業合作社、造林大戶、林業新型經營主體等領辦造林專合社,以資金、技術和管理等優勢側重帶動貧困戶參與生態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大幕開啟,號角催程。劍閣縣林業局按照《辦法》中“社員人數達20人以上, 其中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比例達到60%以上”的要求對標施策,沿著“生態利民、惠民、富民”的發展途徑,攜手林業、水務、移民等涉農部門,整合政府投資造林綠化項目,建立企業+專合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凝心聚力,按下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同軌同向同步“快進鍵”。
美麗生態建設的征程上,既要有宏偉目標,更要有護航舉措。突出技術保障。選派林業工程師、林業干部“一對一”掛聯幫扶專合社,指導實施天保公益林建設、扶貧易地搬遷安置點綠化、特色經果林發展等項目;對造林專合社實施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管,在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導向、項目建設相關審批、專合社自身建設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協助專合社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專合社規范運行;加大專合社技術培訓力度。兩年來,先后舉辦3期培訓班,受訓人員累計500人次,受訓人員考核合格率達100%。
突出資金保障。對照扶持發展脫貧攻堅造林專合社相關要求,在用好縣級林業扶持資金的同時,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中央造林補貼、村產業發展基金配套資金、東西部幫扶等資金,著重支持造林專合社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共惠及專合社44家。
突出措施保障。實行“一卡通”勞務兌現。將貧困社員使用和勞務收入納入專合社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專合社通過“一卡通”直接將勞務費用兌現到貧困社員個人賬戶。推行“清單式”監管機制。建立《貧困社員管理臺賬》《貧困社員務工臺賬》和《貧困社員勞務資金兌現臺賬》,動態監管貧困社員務工使用和資金兌付等。將專合社技術力量、主要業績、商業信譽、貧困人員使用和勞務資金兌現等內容納入誠信機制,實現負面清單管理,制定獎懲措施,確保專合社健康持續發展。
沒有蛻變,就沒新生。劍閣縣林業局以“改善生態環境、拓展生態空間、創造綠色福利、生態紅利,共享生態建設成果”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因勢利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化發展經營模式。由傳統玉米、小麥、水稻種植模式轉化為發展以核桃、筍用竹、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經果林和林下經濟作物為主體的現代農林產業。迅速崛起的扶貧造林專合社,靠兩個肩膀和一張鐵鋤向荒山宣戰,日復一日,艱苦創業,造林不止,成績斐然。共實施產業結構調2.5萬畝,栽植核桃、柑橘、棗樹、橄欖樹等經濟樹木140余萬株。實施荒山造林2000畝,栽植柏樹、榿木33.4萬株。實施低產林改造3000畝,栽植冬棗5.6萬株,筍用竹11.2萬株。處置病害木8000余株,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0000余畝。通過土地流轉造林、造林綠化面積增加、栽植樹種品種豐富度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拓展產業空間,延伸產業鏈條。找準切入點、摸索契合點。倡導農戶以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等量化入股造林專合社,實現利益分紅。支持入社貧困人口參與林業生產、項目建設、產業基地管護等,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和盈余分配、提高收入水平。專合社實行社員同工同酬、按勞取酬,以社員賬戶記載的勞動量為依據核算勞務工資,明確貧困社員獲取勞務費不低于總勞務費60%。據了解,截止2019年底,僅造林專業合社參與易地搬遷安置點綠化、荒山造林、低產改造、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產業結構調整等100多個建設項目,總投資4601萬元,其中勞務費2071萬元,占投資的45%,而萬林、綠成、紅源、杜鵑、石洞溝5個造林專合社承建的造林項目勞務支出分別達到210萬元、110萬元、80萬元、50萬元、40萬元不等,勞務費用占總投資的50%以上。
“兩年來,全縣造林專合社共向貧困社員兌現勞務費用1346萬元,占項目建設勞務費用65%,扶貧造林真正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豐收。”縣林業局局長楊……介紹說。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共進,奮勇者當先。如今的劍閣縣,山更綠,水更美,人更富,點綠成“金”,開地納“銀”不再是書中童話,生態綠色產業己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康的強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