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中的APP,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幾分鐘后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緩緩停在你的身邊……曾經只有在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正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智能時代下,城市飛速發展,人們對于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那些曾經只在科幻大片里才擁有的智能黑科技不斷出現在生活中,自動駕駛一步步變成現實。
事實上,如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出現了“聰明的車”,交通設施也正在變得可以自我感知、決策和控制,路也正變得智能起來。把道路變為智能的道路,賦予其與智能汽車、管理云平臺交互的能力,將為實現自動駕駛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從業者感嘆,智慧公路不僅是解決當前交通問題的有效手段,還是未來智能網聯駕駛乃至無人駕駛的必要選擇,是最終實現“零”擁堵、“零”事故終極目標的先決條件。智慧公路要結合物聯網的泛在感知、通信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充分實現智慧公路“有感覺”“會思考”“能反應”。
比亞迪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副院長焦海濤看來,從來沒有一個行業像智能汽車這樣橫跨了這么多學科與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將會是車生活、應用方面的核心技術。
如今,在全球自動駕駛的“賽道”上,有來自各個國家的“選手”,這些選手被歸為3個派系。第一個派系是行業領導者,包括Waymo、Cruise、Argo、Aurora和安波福。第二個派系是區域性勢力,包括百度、寶馬、戴姆勒、Nuro、豐田、優步(Uber)和沃爾沃。第三個派系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比如日產、小馬智行、特斯拉和Zoox。
作為國內最早起跑的“選手”,百度開始投入自動駕駛研發始于2013年。時至今日,Apollo擁有了自動駕駛路測牌照150張、全球智能駕駛專利1800件、測試里程300萬公里、全球開發者3.6萬余名,開源了56萬行代碼,吸引了豐田汽車、本田汽車、大眾汽車、福特汽車等近200家合作伙伴。2020年第一季度,研究公司NavigantResearch將百度Apollo列為全球四大自動駕駛領域領導者之一。
百度之外,在國內,其他自動駕駛玩家們也在爭先恐后的刷新成績。文遠知行、小馬智行、AutoX也都開啟了Robotaxi載人試運營。在上海、長沙、廣州等地,打開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滴滴出行等常用出行APP,民眾即可在特定區域試乘無人駕駛出租車。
2020年4月,百度ApolloRobotaxi在長沙向大眾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試乘服務。用戶通過百度地圖、百度APP“Dutaxi”小程序即可一鍵呼叫并免費試乘。
6月23日,高德地圖與L4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達成合作,正式在廣州黃埔區、開發區上線了全對外開放的Robotaxi運營服務。此次有20輛Robotaxi投入使用。用戶在廣州街頭用高德地圖就可呼叫Robotaxi。
據麥肯錫預測,Robotaxi每公里成本將不斷下降,與傳統出租車成本相比將在2025年-2027年之間達到拐點。屆時,從成本上來看,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可替代傳統出租車。
在全球范圍,許多國家都在加快智能交通建設。在美、日、歐等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和應用比較先進的國家,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正處于產業化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這些國家制定了不同層次的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規劃,對一系列的推進機制進行了研究,并將其付諸實踐。根據GlobalMarketInsightsInc.提供的行業研究報告,到2024年,全球智能交通市場的市場價值將從目前的410多億美元增長到1300多億美元。
在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新基建的加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讓“聰明的車”駛上“智能的路”,也成為我國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抓手。
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科技成果。我們可以解放雙手讓傳感器來感知道路狀況,讓電腦來操控汽車。不過根據目前的發展實際來看,汽車自動駕駛與應用在規模化推廣中仍面臨多種難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輛自動駕駛推廣應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了技術層面的不斷成熟,還需要從基礎設施、產品建設、綜合保障等多方面突破,才能真正實現規?;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