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笛

圖/視覺中國
湖南瀏陽市人民法院前后判決了兩起藍思科技員工貪腐案,其中藍思科技原董事長助理鄭秋麗,因收受多家供應商賄賂高達554萬余元,今年8月一審被法院認定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刑7年。今年5月19日,深圳中院的一份判決曝光了無人機巨頭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疆公司”)內部腐敗的“冰山一角”:采購經理以5%的采購額比例收受供應商好處費,多達360余萬元。
以上幾起案件均發生在供應商與企業采購業務相關人員之間。企業內部貪腐問題在百度、京東、騰訊、美團、小米、滴滴等諸多行業巨頭中屢見不鮮,但供應鏈貪腐問題似乎更加難以遏制。
供應鏈貪腐與其他職務侵占行為最大的不同在于,企業內部的貪腐人員與外部供應商會合作,互相掩護。大疆公司在供應鏈貪腐案爆發之后發布的一封關于反對職務腐敗的公開信中稱,“在行業中,職務腐敗分子與部分供應商形成了互相保護的‘避風港:已經調查暴露問題了,但供應商寧可失去企業后續的訂單,也不愿意協助打擊貪腐,反而將被辭退的涉貪腐人員推薦給其他企業繼續進行利益輸送。”供應商從中獲得的利益,比如承包項目的機會等,遠大于行賄的“付出”;而這筆賄金對于采購人員又是一筆遠高于合法收入的“橫財”。當共享不當得利比遵守規則“劃算”得多時,供應鏈貪腐自然從鋌而走險發展為屢禁不絕。
另外,職務腐敗的調查取證難度很大,據大疆反腐公告顯示,在引入供應商決策中,研發、采購、品控部門的部分人員存在大量貪腐行為;銷售、行政、售后部門和工廠人員也利用手中權力和流程漏洞,獲取個人利益。當幾乎所有采購環節相關部門都參與其中時,在貪腐人員與供應商里應外合的基礎上,企業內部也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體,外部調查無從入手,內部監管也根本無從談起。
同時,員工貪腐行為的風險又很低。有些企業為維護形象不愿負面新聞公之于眾,給了不良員工把柄,以制造輿論壓力要挾企業選擇低調處理,對失信和貪腐人員內部處罰或開除了事。而在供應商和利益均沾的同仁“愛戴”下,他們往往既沒有多大損失,也不愁找下家。
解決供應鏈貪腐問題,一是用制度從源頭遏制,如引入多方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讓采購業務每個環節的權限都不集中在有限的幾個部門乃至幾個人的手上。二是提高貪腐行為的成本。大疆創始人曾提交《關于加強企業員工廉潔從業建設的提案》,呼吁通過企業與政府的配合,在行業中建立“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的誠信檔案數據庫”。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建立終身信譽制度,讓高風險崗位的從業人員接受開放公平的監督。這一體系可以保障高信譽的專業人士獲得更高的合法薪資回報,以及更受尊敬的職業成就;同時淘汰價值觀不正的投機者。